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玮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血
  • 3篇血性
  • 3篇卒中
  • 2篇血管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急性
  • 2篇MIRNAS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新生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预后
  • 1篇治疗预后
  • 1篇认知功能损害
  • 1篇溶栓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作用
  • 1篇鼠脑
  • 1篇缺血后

机构

  • 7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7篇朱玮
  • 5篇孙家兰
  • 4篇杨雪莲
  • 4篇蔡丽瑛
  • 4篇江梅
  • 3篇柴长凤
  • 3篇李龙宣
  • 2篇计海峰
  • 2篇黄澍
  • 2篇吴菲菲
  • 2篇孙鑑
  • 2篇来小音
  • 1篇黄澍
  • 1篇彭彬
  • 1篇周飞
  • 1篇陈玮
  • 1篇庞德芳

传媒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miRNAs水平与房颤发生间的关系
2017年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外周血浆中的一组miRNAs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其是否伴发房颤分为房颤组(70例)与非房颤组(631例),另选择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浆中一组miRNAs分子的变化;观察伴不同类型房颤与非房颤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miRNAs差异表达;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房颤发生间的关系。结果:血浆中miR-328、miR-29b和miR-150水平在房颤组、非房颤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P<0.05;P<0.01);不同于miR-328和miR-150,miR-29b在伴阵发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显著低于非房颤组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的miR-328、miR-29b及miR-150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房颤密切相关;miR-29b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阵发性房颤密切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特别是miR-29b有望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房颤的生物学预警指标。
胡荣郭庞德芳黄澍沈振坤陈玮杨育伟来小音朱玮吴菲菲计海峰吴大玉江梅孙家兰李龙宣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心房颤动微小RNA
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与后循环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后循环卒中进行溶栓治疗时的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对其预后的评价.方法:对20例符合后循环卒中并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在使用溶栓治疗前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GCS量表和改良Rank...
杨雪莲蔡丽瑛柴长凤顾夏菊朱玮孙鑑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水平与疾病及程度间相关性探讨
2018年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5,GRK5)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障碍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和门诊的AD患者,根据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为轻度AD(27例)和中-重度AD组(37例),另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GRK5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外周血GRK水平与患者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轻度[(7.58±0.50)ng/m L]及中-重度AD组[(4.37±0.26)ng/m L]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K5水平与对照组[(15.65±0.74)ng/m 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AD组与中-重度AD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K5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2=0.678 1)。结论 :AD患者存在GRK5水平下降;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可能作为早期诊断AD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
孙家兰黄澍来小音朱玮胡荣郭李龙宣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损害
雷公藤红素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SL)在脑缺血后对血管新生的作用及CSL在脑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入24 h和7 d两大组,分别再分为假手术组,试剂对照组,低剂量CSL组(0.5 mg/kg)、中剂量组(2 mg/kg)、高剂量组(5 mg/kg),每组8只大鼠。除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缺血90 min再灌注30 min首次灌胃给药,每日一次给予相应剂量的CSL。对大鼠行为学进行评估,脑组织切片染色综合评价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的含量,观察细胞凋亡率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脑皮层微血管密度改变,ELISA法检测VEGF和MMP-9的含量。结果 (1)与对应假手术组比较,各干预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VEGF、MMP-9水平:与试剂对照组同时点比较,CSL中、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L中、高剂量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31:与试剂对照组同时点比较,CLS中、高剂量组CD31阳性率减少(P<0.05);CLS中、高剂量组24 h与CLS中、高剂量组7 d比较,CD3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L-1β:7 d干预时与试剂对照组比较,CSL低、中、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和7 d干预时,CSL高、中、低剂量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CSL在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即通过抗炎和抗细胞凋亡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和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并且其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更加显著。在脑缺血急性期,CSL抑制炎性因子,减轻细胞凋亡的作用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这并不受其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
杨雪莲蔡丽瑛顾夏菊朱玮江梅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脑缺血血管新生神经保护
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比较及实用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法行TOAST分型及CISS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法各亚型的构成比及差异。结果 1TOAST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小动脉闭塞型54例(36.0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39例(26.00%),不明病因型35例(23.3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67%),其他明确病因型3例(2.00%)。CISS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52.00%),穿支动脉疾病33例(22.00%),心源性脑卒中19例(12.67%),不明病因17例(11.33%),其他病因3例(2.00%)。2 150例患者分别按TOAST分型和CISS分型方法分别进行分型,其中50例(33.33%)患者的分型发生变化。3 2位经过培训的神经科医生使用TOAST分型时130例(86.67%)相同,Kappa值为0.82;采用CISS分型时132例(88.00%)相同,Kappa值为0.8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ISS分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病因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发病机制,减少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为其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杨雪莲蔡丽瑛孙家兰江梅柴长凤顾夏菊朱玮孙鑑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中miRNAs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外周血清中miRNAs水平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脑侧支循环状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42例)与不良组(28例),另设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梗死早期血清中一组miRNAs的分子变化,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血清中抑制血管新生的MIR-15b、MIR-92a及促血管新生的MIR-126、MIR-132和MIR-210水平在侧支循环良好、不良组及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部分特异性miRNAs分子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这些抑制或促血管新生的miRNAs,特别是促血管新生的MIR-126、MIR-132和MIR-210是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好坏的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血清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可能作为一种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侧支循环状况的便捷指标。
彭彬吴大玉孙家兰黄澍吴菲菲顾夏菊朱玮周飞李龙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小分子RNA
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Cl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差异,1年随访预后、溶栓治疗效果与CISS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48小时),由2位医生盲法进行ClSS分型及T...
杨雪莲蔡丽瑛孙家兰江梅柴长凤计海峰顾夏菊朱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