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兴
- 作品数:113 被引量:996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壤数据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基于空间半分布式的SWAT模型和全分布式的WetSpa Extension模型,分析了高分辨率的SoLIM数字土壤数据和美国SSURGO传统土壤数据对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式模拟和总量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不同土壤数据得到的产水模拟结果在空间上差别明显,但模拟径流总量的差别随着模拟面积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对于注重空间分布的模拟目的,需要较详细输入数据的支持;对于总量模拟,则可随模拟面积的增大而适当放宽对输入数据分辨率的要求。
- 李润奎朱阿兴秦承志陈腊娇刘军志
-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径流模拟
- 基于物理成因水文模型的土壤侵蚀概念模型及其在鹤鸣观小流域的应用
- <正>在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中,概念模型处于物理和经验模型之间,在数据要求与对流域过程的描述二者间力求一个平衡,是土壤侵蚀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法。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概念性土壤侵蚀模型,由水文、产沙、输沙三个模块组成。水文模...
- 王平朱阿兴蔡强国
- 文献传递
- 中国南方丘陵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随着南方丘陵区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氮、磷非点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流域尺度非点源污染过程的复杂性,难以建立大范围、重复可控的观测和实验环境,模型模拟成为非点源污染治理辅助决策的必要手段。已有学者对南方丘陵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缺乏对已有成果及其存在问题的系统总结以及对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分析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南方丘陵区非点源污染过程的机理,认为该地区的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应满足多过程耦合、空间全分布式及考虑区域特点等要求;然后,对南方丘陵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研究在描述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路径和反映区域特点等方面的不足;最后,从适合南方丘陵区特点的流域空间离散化方法、全分布式非点源污染物迁移路径的构建、特殊地物和人为活动在全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中的综合表达等方面探讨了下一步研究方向,旨在为南方丘陵区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高会然沈琳刘军志朱阿兴秦承志朱良君
-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南方丘陵区
- 一种基于拓扑信息熵的GIS矢量数据版权认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要素拓扑信息熵的GIS矢量数据版权认证方法。该方法主要运用矢量要素的空间拓扑信息熵值特征构建GIS矢量数据零水印,并基于零水印版权标识和认证原理进行版权认证。具体包括如下过程:(1)针对GIS矢量数据...
- 李安波朱阿兴闾国年
- 文献传递
- 基于典型点的目的性采样设计方法及其在土壤制图中的应用被引量:37
- 2010年
- 鉴于经典采样和空间采样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旨在寻找典型点的目的性采样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与目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具有协同变化关系的环境因子,提取地理要素空间变化的典型模式,进而在典型模式上布设样点,即可获得典型点,从而减少所需样本量。以位于黑龙江鹤山农场的2个研究区为例,分别选择土壤厚度和表层有机质2个土壤属性,通过对土壤属性空间变化的4个协同环境因子进行模糊c均值聚类,获得对应土壤属性空间变化模式的环境因子组合;根据其模糊隶属度结果设计典型点并进行采样,最后结合典型点的属性值与环境因子组合模糊隶属度结果,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得到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图,反映了土壤属性随地形变化的连续性分布。基于独立野外验证点,选择了4个评价指标对所得属性图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个研究区验证点集的预测值和观测值一致性指数均较高,可见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样点布设方法。研究还对在每一环境组合类设计不同数量典型点所得土壤属性制图结果的差异进行了讨论,认为典型点增多并不一定能提高土壤属性空间推测的精度。
- 杨琳朱阿兴秦承志李宝林裴韬邱维理徐志刚
- 关键词:采样模糊聚类
- 一种地理模型输入数据空间范围的智能化确定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理模型输入数据空间范围的智能化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待构建地理模型的特征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基于所述地理模型的特征和输入数据的数据类型制定可识别知识规则;基于所述预设的可识别知识规则,结合启发式建模方法...
- 秦承志陈子越朱良君朱阿兴
- 中国近地表气温直减率及其季节和类型差异被引量:21
- 2016年
-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推测近地表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参数。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直接使用反映对流层平均状况的单一气温直减率(0.65℃/100 m)很难表征中国近地表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和类型差异。本文利用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点2000-2013年的近地表气温数据,分别在国家尺度和综合自然区划尺度上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直减率(lr_(meanT))、平均最低气温直减率(lr_(minT))和平均最高气温直减率(lr_(maxT)),并借助空间插值算法对气温直减率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其季节和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国家尺度上,3种气温直减率均小于0.65℃/100 m;lr_(minT)、lr_(meanT)和lr_(maxT)的季节差异分别为0.05、0.13和0.24℃/100 m,且一般有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的季节规律;春、夏、秋、冬季气温直减率的类型差异分别为0.12、0.05、0.11和0.26℃/100m,且有lr_(minT)>lr_(meanT)>lr_(maxT)的规律。(2)在综合自然区划尺度上,气温直减率大多低于0.65℃/100 m,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夏季气温直减率一般大于冬季气温直减率,季节差异大多超过0.10℃/100 m;气温直减率类型差异半数区域超过或等于0.10℃/100 m,在春、夏、秋季,半数左右的区域lrmax T>lrmin T,在冬季,多数区域的lr_(minT)>lr_(maxT),lr_(meanT)一般处于lr_(maxT)和lr_(minT)之间。
- 江净超刘军志秦承志缪亚敏朱阿兴
- 关键词:综合自然区划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
- 中温-暖温带表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以河北省为例被引量:14
- 2017年
- 解析区域土壤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分异格局有助于土壤养分的综合管理与利用。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中温-暖温带表土(0—30cm)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SN)、全磷(TSP)其摩尔比率的变异系数均介于0.1—1之间,表明其在空间上存在中等程度的变异性。此外,C∶N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C∶N较稳定。(2)表土TSP和C∶N具有小范围、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SOC、TSN、C∶P和N∶P具有较大范围、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是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摩尔比率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空间分布规律来看,表土碳氮磷含量及其摩尔比率均没有呈现明显的递增或递减的变化规律,SOC、TSN、C∶P和N∶P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地区,分布面积较小,低值区分布范围较广;C∶N的高值区零星分布在冀北地区,TSP的高值区和低值区呈现斑块状分布。(3)土壤C∶N、C∶P和N∶P受到土壤理化性状、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扰动、气候及地形等因素的调控。此外,不同气候带的C∶N、C∶P和N∶P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区土壤C∶N与高寒带较接近,同时与其他气候带没有显著的差异;C∶P和N∶P与温带沙漠区较接近,与其余气候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说明不同气候带之间的C∶N较C∶P和N∶P稳定。
- 曹祥会龙怀玉周脚根朱阿兴刘宏斌雷秋良邱卫文
- 关键词:地统计
- 基于领域知识和数据挖掘的模糊坡位提取自动化方法
- 朱良君朱阿兴秦承志刘军志
- 结合MNF变换与灰值形态学的三江平原多光谱、多时相MODIS遥感影像分类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对影像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及对各种植被类型进行物候特征分析,选用以NDVI数据为主的多波段、多时相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然后进行灰值形态学滤波,运用阈值分割法提取旱地,并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分离湿地和水田。实验结果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比,精度有较大提高。
- 刘汉丽裴韬周成虎朱阿兴
- 关键词:最小噪声分离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