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承志

作品数:101 被引量:84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水利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7篇地形分析
  • 15篇数字地形
  • 15篇数字地形分析
  • 15篇土壤
  • 12篇地理
  • 12篇栅格
  • 10篇流域
  • 10篇并行计算
  • 9篇地震
  • 9篇水文
  • 9篇聚类
  • 8篇地理信息
  • 8篇并行化
  • 6篇地理信息系统
  • 6篇水文模型
  • 6篇坡位
  • 5篇制图
  • 5篇土壤制图
  • 5篇模糊C均值聚...
  • 5篇均值聚类

机构

  • 99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威斯康星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威斯康星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遥...
  • 2篇广州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广东省科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杭州电子科技...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理学院

作者

  • 101篇秦承志
  • 60篇朱阿兴
  • 30篇裴韬
  • 20篇周成虎
  • 17篇李宝林
  • 17篇刘军志
  • 16篇杨琳
  • 10篇朱良君
  • 9篇汪闽
  • 8篇江净超
  • 7篇陈腊娇
  • 6篇蔡强
  • 6篇卢岩君
  • 6篇李润奎
  • 6篇韩志军
  • 6篇吴辉
  • 5篇程维明
  • 5篇李全林
  • 4篇邱维理
  • 4篇包黎莉

传媒

  • 1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1篇地球信息科学...
  • 9篇土壤学报
  • 6篇地理研究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3篇地震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中国图象图形...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理格网下不易获取地理要素空间渐变信息的数字制图方法
地理格网下不易获取地理要素空间渐变信息的数字制图方法,利用不易获取地理要素与易获取地理要素间协同变化关系,在地理格网下由易获取地理要素数据集生成反映不易获取地理要素空间渐变信息的数字地图。技术方案为:准备与不易获取地理要...
朱阿兴伯特E.詹姆斯秦承志李宝林裴韬杜斐
文献传递
坡位渐变信息的模糊推理
<正>在自然界中,坡位在空间上的变化通常是渐变的, 定量的坡位渐变信息对于在精细尺度上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土壤调查和土壤制图、分布式水文模型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一些基于栅格DEM的坡位模糊识别方法,但现有方法...
秦承志朱阿兴施迅李宝林裴韬周成虎
文献传递
地学可视化与可视化分析
科学计算可视化在80年代末被子提出时,被赋予了不同于传统可视化要领的新的定义。它从理化与技术两个层面对地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该文对地学在理论层闪上受可视化影响而产生的地学可视化理论进行了讲座简要介绍并比较了四个本质相同的地...
秦承志周成虎谢传节裴韬
关键词:科学计算可视化地学可视化可视化分析GIS地图
文献传递
空间数据知识发现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47
2001年
首先对当前空间数据的复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提出海量的数据、空间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空间数据的尺度特征、空间信息的模糊性、空间维数的增高以及空间数据的缺值是当前空间数据复杂性的主要表现特征 ,并以其为线索将近年来在空间数据知识发现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 .在此基础上 ,对空间数据知识发现与 GIS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并对空间数据知识发现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裴韬周成虎骆剑承韩志军汪闽秦承志蔡强
关键词:空间数据知识发现数据挖掘GIS地理信息系统
简化数字地形分析软件(SimDTA)及其应用——以嫩江流域鹤山农场区的坡位模糊分类为例被引量:32
2009年
为了在精细尺度下定量刻画地形特征,给地理建模提供更准确的定量地形参数,克服当今应用领域中常用商业软件的局限性,本研究讨论了面向栅格DEM的"简化数字地形分析软件"(SimDTA 1.0版本)。SimDTA实现了诸多计算局域和区域地形属性、定量描述地形部位信息的现有算法,以及新建算法。例如,针对一个实际的应用问题——坡位模糊分类,采用以坡位典型位置作为原型的新思路,在SimDTA中,实现了一个新的坡位模糊分类方法,能够克服现有其他方法忽略空间位置信息等问题。这一坡位模糊分类方法和SimDTA中实现的其他功能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坡位模糊分类流程。本文通过在东北嫩江流域一个小区的实际应用和讨论来体现SimDTA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秦承志卢岩君包黎莉朱阿兴邱维理程维明
关键词:数字地形分析坡位
一种带控制节点的最小生成树聚类方法被引量:9
2002年
综合考虑对象间相对距离和高等级对象对低等级对象的集聚效应这两种聚类影响因素 ,提出了一种带控制节点的最小生成树聚类方法 .该方法用聚类对象间距离为权构建一棵最小生成树 ,将树中高等级节点作为分割最小树时选取被打断边的控制因素 ,使本次分割而成的两子树都包含控制节点 ,且被打断的边是在此条件下的最长边 ,最终使每棵子树包含且仅包含一个控制节点 .检验自构建数据和地震数据的聚类结果证明 ,该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揭示数据分布的真实规律 .
汪闽周成虎裴韬韩志军秦承志蔡强
关键词:聚类方法最小生成树数据挖掘地震数据数据库
基于少量典型样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推测模型中的土壤属性参数敏感性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基于少量典型样点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推测模型中的土壤属性参数敏感性问题,以坡位渐变信息结合典型土壤样点的加权平均模型为例,利用东北地形平缓小流域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样点集,使用阶乘设计、箱线图分析、扰动分析法和本文新设计的MR指数评价该模型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模型中土壤属性参数敏感性较大,其大小与典型样点空间分布有关。敏感性主要由应用该模型时采用的坡位分类体系的不确定性引起。该文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对基于少量典型样点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推测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综合分析。
卢岩君秦承志邱维理朱阿兴
知识驱动下的水文模型参数智能化设置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繁琐的操作步骤,是水文建模面临的一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的应用和推广。基于知识驱动的方法,将水文模型参数设置知识分为参数提取知识和取值范围知识两类,分别对其进行形式化表达和自动推理,初步实现了水文模型参数智能化设置;结合Web Service、工作流和参数自动率定等技术,研发了水文智能建模原型系统;最后,以TOPMODEL模型的参数设置为例,对知识驱动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知识驱动的方法能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简化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流程,降低水文建模难度。
江净超余洁秦承志刘军志李润奎朱良君朱阿兴
关键词:水文模型知识驱动知识推理TOPMODEL
地貌形态类型的自动分类方法综述被引量:17
2017年
地貌形态分类对于地貌研究、土壤制图、滑坡防治等诸多地学研究及应用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数字地形分析领域的研究者将地貌形态分类知识与地理计算相结合,已开发出许多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该文将现有的地貌形态自动分类方法分为3类进行讨论:基于聚类的方法、基于规则知识的自动分类方法和基于典型样点的自动分类方法。基于聚类的方法对地貌形态分类专家知识缺乏考虑,聚类结果常难以明确对应到目标地貌形态类型;基于规则知识的方法常需要显式给出分类规则,应用难度较大,扩展性较差;基于典型样点的方法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但还有待改善对隐含专家知识的利用程度。各类方法目前对复合形态类型均难以有效提取。对于可能的方法改进方向,该文从空间结构特征信息、隐性专家分类知识的来源两方面进行了讨论。
王彦文秦承志
关键词:数字地形分析数字高程模型
试论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内涵与传承被引量:18
2020年
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先生倡导的重要理论探索领域。本文根据先生的相关文献和论述,探讨了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内涵,认为图谱是许多领域都采用的表达和分析的方法论,地学图谱是针对地学领域地学现象和过程的图谱,地学信息图谱则强调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通过定量地学信息(地学数据库)和地理计算实现的地学图谱,以期通过运用地学图形语言进行地理时空表达与分析,用于描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反演它的过去,评估它的现状乃至预测它的未来。地学信息图谱思想的提出与陈述彭先生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他青年时期的坚实地理学基础,中年时期将综合地理和地图设计紧密结合的实践,晚年时期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引领,促使他集一生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丰富理论、方法、技术成果积淀,开辟了这一探索性的地学研究新领域。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先生留给后来者的科学问题。为此,作者根据新近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全息地图的发展是地学信息图谱表达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地学现象和新的地学规律。遥感对地表信息的“谱”探知要以地理学“图”分析思想为支撑,它将最终回归于对复杂地表分布与内在发生机理等地理学核心问题的回答。地学信息图谱的认知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以实现从客观地理空间到虚拟空间的人地关系新认知构建一套认知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的目标是辅助发现与利用新的地学知识,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理知识图谱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
张洪岩周成虎闾国年闾国年吴志峰陆锋岳天祥王劲峰葛咏岳天祥
关键词:地学地学信息图谱综合地理地图表达全息地图人地关系地学知识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