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习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高产
  • 4篇栽培
  • 4篇小麦
  • 3篇氮肥
  • 3篇优良食味
  • 3篇栽培技术
  • 3篇食味
  • 3篇籽粒
  • 3篇粳稻
  • 2篇氮素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选育
  • 2篇玉米
  • 2篇增产
  • 2篇弱势粒
  • 2篇水稻
  • 2篇农业
  • 2篇强势粒
  • 2篇籽粒灌浆

机构

  • 11篇新乡市农业科...
  • 8篇河南省新乡市...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周口市农业科...

作者

  • 20篇李习军
  • 6篇王和乐
  • 5篇胡秀明
  • 5篇王书玉
  • 5篇殷春渊
  • 5篇刘贺梅
  • 5篇孙建权
  • 4篇张栩
  • 4篇范永胜
  • 3篇刘经纬
  • 3篇张长顺
  • 3篇马朝阳
  • 2篇彭东
  • 2篇王蕊
  • 2篇赵治军
  • 2篇陈菊霞
  • 2篇唐振海
  • 2篇李峰
  • 2篇薛应征
  • 2篇张长顺

传媒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北方水稻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料增效剂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以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伴能和土地精2种肥料增效剂与氮肥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的合理施肥和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肥料增效剂与氮肥配施均能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改善夏玉米穗部性状,提高夏玉米产量,其中伴能的效果优于土地精,分期施肥的效果优于一次性底施。肥料增效剂与氮肥的最佳配施方式及施用量为:基施氮135 kg/hm^2+伴能2 250 m L/hm^2,追施氮135 kg/hm^2。在此条件下夏玉米实测产量最高,为10 838.70 kg/hm^2;理论产量最高,为11 223.90 kg/hm^2。
王士坤唐振海董彦琪张德富马晓红李习军
关键词:肥料增效剂氮肥夏玉米农艺性状穗部性状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提升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被引量:1
2004年
李习军张长顺彭东
关键词: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品种权保护
脱毒甘薯的种薯分级及其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脱毒薯一般分为脱毒原原种、原种和良种;脱毒薯生长势强,结署早;脱毒级别越高,增产效果越明显,原原种、原种、良种相比不脱毒甘薯增产幅度分别达57.3%、31.2%、22.8%,出干率提高1%-2%.
黄玉波李习军庄秋丽姜秀芳张书中
关键词:脱毒甘薯增产
玉米芯颗粒度对秋栽平菇发酵料理化特性的影响
2023年
以4种不同颗粒度的玉米芯为试材,建堆发酵,采用对应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测定方法,研究了堆体理化特性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宜平菇发酵料栽培的玉米芯颗粒度范围。结果表明:颗粒度0.2~0.5 cm和0.5~1.5 cm的发酵料,发酵最高温度保持在70~80℃,发酵结束时,碳氮比分别为37.9和39.2,pH分别为7.32和7.37,持水系数分别为3.39和3.32,含水量分别为62.7%和61.1%。玉米芯颗粒度1.5~2.5 cm和2.5~3.5 cm的发酵料,发酵最高温度保持在50~60℃,发酵结束时,碳氮比分别为44.5和46.2,pH分别为8.52和8.49,持水系数分别为3.22和3.18,含水量分别为56.4%和53.8%。颗粒度0.2~0.5 cm和0.5~1.5 cm的发酵料,对平菇菌丝快速生长、提高平菇产量更为有利,适宜作为平菇发酵料的主要原料。
马玮超范永胜李习军任广乾张玉红谭秀芳
关键词:玉米芯颗粒度平菇理化特性
复合生物菌肥在大豆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初报被引量:4
2014年
在周口市农科院试验地进行了大豆施用复合生物菌肥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生物菌肥具有促进大豆植株尤其是根系的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的作用。在低肥力土地上,复合生物菌肥的增产作用不显著,大豆专用复混肥的增产作用较为显著;复合生物菌肥和专用复混肥配施的效果最好。
黄玉波庄秋丽李习军
关键词:生物菌肥大豆
优质强筋高产多抗高效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
赵宗武蒋志凯董昀马华平范永胜刘朝辉王映红陈菊霞李习军吕晶
新麦19号是新乡市农科院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下育成的半冬性中早熟优质强筋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6年分别通过河...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氮肥施用量对超级粳稻新稻18号强、弱势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0
2013年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供试材料,2011年在7个纯氮水平,2012年在6个纯氮水平下,测定了结实期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速率、稻米品质及产量,分析了籽粒灌浆速率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明确了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处理籽粒灌浆速率高于高氮处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快于弱势粒,平均比弱势粒快39.51%和20.34%,255.0kg/hm2纯氮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为1.14mg/(粒·d),比弱势粒快40.83%,平均灌浆速率N0处理最快,为0.74mg/(粒·d),比弱势粒快28.50%。活跃灌浆期粒重,强势粒明显高于弱势粒,无氮肥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前中期强弱势粒粒重与其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籽粒充实度则表现为弱势粒籽粒充实度与其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强势粒相关不显著;灌浆前期强弱势粒灌浆速率与稻米的加工品质呈负相关,其中弱势粒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灌浆后期强势粒灌浆速率与稻米外观品质呈显著负相关;灌浆高峰期(即花后24d)籽粒灌浆速率与加工品质呈正相关,与外观品质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说明增大灌浆前期弱势粒灌浆速率及提高灌浆高峰期和灌浆后期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可以同步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薛应征张栩王和乐孙建权胡秀明李习军
关键词:超级粳稻籽粒灌浆氮肥强势粒弱势粒稻米品质
优良食味米胚乳淀粉粒显微结构初步研究
2022年
研究淀粉粒结构与稻米食味的关系,明确不同食味值稻米的淀粉结构差异基础。本试验采用生物显微镜观测技术,对不同灌浆时段的籽粒胚乳进行切片解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灌浆时期,籽粒胚乳淀粉结构存在差异,灌浆初期,淀粉粒以小颗粒为主,结构基本上呈圆球形或多边体形,大颗粒零星分布呈不规则多边体形或梭形;灌浆中期,淀粉大颗粒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增大,大小颗粒有明显分层现象;灌浆后期,淀粉颗粒大小基本趋于一致,无明显的分层现象,大多呈多边体形或球形,颗粒以单粒或团状复粒形态存在。高食味值水稻籽粒淀粉颗粒间排列较紧密,淀粉粒多以复粒形态存在;低食味值水稻籽粒淀粉颗粒大小不均,颗粒间空隙较大,淀粉粒多以单粒形态存在。胚乳淀粉粒结构差异可能是不同食味米食味品质差异的物理基础。
殷春渊王书玉刘贺梅孙建权胡秀明王和乐张金霞张倩倩田芳慧马朝阳刘经纬张瑞平李习军张栩
关键词:水稻食味淀粉粒显微结构胚乳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创制及产业化应用
靳荣线李峰赵建选胡晓强李习军贵祥卫苗振礼
该项目针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存在的菌袋出菇初期现蕾多、生长中期细菌性病害难防治和生长后期生物学效率低的实际进行研究,以解决杏鲍菇工厂化技术难题、创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集成为主攻目标,经过3年时间研究,在杏鲍菇工厂化高效...
关键词: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病害防治
科学决策促进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2005年
科学决策是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农业科研单位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市场导向,善用咨询资源,与时俱进、科学决策,才能实现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才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长顺李习军
关键词:农业科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