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传宝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性能评价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A
  • 1篇血糖
  • 1篇血糖仪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代谢
  • 1篇沙门菌
  • 1篇沙门菌感染
  • 1篇实验室
  • 1篇糖化
  • 1篇糖化血红蛋
  • 1篇糖化血红蛋白
  • 1篇糖基化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突变
  • 1篇突变体
  • 1篇突变型
  • 1篇转归

机构

  • 4篇北京医院
  • 1篇卫生部临床检...

作者

  • 4篇李传宝
  • 2篇张传宝
  • 1篇曾洁
  • 1篇蔡剑平
  • 1篇杨晓枫
  • 1篇马立清
  • 1篇王大光
  • 1篇武全莹
  • 1篇胡继红
  • 1篇宋景晨
  • 1篇戴大鹏
  • 1篇高振翔
  • 1篇靳迪
  • 1篇潘琦
  • 1篇周绮
  • 1篇陈彤
  • 1篇郭健
  • 1篇王勤

传媒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评价一种新CYP2C9突变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019年
目的在体外表达细胞色素P2C9(32T> C),构建酶促反应体系,检测其对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的代谢活性.方法利用定向诱变技术,以细胞色素P2C9野生型的互补DNA为反义链,获得细胞色素P2C9*3以及细胞色素P2C9(32T>C)的complementary DNA,利用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抽提试剂盒获得bacmid,转染伪黏虫卵巢细胞,充分表达后提取微粒体蛋白质,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表达量.在体外条件下,测定各型细胞色素P2C9催化甲苯磺丁脲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和米氏常数Km,评价新突变体的催化功能.结果利用昆虫表达系统表达获得细胞色素P2C9 * 1、细胞色素P2C9*3和细胞色素P2C9(32T> C)3种微粒体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新变异型蛋白表达水平接近于野生型.体外代谢实验结果显示,细胞色素P2C9(32T> C)针对甲苯磺丁脲的体外清除率(Vm/Km)明显低于野生型,体外酶学活性为野生型的12.40%.结论在体外条件下,细胞色素P2C9(32T> C)对甲苯磺丁脲的代谢活性明显下降,提示携带有该基因型的患者服用细胞色素P2 C9的底物药时,体内代谢速率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用药前需考虑调整剂量.
亢奋恒张博文戴大鹏李传宝蔡剑平
关键词:体外研究
北京市某院便携式血糖仪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索便携式血糖仪的性能评价方法,为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仪的定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医院即时检验(POCT)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便携式血糖仪制度性和指导性文件,对2个品牌共41台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性能评价。结果除1台便携式血糖仪不符合性能评价要求外,其余便携式血糖仪均合格。结论便携式血糖仪的性能评价实践切实可行,为进一步细化其定量和精准管理奠定了基础。
宋景晨曾洁陈彤张传宝潘琦李传宝武全莹唐丹丹王勤
关键词:便携式血糖仪性能评价
肠炎沙门菌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疾病转归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使用肠炎沙门菌大鼠感染模型,对该菌所致胃肠道感染表型和白细胞不同亚型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方法使用肠炎沙门菌灌胃建立大鼠感染模型,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温、精神状态、毛发状况、粪便排菌时间、粪便白/红细胞、腹泻严重程度和白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感染组大鼠出现腹泻表型,粪便中可检测到肠炎沙门菌。中性粒细胞[(1.26±0.85)×10^(9)/L vs(8.95±3.99)×10^(9)/L,P<0.01]和单核细胞在感染后显著增加,并在感染后24 h达到峰值。淋巴细胞在感染后第1天显著增加[(6.25±1.44)×10^(9)/L vs(10.83±3.03)×10^(9)/L,P<0.01],并在第11天达到峰值[(6.25±1.44)×10^(9)/L vs(16.14±6.30)×10^(9)/L,P<0.01]。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加发生延迟。嗜酸性粒细胞未发生变化。结论此大鼠感染模型与临床感染病程相似,在急性腹泻过程中白细胞亚群激活和表达呈动态变化,与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
聂晶晶李传宝骈亚亚高振翔胡继红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胃肠道感染腹泻
不同方法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糖化血红蛋白互认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10月卫生部北京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91例,其中男38例,女53例,空腹采集静脉血置入4管2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中,同时采集手指血32μl、耳血32μl肝素抗凝备用。血样立即分别送解放军总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采用G7检测及社区门诊部用DCA2000^+检测样本HbAle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间HbAlC的水平差异、DCA2000^+检测静脉血、手指血和耳血HbAlC的水平差异、G7检测静脉血及手指预稀释血HbAIe的水平差异以及不同检测单位以及检测方法间其HbAlC水平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His检验。结果DCA2000^+HbAle分析仪的批内、批间差异均〈4%;3家医院的G7HbAlC分析仪批内、批间差异均〈2%,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HbAlC分析仪差异〈5%的质量标准。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采用C7法检测不同年龄组间其HbA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69,P〉0.05)。社区门诊部采用DCA2000^+检测静脉血、手指血、耳血的HbAle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474,P〉0.05);北京医院采用G7检测静脉血、预稀释手指血HbAl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2,P〉0.05)。四家医疗机构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及不同标本间检测的HbAl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13,P〉0.05)。结论四家医疗机构的两款HbAlc检测仪器一致性和重复性好,结果呈正相关,可以互认;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HbAlC结果无差异。
王大光杨晓枫马立清靳迪李传宝张传宝周绮郭健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