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作品数:45 被引量:5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马克思的乌托邦精神 2014年 马克思的乌托邦精神既具有批判的理论性又具有实践的意识形态性,它肇始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批判。唯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活动才能确保马克思鸟托邦精神的实现。以马克思的观点,人是能改变世界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正是无产阶级能将资本主义改变成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历史改变的机制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中得到充分阐释,因此作为一位实践者而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者,马克思既有对时代的批判,又有对未来的理想追求。 李志雄关键词:乌托邦精神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艺影响力的形态 2020年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文艺影响力,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文艺作用于人和社会的非强制性的精神力量。从文艺创作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作品的感染力相关,具有吸引感化的情感形态。从文艺接受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欣赏者的鉴赏力相关,具有感动赞许的审美形态。从文艺批评层面来看,其形态与文艺批评者的批判力相关,具有反思提升的理论形态。情感、审美和理论的形态是辩证统一的,而非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则把它们割裂开来,只强调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因而也就不能探究出文艺影响力的应有形态。 李志雄 黄鑫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域 艺术感染力 叙事的“可信谎言”——对《奥德赛》中珀涅罗珀被求婚的质疑和阐释 2010年 《奥德赛》中珀涅罗珀被求婚的故事是一场"美丽的谎言",然而又是一场叙事的"可信谎言"。该故事中巧妙地掩盖了"大妻少夫"的奇怪婚配,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习俗条件下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同时,在叙事中又显示了"一妇众求"的求婚活动,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习俗条件下又是很可能发生的事。对这样矛盾性难题的阐释,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史诗叙事理论,考察叙事真实与历史真实的辩证关系,却可作出合情合理的艺术阐释。故此,尽管谎言对历史可能表现为虚假之事,然而对叙事却可表现为可信之事。 李志雄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历史真实 论布洛赫“前仿真美学”中的三重学理 2024年 布洛赫的“前仿真美学”由三重相互联系的学理构成,其一是审美象征学理:布洛赫将“前仿真”从德语的“提前照亮”而引申出审美象征性语义,指文艺具有提前模仿未来美好状况之功能,形成仿佛真的实现了一般的审美现象。结合布洛赫关于审美象征性语义与审美活动来理解和把握“前仿真美学”,赋予它的概念内涵。其二是“过程”哲学学理:布洛赫强调以“过程”为“真实”,通过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理想的过程化,使文艺审美得以提前仿真式实现,揭示它的审美机制。其三是马克思主义学理:布洛赫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立场,通过审美整体性联动,审美现代性批判和审美愿景意识追求,凸显它的思想本质。此三重学理依次源于生活、真理和理想且以审美活动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在美学构成上则对应于概念内涵、审美机制和思想本质,从逻辑和内容上共筑了他的“前仿真美学”。 何晓军 李志雄关键词:布洛赫 从消费社会到文化资本: 重新解读双十一网络购物现象 被引量:1 2021年 双十一网络购物正在逐渐成为影响力最广泛、最便捷的购物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它将原本显现在大众面前的消费行为隐藏在新的面具之下,具有更隐秘、更系统的特点,符合西美尔所认定的金钱成为现代社会的衡量标准,体现了鲍德里亚认为的现代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的背后隐藏了一定的符号意义,验证了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而这种消费方式正在由单纯的买卖行为转变为一种被赋予多种含义的特殊符号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新的消费沟壑。 王晓 李志雄关键词:消费社会 文化资本 巴特早期神学中的社会主义思想初探 2019年 一、问题缘起1972年马库尔德(Friedrich-Wilhelm Marquardt,1928-2002)出版了他的著作《神学与社会主义:以卡尔·巴特为例》(Theologie und Sozialismus:Das Beispiel Karl Barths)。他直言:"早在当今的基督徒与马克思主义者对话之前,巴特在他的神学中已发展出了社会主义内容(sozialistischen Gehalt)。"(1)由此,德语神学界掀起了一场持久不休的激烈争论,并因此而分裂为左翼和右翼巴特神学阵营。 李志雄关键词:KARL THEOLOGY CHRISTIAN SOCIALISM GOSPEL SOCIALISM MARXISM 桔枳之辩——论亚里士多德《诗学》情节观对现代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 2007年 从《淮南子》中的“桔枳之说”为论述的起点,以桔枳之分的角度厘清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情节观与现代叙事情节观的差异;从桔枳之转的关系指出了亚氏《诗学》情节观的当代转型途径;从桔枳之辩的认识总结了亚氏《诗学》情节观的当代借鉴意义。 李志雄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灵魂的分裂与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信仰的当代困境、对策和启示 被引量:2 2009年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为何没有"独得青睐和掌声"呢?《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未来前景》一文对此问题做了颇有说服力的论述。作者认为:一则,我们自身的独创性的东西还不够多;二则,大量模仿者的声音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声音和光彩遮盖了;三则,不能不承认,文艺理论上的"市场主义"和"西化之风",也确乎在挤兑和拒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使之处于萎缩或不利的境地。作者也乐观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有用武之地,前景是光明的。德国学者顾彬曾不客气地提出:中国文学在德国没有什么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赚钱。他们觉得钱比思想、比灵魂更为重要。人们生活的目的大多是多赚钱、少思考。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远离市场,应该充满爱,努力去帮助别人。当然,不能说顾彬的话一无是处,不能不承认他点出了中国当下文艺的主要弊端之所在:一是商业化,一是"玩文学"。《让文学回归道义:反思列宁对托尔斯泰的批评》一文正是对时下文学创作现状的深刻反思。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本然融合关系很少被关注和探究,乃至于被漠视和忽略,造成了学术理性与精神信仰之间的严重分裂局面,《灵魂的分裂与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信仰的当代困境、对策和启示》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李志雄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灵魂 理论界 后现代偶像的建构与解构——以“鹿晗事件”反思当下偶像崇拜现象 被引量:6 2018年 2017年10月8日,当红人气偶像鹿晗在微博公布恋情,3千多万粉丝反应激烈,竞导致微博系统陷入瘫痪。 李志雄 侯丽杰关键词:偶像崇拜现象 后现代 解构 政治经济学的隐身与现身——对《跟着钱的去向———“维基解密”与披露的政治经济学》的回应 2014年 一、电子乌托邦的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新兴媒介,许多学者曾对科技发展持无限乐观的态度,认为由于电子媒介(互联网)的双向眭属眭.每个人都有发布信息的权利从原先的信息接受者变为传播者,因此民众都可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决策,这必然会迎来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线眭传播,传播者提供信息.受众接受信息, 李志雄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信息接受者 隐身 电子媒介 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