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晨虹

作品数:62 被引量:583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罗非鱼
  • 10篇中华绒螯
  • 10篇中华绒螯蟹
  • 10篇绒螯蟹
  • 8篇尼罗
  • 8篇尼罗罗非鱼
  • 7篇引物
  • 7篇试剂
  • 7篇试剂盒
  • 6篇基因
  • 6篇RPA
  • 6篇测序
  • 5篇养殖
  • 5篇仪器
  • 5篇试纸
  • 5篇试纸条
  • 5篇品系
  • 5篇物种
  • 5篇精密仪器
  • 5篇检测法

机构

  • 47篇上海海洋大学
  • 13篇上海水产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上海科技馆
  • 1篇蚌埠市水产研...

作者

  • 62篇李晨虹
  • 22篇李思发
  • 10篇王辉
  • 9篇赵金良
  • 8篇王成辉
  • 8篇李家乐
  • 4篇蔡完其
  • 3篇邹曙明
  • 3篇刘至治
  • 3篇王颖
  • 2篇吕国庆
  • 2篇王倩
  • 2篇姜佳枚
  • 2篇李景艳
  • 1篇李曌
  • 1篇何学军
  • 1篇刘东
  • 1篇刘志伟
  • 1篇喻勇新
  • 1篇李勇

传媒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上海水产大学...
  • 5篇水产科技情报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Curren...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1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6篇199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罗罗非鱼品系间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158
1998年
通过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尼罗罗非鱼五个品系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这几种罗非鱼品系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而可量性状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品系、“埃及”品系同“78”品系、“88”品系、吉富品系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美国”品系与其它品系差异较大;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五品系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为:74%~100%(P1)和73%~100%(P2),判别准确率依次为“美国”品系>吉富品系>“88”品系>“78”品系>“埃及”品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为:在一龄组,“78”品系、“88”品系、吉富品系、“埃及”品系间差别不明显,在二龄组,“美国”品系与“78”品系、“88”品系、吉富品系间差异较大。尼罗罗非鱼品系间的形态差异属种内变异,须有多项参数综合判别才能辩别。
李思发李晨虹李家乐
便携式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过滤装置,属于环境DNA过滤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支撑量筒、按压组件和筒盖,所述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通过连接条相连接,所述支撑量筒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第二...
李晨虹刘芊芊王辉
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形态判别分析被引量:89
1999年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0 .0 1)。判别分析亦可将北方蟹和南方蟹完全分开 ,判别准确率达 10 0 %。至于样本所属水系的判别 ,对北方四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86%,其中长江最低 ,为 73%,黄河最高 ,为 97%;对南方二水系蟹的判别平均拟合概率为 95%,南流江为 96%,珠江为 94 %。又对区别水系所属贡献较大的特征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 ,计算差异系数 ,根据Mayr等 [1953]提出的 75%规则 ,认为北方蟹与南方蟹之间的形态差异是亚种以上水平的差异 ,而北方蟹内部与南方蟹内部各水系之间差异则属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差异。
李晨虹李思发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亲缘关系
一种用于环境DNA的过滤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境DNA的过滤器,属于环境DNA领域。它包括滤器底座、滤膜支架、滤膜、防静电隔网、滤棉、限位压网、滤器上盖和防爆卡;所述滤膜支架设在滤器底座的内部,所述滤膜完整平铺在滤膜支架上,并固定在滤器底座上;...
李晨虹王辉刘芊芊辛妮
台湾红罗非鱼后代不同体色的形态差异被引量:7
1999年
李家乐李晨虹李思发韩风进
关键词:红罗非鱼体色罗非鱼
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早期判别被引量:16
1998年
结合对生殖腺的组织学研究,对发生性早熟发育与未发生性早熟发育的中华绒螯蟹的22个形态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判别雌、雄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三个形态特征参数,建立了雌、雄蟹性早熟判别公式;对雌蟹的判别准确率达90.9%,对雄蟹的判别准确率达96.9%。
李晨虹王成辉李思发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性早熟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
2022年
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反应(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RPA-lateral flow dipstick,RPA-LFD)快速鉴别大西洋鳕鱼制品真伪的方法。对比大西洋鳕鱼和常用来冒充鳕鱼的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针对大西洋鳕鱼的特异性探针和引物,建立针对大西洋鳕鱼的RPA-LFD检测方法。该实验筛选最佳引物和探针并评估其特异性,优化反应温度、时间和现场检测条件,并对20份市售“大西洋鳕鱼”及常见的冒充鳕鱼的鱼类制品进行现场检测,评估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在44℃、14 min条件下的检测效果最好。在现场开展快速检测,效果良好,20份鳕鱼制品检测结果经过基因测序证实和产品真实成分一致。该研究建立的大西洋鳕鱼RPA-LFD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反应耗时短、操作简便、结果可视,有良好的现场快速检测应用前景,为大西洋鳕鱼制品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为水产品市场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王慧芳喻勇新李晨虹李晨虹凌岚馨周颖
利用多重PCR检测水中入侵物种拟柱孢藻的引物组合、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利用多重PCR检测水中入侵物种拟柱孢藻的引物组合、试剂盒及方法。本发明创新了引物设计方法,筛选出六种优势拟柱孢藻多重PCR引物组合,结合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能够在多种类蓝藻背景下...
李晨虹陈子涵王辉
华东地区中华鳖地方群体形态差异初步研究被引量:20
1997年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华东地区绍兴、南京、巢湖和青岛四个地方群体的幼鳖和成鳖的15个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京群体同巢湖群体形态上无显著差异,绍兴群体同他们形态差异较大,青岛群体同以上三者的形态差异最大;雄鳖同雌鳖,成鳖同幼鳖都存在着形态差异。判别分析中华鳖群体来源的结果表明,对幼鳖的判别率在80%以上,对成鳖的判别率较差。对判别分析贡献较大的形态参数在不同性别和大小的鳖有所不同,对雄性幼鳖是背甲宽和体高,对雌性幼鳖为头长和腹甲凹宽,对雄性成鳖为腹甲长和背甲长,对雌性成鳖为腹甲宽和背甲长。
李思发李晨虹吕国庆李勇马东标林志定胡国祥
关键词:中华鳖
环境DNA技术在水生生物监测中的挑战、突破和发展前景被引量:2
2023年
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水生态健康状况堪忧。快速、有效地监测水生生物是评价水生态健康,科学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前提。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并进行测序和分析来反映物种信息的技术。由于该技术只需采集环境样品(水、土壤、沉积物等)便能获得大量物种信息,具有非入侵性、灵敏性及低成本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但是,已有的研究实践表明,目前eDNA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阻碍了其常态化、业务化应用。从生物多样性调查、入侵和濒危物种监测、食性研究等方面列举了eDNA技术在水生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并总结目前eDNA技术在采样效率、假阳性和假阴性、来源不确定性、数据库缺失和定量结果不准确等5个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探讨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相应解决方案和技术突破。最后,对eDNA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人员使用eDNA技术提供启发。
李晨虹凌岚馨谭娟谭娟王辉王辉李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