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琰

作品数:49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海温
  • 12篇热带
  • 10篇厄尔尼诺
  • 9篇环流
  • 9篇海表
  • 8篇数值模拟
  • 8篇海温异常
  • 8篇值模拟
  • 7篇印度洋偶极子
  • 7篇海表温度
  • 6篇印度洋海温
  • 6篇印度洋海温异...
  • 6篇热带太平洋
  • 6篇海平
  • 6篇海平面
  • 6篇IOD
  • 5篇海气
  • 5篇ENSO
  • 4篇热带海温
  • 4篇热带印度洋

机构

  • 36篇国家海洋信息...
  • 1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天津市气象局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天津市气象台
  • 2篇天津市滨海新...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49篇李琰
  • 17篇牟林
  • 14篇宋军
  • 13篇李欢
  • 10篇王慧
  • 8篇王亚非
  • 8篇王国松
  • 8篇范文静
  • 7篇刘克修
  • 5篇王庆元
  • 5篇高佳
  • 4篇朱伟军
  • 4篇魏东
  • 4篇姜晓轶
  • 3篇刘首华
  • 3篇张建立
  • 3篇高志刚
  • 3篇王爱梅
  • 2篇李响
  • 2篇武双全

传媒

  • 7篇海洋学报
  • 7篇海洋通报
  • 5篇气象学报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Marine...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流技术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高教学刊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持续性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NCEP/NCAR 的1951~2010 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 气候诊断中心的1951~2010 年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前期秋季开始持续的热带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1)相比于西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和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 前期秋季印度洋上与9 月至次年6 月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PSAC)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印度洋偶极子事件(IOD); 2)在前期秋季单纯El Ni?o 事件发生时, 11 月至次年5 月在菲律宾海地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在没有El Ni?o 事件影响时, 单纯正位相IOD 事件下从11 月到次年4 月菲律宾海地区依然表现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 但再分析资料表明其强度要较El Ni?o 情形下的偏弱;3)当正位相两事件伴随发生时, 两事件对El Ni?o 具有协同作用, 在该作用下菲律宾海地区的反气旋异常环流相对于单纯某种海温异常事件表现得更加强大, 且持续时间更长, 甚至到8 月仍表现出显著的反气旋环流特征.
李琰王庆元李欢张增健宋军李响
关键词:厄尔尼诺印度洋偶极子
两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对IOD事件的模拟
本文将NCAR中心研制的CAM3.0大气环流模式和SOM3.0(Slab Ocean Model Version3.0)混合层海洋模式耦合运行的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同时利用CCSM3.0(Community Climate...
王庆元李琰王亚男王国松李欢宋军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中国沿海海表温度均一性检验和订正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惩罚最大t 检验(PenalizedMaximal t test,PMT)方法,选取均一的邻近气象站为参考站,使用月平均地面气温(SAT)资料构建参考序列,同时结合元数据信息,对1960...
李琰王国松范文静刘克修王慧Birger TinzHans von Storch
关键词:海表温度均一性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在菲律宾海异常反气旋建立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NCEP/NCAR的1948—2000年逐月再分析资料、NOAA气候诊断中心的1948年1月—2000年1月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美国NOAA2-CIRES气候诊断中心提供的1974年6月—2008年1月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主要探讨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在热带低层异常反气旋东移发展最后到达菲律宾海成为菲律宾反气旋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初秋南亚印度洋上发展起来的低层异常反气旋在东部干冷西部湿热的水平不对称分布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性大陆上存在的大尺度辐散异常条件下都会向东移动发展,而上述条件与热带海表温度异常及其演变特征有着密切联系。(2)单纯厄尔尼诺事件,单纯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下的海温异常分布特征有利于形成东部干冷西部湿热的水平不对称分布和热带海洋大陆上的大尺度辐散异常。相对于厄尔尼诺事件,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是一个较弱且短暂的海洋事件,因此单纯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下到达菲律宾海地区的低层异常反气旋(即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相对较弱,持续时间短。(3)在有印度洋正偶极子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中,两大洋的海温异常分布和显著的大尺度辐散异常更加有利于低层异常反气旋东移发展,在两大洋共同作用下使到达菲律宾海的低层异常反气旋(即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相对于在单纯的某种海温异常事件作用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李琰王亚非朱伟军
关键词:印度洋偶极子厄尔尼诺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处于厄尔尼诺事件成熟期的东亚Hadley环流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热带太平洋ElNio事件和热带印度洋海盆一致的暖海温异常事件(记为暖海盆模态)与东亚Hadley环流的关系及海温异常对东亚Hadley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东亚Hadley环流与ElNio循环的关系密...
李琰朱伟军
关键词:热带海温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在海冰模式中的应用比较(英文)
2013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SIS海冰模式中引进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即等盐度方案和盐度廓线方案对海冰模拟所存在的差异。利用盐度廓线方案导出的表征盐度与海冰温度间关系的方程比等盐度方案多出一项,将定义为盐度差异项。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厚度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在海冰厚度增长季节(11月到次年5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抑制海冰增长;在消融的第一阶段(6-8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加快海冰消融;在消融的第二阶段(9-10月),盐度差异项通过降低海冰内部的温度抑制海冰消融。但尺度分析表明,盐度差异项要比方程中队海冰温度作用最大项小1-2个量级,如果采用一级近似,可以略去盐度差异项,因此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增长和消融影响很小。同时利用冰洋耦合模式(Modular Ocean Model,MOM4),分别采用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模拟北极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模拟结果也表明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差甚小。
王庆元李琰李清泉王兰宁牟林易笑园
关键词:海冰模式
海上溢油漂移路径及扩散快速预报方法
海上溢油漂移路径及扩散的快速预报方法。包括:建立气象场数据库;由大气预报模型计算预报漏油相关海区的风场;通过海浪模型计算出波浪场,基于NAO99全球潮汐模型所提供的8个分潮的调和常数给出潮汐与环流的开边界条件,以此作为强...
牟林邹和平宋军李琰李欢姜晓轶
文献传递
东亚夏季波列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作为分析工具,利用500hPa高度场资料针对东亚地区波列出现情况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从东西伯利亚上游经鄂霍茨克海到日本东部海面的波列(OKJ波列)在初、仲夏(6—7月)的信号很强,为欧亚范围内最主要的分布类型。(2)从菲律宾经日本到北美的波列(P-J波列)可在整个夏季(6—8月)具有相当强的信号,虽然均表现为第二特征向量分布,贡献率与6—7月欧亚范围内第一特征向量表现OKJ波列的相当。(3)合成分析表明OKJ和P-J类波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共存。
王亚非何金海李琰
关键词:经验正交函数遥相关HPA
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显著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海平面升高显著。海平面总体比常年高122 mm,较2011年偏高53 mm,达1980年以来最高位。本文使用中国沿海及西北太平洋区域近30 a的水位、海温、气温、气压和风等水文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平面2012年异常偏高的成因。结果表明:2010-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2~3 a、8~9 a和准19 a周期震荡的高位,几个周期震荡高位叠加,对海平面上升起了明显的影响;2012年,沿海气温和海温分别较常年偏高0.4℃和0.3℃,气压较常年低1.2 hPa,气压达历史最低位;2012年,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较常年偏早,结束较常年偏晚,季风持续时间较常年偏长,导致2012年5-6月和8月,在黄海和东海海域,东北风持续偏强,南海海域南风偏强,风场的异常导致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水长时间堆积,是造成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之一;2012年,热带气旋登陆时间集中,影响范围广,北上和影响东北地区的台风数量均为历史之最,特别是2012年8月,有6个热带气旋相继影响我国沿海,对当月海平面升高影响明显;另外,2012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偏弱的特点对东海和南海的海平面上升也有一定影响。
王慧刘克修范文静高志刚张建立李琰张增建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周期气压季风热带气旋
两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对IOD事件的模拟
王庆元李琰王亚男王国松李欢宋军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数值模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