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嘉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泥沙
  • 2篇污染
  • 2篇
  • 2篇不同粒径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沙粒
  • 1篇山坡
  • 1篇水环境
  • 1篇水排
  • 1篇泥沙粒径
  • 1篇坡面
  • 1篇坡面流
  • 1篇侵蚀产沙
  • 1篇理化特性
  • 1篇磷吸附
  • 1篇流速
  • 1篇模拟降雨
  • 1篇径流
  • 1篇径流泥沙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太原电力高等...

作者

  • 6篇李长嘉
  • 6篇潘成忠
  • 3篇丁爱中
  • 3篇崔双超
  • 3篇鄢正红
  • 2篇田培
  • 2篇雷宏军
  • 2篇郝丽芬
  • 1篇许新宜
  • 1篇滕彦国
  • 1篇刘奕慧
  • 1篇杨帆

传媒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992-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变化效应被引量:27
2013年
工业废水排放使我国水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为剖析工业废水排放变化驱动机制,应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其分解为规模、结构和技术3种效应.结果表明:1992-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整体上呈先降后升的二次抛物线趋势.其中,1992-2002年工业废水减排498 583×104t,由工业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产生的贡献值分别为1 829 988×104、206 807×104和-2 535 378×104t;2002-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增加了333 826×104t,相应地,3种效应的贡献值分别为1 470 045×104、-66 094×104、-1 070 126×104t.规模效应是造成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工业废水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结构效应多表现为绝对值较小的负值,表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倾向于减小污染但贡献不大.规模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是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食品、烟草及饮料制造业,为减少这些部门的废水排放,可通过政策减缓经济规模的扩张趋势;结构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是电气、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可通过鼓励重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达到减排工业废水的目标;技术效应的主要影响行业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为实现工业废水减排,应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水平.
李长嘉潘成忠雷宏军田培
关键词:工业废水
晋江西溪流域茶园降雨径流产污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在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开展了晋江西溪流域茶园和裸地的径流产沙及氮磷养分流失过程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强度下,3种下垫面径流和产沙量顺序均为:裸地>2年茶园>4年茶园,径流量与产沙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对地表径流水相而言,2年茶园、4年茶园和裸地的TN流失量分别为:461.29、129.38和107.86 mg/m2;NO3-N流失量分别为:286.42、98.58和103.00 mg/m2,均占TN流失量的60%以上;NH4-N流失量分别为:48.67、16.19和4.42 mg/m2;TP流失量分别为:34.71、16.47和23.88 mg/m2。对径流泥沙相而言,2年茶园、4年茶园和裸地的TN流失量分别为:379.28、44.81和747.16 mg/m2,占流失总量的比重在25.72%~87.93%之间;TP流失量分别为:27.94、4.17和58.85 mg/m2,占流失总量的比重在53.42%~68.36%之间。茶园的N、P主要随径流流失,而裸地以泥沙迁移为主。这说明茶叶种植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应,且种植年限较长的茶园可显著减少随径流泥沙进入水体中的N、P元素。
李长嘉潘成忠滕彦国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径流泥沙茶园模拟降雨
中国工业水环境COD、NH_4-N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剖析工业污染排放变化的驱动机制,选取工业废水排放中2种典型污染物COD、NH4-N,将其排放变化分解为规模、结构、技术3种效应,并进一步将技术效应分解为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2种效应,应用LMDI1方法求得各种效应值.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工业COD排放年均变化率为-2.99%,对应几种效应值分别为14.64%、-1.39%、-16.24%、-10.71%和-5.53%;NH4-N年平均变化率为-4.03%,几种效应值分别为16.18%、-2.88%、-17.33%、-9.48%和-7.85%.规模效应是造成COD、NH4-N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效应值的45%和44%.技术效应是COD、NH4-N排放量降低的关键因素,分别占总效应值的50%和48%.清洁生产效应占技术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0%和55%,污染治理效应相对较小.结构效应对COD、NH4-N减少排放具有正贡献,但总体影响程度较小.在对主要工业行业排污特点分析基础上,从规模、结构和技术3方面提出了行业调整和发展的方向.
李长嘉雷宏军潘成忠丁爱中鄢正红崔双超
关键词:工业污染水环境
泥沙质量浓度和pH对不同粒径泥沙吸附磷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北京大兴南海子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粒径φ<0.246mm、泥沙在含沙质量浓度为5、10、30、50g·L-1对磷的吸附过程,以及细砂(>0.147~0.246 mm)、极细砂(>0.074~0.147 mm)、粉粒(>0.038 5~0.074 0mm)和粉粒粘粒混合物(≤0.038 5mm)4种粒径泥沙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磷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比较理想地反映南海子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8),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泥沙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粉粒黏粒混合物(0.107mg·g-1)、粉粒(0.096mg·g-1)、细砂(0.095mg·g-1)、极细砂(0.051mg·g-1)·pH值对极细砂、粉粒、粉粒黏粒混合物影响相似,pH值为4~10之间,吸附量变化不大,在pH>10时,吸附量降低,pH<4时,吸附量升高.在磷初始质量浓度ρ0>1.2mg·L-1时,随着泥沙质量浓度增大水溶液中磷吸附的绝对量升高,从最大吸附容量(Xm)来看,单位质量泥沙吸附磷量降低,泥沙之间对磷的吸附存在竞争且与磷初始质量浓度有关.
崔双超丁爱中潘成忠李长嘉鄢正红郝丽芬
关键词:泥沙PH
坡面流速及侵蚀产沙空间变异性试验被引量:11
2015年
在野外放水试验条件下,利用染色法和侵蚀针法分别观测坡面流速和侵蚀产沙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坡面各横向断面的流速与距坡顶距离之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性随流量增大逐渐变得显著,纵向断面流速的变异程度明显强于横向断面。总体上,上、下坡位侵蚀程度较重,而中坡位最轻;小流量时沉积作用明显,大流量时距坡顶0-2 m范围为净侵蚀区;各坡段侵蚀量与其距坡顶距离之间呈负相关;发生泥沙沉积部位随流量增大逐渐下移,细沟侵蚀量占坡面总侵蚀量的比例随流量增大不断增加。试验条件下流速为0.30 m/s时,细沟侵蚀产沙大于细沟间侵蚀,且坡面侵蚀量迅速增大。随流量增大,流速和侵蚀产沙量呈增大趋势;但在流量较大时,坡面各坡位侵蚀量与流速呈负相关,这可能与坡面中下部位粗颗粒泥沙沉积以及含沙水流的挟沙能力基本达到饱和有关。
田培潘成忠许新宜杨帆李长嘉
关键词:坡面流流速山坡
不同粒径泥沙理化特性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以北京大兴南海子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0.147~0.246 mm(细砂)、0.074~0.147 mm(极细砂)、0.0385~0.0740 mm(粉粒)和<0.0385 mm(粉粒粘粒混合物)4种粒径泥沙对磷的吸附行为,并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有机质(OM)、Fe、Al、Ca、Mn和TP含量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南海子不同粒径泥沙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过程(R2>0.90)。粒径对单位质量泥沙吸附磷量具有明显影响,粉粒粘粒混合物>粉粒>细砂>极细砂。总体上,泥沙有机质(OM)、TP、Fe、Al、Ca和Mn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且粘粒对其影响较大。不同粒径泥沙(OM)、Fe、Al、Ca和M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均对单位质量泥沙最大吸附量(Xm)和饱和吸附量(Cse)具有正效应,其中Al含量对该参数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说明泥沙对磷的吸附行为可能受到粒径和化学成分的共同影响。
崔双超丁爱中潘成忠李长嘉鄢正红刘奕慧郝丽芬
关键词:泥沙粒径理化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