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民

作品数:218 被引量:358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6篇细胞
  • 84篇白血
  • 83篇白血病
  • 72篇淋巴
  • 52篇急性
  • 45篇基因
  • 42篇淋巴瘤
  • 38篇干细胞
  • 32篇骨髓
  • 31篇外周
  • 31篇干细胞移植
  • 29篇造血
  • 25篇淋巴细胞
  • 23篇预后
  • 21篇异基因
  • 20篇造血干
  • 20篇造血干细胞
  • 19篇外周血
  • 19篇粒细胞
  • 16篇化疗

机构

  • 2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2篇江苏省宝应县...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作者

  • 218篇杨建民
  • 166篇王健民
  • 99篇章卫平
  • 82篇宋献民
  • 77篇陈莉
  • 68篇胡晓霞
  • 50篇吕书晴
  • 46篇陈洁
  • 43篇邱慧颖
  • 34篇程辉
  • 31篇唐古生
  • 30篇许晓倩
  • 26篇周虹
  • 25篇倪雄
  • 25篇高磊
  • 23篇侯军
  • 21篇黄崇媚
  • 20篇高磊
  • 17篇冯曹波
  • 14篇楼敬伟

传媒

  • 3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0篇白血病.淋巴...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临床血液学杂...
  • 7篇第十七届全国...
  • 6篇临床肿瘤学杂...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国肿瘤生物...
  • 4篇第10届全国...
  • 4篇第九届全国实...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第11次中国...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15篇2016
  • 10篇2015
  • 3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5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19篇2007
  • 6篇2006
  • 16篇2005
  • 11篇2004
  • 13篇2003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44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标本,经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别应用PDGFRα、PDGFRβ、FGFR1基因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44例患者骨髓细胞经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3.64%(44例中6例),而应用FISH技术分析,异常克隆检出率为29.55%(44例中13例),其中7例(15.91%)伴有FIPILI—PDGFRα(简称F/P)融合基因,3例(6.82%)PDGFRα基因重排,2例(4.55%)PDGFRβ基因异常,1例(2.27%)FGFR1基因重排。将患者分为PDGFRα、PDGFRβ或FGFR1基因重排阳性(13例)与阴性(31例)组,阳性组患者的皮肤、心血管、脾脏、肺脏等器官受累程度以及WBC、PLT、HGB等血液学指标与阴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表现较为突出,且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可见嗜酸粒细胞重度增高(绝对值〉5×10^9/L)以及骨髓中出现幼稚嗜酸粒细胞(P值均〈0.05)。结论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与FISH方法结合具有较高的异常克隆(特别是PDGFRα基因异常)检出率,有助于鉴别疾病的良、恶性本质,判断预后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龚胜蓝邱慧颖胡晓霞宋献民杨建民王健民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染色体畸变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氟达拉滨联合减低剂量BUCY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Flu)联合减低剂量BUCY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有17例MDS患者在长海医院血液科采用Flu联合减低剂量BUCY...
章卫平王健民杨建民周虹倪雄陈洁邱慧颖高磊杨丹
文献传递
伴有PDGFRα、PDGFRβ、FGFR1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液病的诊断体系研究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常伴有嗜酸细胞增高,随着研究的深入,陆续在这类疾病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改变,如PDGFRα、PDGFRβ和FGFR1等,而国内文献未见这三个基因的系统性检测报道。为了能对外周血/骨髓中嗜酸细胞增多的血液疾...
龚胜蓝王健民邱慧颖胡晓霞杨建民宋献民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表面ICOS表达与GVHD间的关系研究
<正>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如何抑制排斥反应及 GVHD的发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均表明,ICOS这一新发现的共刺激分子仅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及记忆性T细胞上。动物实验更...
王斌杨建民张军贾新颜章卫平冯曹波沈茜王健民
文献传递
6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首次复发或进展期的生存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首次复发或进展期的生存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长海医院血液科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有完整病历记录首次复发或进展时间的PTCL 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
王瑾杨建民章卫平宋献民陈莉陈洁吕书晴胡晓霞邱慧颖高磊许晓倩杨丹王丽柄刘进刘楠王健民
伴TP53基因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新诊断的有初发靶向二代测序(NGS)数据的265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包含210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进行突变分析。分析TP53基因突变和(或)缺失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20例(7.5%)患者伴TP53基因异常,其中错义突变17例(6.4%),移码(缺失)基因突变2例(0.7%),剪切位点突变1例(0.4%)。共检测到23种TP53基因突变,其中4个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3~4号外显子,16个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5~8号外显子,2个位于第10号外显子,1个为剪切子突变。伴TP53基因异常患者平均突变基因个数(6.2个)与无TP53基因异常组(6.4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TP53基因异常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26~72)岁,高于无TP53基因异常患者的45(14~75)岁(P=0.008);复杂核型比例(45.0%,9/20)显著高于无TP53异常组(6.1%,15/245)(P<0.001);中位总生存(OS)时间[14.1(95%CI 6.78~21.42)个月]较无TP53异常组[31.4(95%CI 13.20~49.59)个月]显著缩短(P=0.029)。20例伴TP53基因异常患者中4例采用"地西他滨+CAG"方案诱导治疗,15例采用"3+7"方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0个月和12.5个月(P=0.018)。多因素分析中,TP53、DNMT3A、USH2A基因异常及初发WBC>12.45×10^9/L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伴TP53基因异常AML患者中错义突变常见,突变位点主要分布于DNA结合结构域。TP53基因异常与高龄、复杂核型相关,且常与多个基因突变相伴出现。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张莹胡晓霞高磊倪雄陈洁陈莉章卫平杨建民王健民
关键词:复杂核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1例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融合基因特点与其疗效、预后及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41例形态学初诊为APL患者进行PML—RARd、PLZF.RARd融合基因动态监测,比较不同类型融合基因患者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的时间及患者的生存率、生存时间。结果41例初诊APL患者,PML—RARd.L型阳性29例,中位年龄43岁(8—75岁),基因表达水平(60.12±41.24)%,白细胞中位值2.1×109/L(0.44×109/L~124×109/L);PML-RARoL—S阳性ll例,中位年龄34岁(19~66岁),基因表达水平(24.36±25.72)%,自细胞中位值3.2×109/L(0.47×109/L-88×109/L);PML—PLZF1例,基因表达水平较高(64.12%)。患者达到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中位时间L型40d(32~60d)。S型56d(25~86d);随访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1.8%(P=0.02);1例PML.PLZF阳性患者18个月内未达到CMR,且存在C—KIT基因突变,形态学复发2次。结论融合基因PML—RARd—L型APL患者疗效、预后及无事件生存率均好于S型患者,PLZF—RAR0【基因融合的APL患者易复发且预后较差;APL融合基因分型及预后突变基因的检测,对患者的疗效判定及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程辉邱慧颖高磊杨建民宋献民黄正霞许燕群王健民
关键词:融合基因
上海“6.25”^(60)Co源辐射事故中5例重、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8个月的随访观察报告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1990年发生在上海的“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重度2例,中度3例急性期救治获临床治愈,在事故后18个月进行了随访。方法按照“后效应临床随访研究组”的计划定期系统复查,观察迟发性的远后生物学效应。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18个月早期系统随访观察显示:①血象、骨髓象、造血祖细胞培养各种数值仍偏低;②红细胞酶和膜的蛋白组分仍有异常;③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仍不全;④染色体检查分析显示以稳定性畸变为主,早期表现的双着丝点加环改变已明显消退,且与病人辐射剂量相关;⑤双眼晶体后囊轻度混浊,眼底视网膜血管扩张;⑥甲皱与球结膜微循环仍显示舒-缩功能紊乱,与血清AT-1和AT-2水平未恢复正常相一致;⑦精液检查显示精子数量减少,活率和活力减退与病人辐照剂量相关;⑧部分内分泌功能仍未恢复正常。结论根据上述照后18个月早期观察结果,说明,虽然这些病人从急性期获得了临床治愈,但他们的组织器官仍然存在潜在迟发性后继损害。因此必须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整体观察水平,由多学科联合进行长期观察研究。
章卫平杨建民王筱慧
关键词:钴60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远后效应
HBV感染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赵新颖陈洁杨建民王健民章卫平陈莉吕书晴胡晓霞高磊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耐药机制研究及其应用
王健民吕书晴杨建民周虹黄崇媚龚胜蓝程辉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其它药物的敏感性,克服肿瘤细胞耐药,但蛋白酶体抑制剂本身长期应用后如何导致耐药性发生,在该研究前尚无系统研究。该研究在国内外首先通过体外药物长期反复浓度递增的方法筛选建立蛋白酶体抑制...
关键词: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耐药机制抗肿瘤药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