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军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缺血
  • 4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3篇脑缺血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髓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骨髓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向分化
  • 1篇多向分化潜能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杨振军
  • 5篇徐运
  • 2篇刘卓
  • 2篇贾佳
  • 1篇陈蕾
  • 1篇华子春
  • 1篇朱文静
  • 1篇周鹏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被引量:3
2007年
杨振军徐运
关键词: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ELLS多向分化潜能细胞替代治疗机体组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和成熟神经细胞的可能性,并观察间充质千细胞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 方法: ...
杨振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灶性脑缺血动脉栓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脑缺血大鼠侧脑室后的迁移及分化:免疫荧光标记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替代受损组织,并可分泌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来促进其体内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实验将体外扩增和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性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干细胞在大鼠脑内的生存、迁移、分化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7-06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取体质量120~160g的SD大鼠用于制备移植细胞;另取80只体质量250~300g的SD大鼠用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应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及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染料Hoechst33342标记。③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15只;磷酸缓冲液组30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30只,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缺血侧脑室中。④术后1,3,6,12,24d测定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内的生存和迁移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①细胞移植后6d,12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磷酸缓冲液组(P<0.05)。②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③移植第24天Hoechst33342/微管相关蛋白2、Hoechst333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占Hoechst33342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为(10.45±1.35)%,(8.73±1.38)%。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附近迁移,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同时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朱文静刘卓杨振军徐运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细胞细胞移植脑缺血
大鼠脑缺血后皮质PSD-93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突触后密度(PSD)-93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皮质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分别再灌注6、12和24 h,应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缺血再灌注后皮质PSD-9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的非缺血侧大脑皮质PSD-9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缺血侧皮质PSD-9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缺血侧,12、24 h组与未缺血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再灌注6 h后PSD-93蛋白表达升高,再灌注12 h达高峰,12 h组与未缺血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PSD-93基因表达增高,推测PSD-93参与介导缺血性脑损伤。
杨振军贾佳华子春徐运
关键词:脑缺血基因表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转化为神经细胞的环境特征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体外定向诱导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转化并进一步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环境,并对分化的神经元进行鉴定。方法:实验于2005-08/2007-03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分离纯化并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通过免疫表型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贴壁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为对照组和诱导剂组,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诱导剂组分两步诱导:首先加入含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剂,连续培养12 d:然后应用20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1μ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继续诱导6 d,分别收集诱导1 d,6 d,12 d,18 d的细胞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①传代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均一稳定的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物CD29,CD44,CD90、阳性率分别为98.88%,96.90%.95.86%,但极少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②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12 d后诱导剂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24±2.12)%,而对照组细胞未表达巢蛋白。③经脑源性伸经营养因子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6 d后,诱导剂组均可见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大部分细胞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对照组微管相关蛋白2阴性.细胞形态仍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结论:实验采用并改良了全骨髓贴壁法,操作简单快速.细胞活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和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干细胞,进一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陈蕾刘卓杨振军徐运
关键词:骨髓细胞细胞培养干细胞
雌激素抑制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保护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皮质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研制卵巢切除小鼠雌激素替代模型;一侧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小鼠模型;缺血2 h再灌6 h后取两侧大脑皮质,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其FADD mRNA和蛋白水平、Caspase-3活性及其雌激素的影响。结果:①雌激素抑制缺血侧皮质升高的FADD mRNA[(49.67+0.68)%vs(67.36±0.2)%,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37.50±1.68)%vs(67.46+1.41)%,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侧相比,缺血侧皮质Caspase-3活性增强(45175±601vs35993±643,P<0.01),雌激素抑制其活性(39 556±432vs45 175±601,P<0.05)。结论:雌激素可部分抑制FADD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贾佳杨振军周鹏徐运
关键词:雌激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