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洪亮

作品数:33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淋巴
  • 21篇细胞
  • 19篇淋巴瘤
  • 9篇预后
  • 9篇细胞淋巴瘤
  • 8篇淋巴细胞
  • 7篇骨髓
  • 5篇霍奇金
  • 4篇预后因素
  • 4篇外周
  • 4篇弥漫
  • 4篇金淋巴瘤
  • 4篇霍奇金淋巴瘤
  • 4篇急性
  • 4篇骨髓瘤
  • 4篇干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机构

  • 3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肿瘤防...

作者

  • 33篇杨洪亮
  • 32篇张翼鷟
  • 28篇于泳
  • 26篇王晓芳
  • 25篇王亚非
  • 19篇赵智刚
  • 12篇赵海丰
  • 8篇李倩
  • 7篇夏冰
  • 6篇赵伟鹏
  • 4篇刘素
  • 4篇吴晓雄
  • 4篇马静
  • 3篇郭姗琦
  • 3篇田晨
  • 3篇赵丹丹
  • 3篇王加菊
  • 3篇张小影
  • 3篇陈亚芳
  • 2篇徐笑笑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肿瘤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2013年肿...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7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NA加工酶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微小RNA加工酶(Dicer1,Drosha,DGCR8和Ago2)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PGI-DLBCL肿瘤组织(患者组)和30例...
赵海丰张乐夏冰于泳王亚非王晓芳杨洪亮张翼鷟
关键词:预后
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52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杨洪亮于泳赵智刚王晓芳王亚非张翼鷟张连郁孙保存
关键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幽门螺旋杆菌
原发CD_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CD+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免疫表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16例患者发病年龄超过60岁,19例均为Ann-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起病初有3例累及骨髓;IPI评分≥2分18例;患者均表达CD5、CD20,Bcl-6表达阳性18例,Mum-1表达阳性22例。此二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B症状及IPI评分无关(P<0.05)。除5例放弃治疗外,大多数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加或者不加利妥昔单抗(R-CHOP)方案化疗,治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3例,进展3例。12例患者在2年内复发或疾病进展死亡,其中4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并导致死亡。中位生存期17.8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53.9%。结论原发CD+5DLBCL淋巴瘤多见于老年患者,易发生中枢或骨髓受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CHOP或R-CHOP方案疗效不佳。病理组织多来源于非生发中心,且Bcl-6及Mum-1的表达与CD+5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臧立李香丽张小影杨洪亮赵海峰于泳王亚非赵智刚张翼鷟王晓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于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13年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4%,其中85%-90%为T细胞型。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相关特点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对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病例的分析,对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35例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9岁(年龄区间:5-52岁),多数病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6例(45.7%)患者表现为纵膈巨大肿块,浆膜腔积液(胸腔、心包腔)也很常见(62.9%),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和24%,5年总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则分别为25%和16.7%。统计分析表明,贫血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48),巨大肿块(P=0.048),上腔静脉综合征(P=0.021)及确诊时血小板异常(P=0.021)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纵膈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发病率低、预后差、生存期短,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伴贫血和巨大肿块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
晋鑫赵海丰于泳赵丹丹杨洪亮王晓芳赵智刚王亚非吴晓雄达万明张翼鷟
关键词:纵膈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贫血
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分析:附病例报告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收集我院4例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ALL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4例患者无血液系统症状或症状较轻,无其他常见结外器官受累,乳腺粗针穿刺可及时诊断,给予化疗或异基因移植后,治疗反应尚可。结论以乳腺肿物为首发或复发表现的成人ALL不容忽视,乳腺粗针穿刺方便易行,结合骨穿等血液学检查可快速诊断,避免误诊,不提倡手术及放疗,宜采用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王加菊李芳于泳王晓芳杨洪亮赵伟鹏张翼鷟
关键词:乳腺肿物粗针穿刺
VEGF和CXCR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VEGF和CXCR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用ELISA法检测44例初治DLBCL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DLBCL患者血清中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和CXCR4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743,P<0.05);且VEGF的表达水平与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Ann Arbor分期和ECOG评分相关(P<0.05);CXCR4在DLBC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和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DH、免疫分型、结外受累数、Ann Arbor分期、VEGF和CXCR4是患者总生存(OS)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分型和血清中CXCR4的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VEGF和CX-CR4在DLBCL患者血清中显著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CXCR4是影响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联合阻断VEGF和CXCR4可能成为淋巴瘤的治疗新思路。
郭青王加菊李芳杨洪亮于泳赵智刚王晓芳王亚非张翼鷟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XCR4
急性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的功能及机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原性及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和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获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MSC,在低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和扩增。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免疫表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MS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Transwell检测骨髓MSC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骨髓MSC抑制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ALL骨髓MSC在倒置显微镜下为梭形,CD29、CD44和CD105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8.81%、99.25%和90.52%,而CD31、CD34和CD45均为阴性。AML骨髓MSC表达CD29和CIM4。ALL和AML骨髓MSC不表达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0。ALL骨髓MSC和AML骨髓MSC均具有分泌TGF-131(567.58±52.64和357.15±33.52)、HGF(647.27±102.54和219.67±62.37)、IL-6(59.67±15.69和54.35--4-12.31)和IL一11(102.58±23.54和78.21±9.67)的功能,但是AML骨髓MSC的TGF—Bl和HGF分泌水平明显低于ALL骨髓MSC(均P〈0.05)。在MSC数量分别为0.5×10。、1×10。、2×10。和5×10。个时,加入AML骨髓MSC的CD3’T淋巴细胞’H-TdT掺入的CPM值分别为(3.58--4-_0.54)×10。、(2.874-0.33)×10。、(1.78-t-O.51)×10。和(1.15±0.15)×10^4,加入ALL骨髓MSC相应的CD3^+T淋巴细胞^3H-TdT掺人的CPM值分别为(1.96±0.31)×10^4、(1.57±0.28)×10^4、(0.91±0.41)×10^4和(0.22±0.11)×10^4,而未加入MSC的CD3^+T淋巴细胞^3H-TdT掺人的CPM值为(4.01±0.72)×10^4,AML和ALL骨髓MSC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存在明显差异。ALL骨髓MSC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可以被抗TGF-β1和HGF抗体逆转。结论AIL骨髓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及体外调节免疫的功能,该免疫调节功能与其
赵智刚孙立王晓芳张翼骛于泳杨洪亮邹萍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髓样急性T淋巴细胞
14例孤立性髓细胞肉瘤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评价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治疗等并进行评估。结果:14例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岁(17-62岁),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发病部位广泛,较常见于乳腺、睾丸、椎管、皮肤、胃肠系统等。形态学上,MS表现为弥漫分布、形态为相对一致的分化较差细胞,小至中等大小,核质比例较高,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表达MPO、Lysozyme和CD43,显示髓细胞系来源。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14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平均无疾病进展(DFS)时间10.4个月(3.5个月-16个月),总体生存(OS)率35.7%(5/14),2年总体生存率(OS)50.3%。结论:孤立性髓细胞肉瘤发病率低,具有白血病进展倾向,蒽环类+阿糖胞苷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王金焕赵伟鹏田晨杨洪亮于泳王亚非王晓芳赵智刚张翼鷟
关键词:疗效评价
初诊时的严格分期对滤泡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在早期滤泡细胞淋巴瘤(FL)患者中初诊时接受严格分期的患者,其预后明显优于非严格分期的患者,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初诊时严格分期与各期FL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和分析2008年到2014年共111名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Ⅱ期患者42名,Ⅲ-Ⅳ期患者69名。严格分期定义为必须满足以下2个必要条件:①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②全身影像学检查(涵盖全身的CT和超声、PET/CT,至少满足1项)。检查不满足任1项即视为非严格的分期。结果:对早期的FL患者,接受严格分期患者的PFS明显优于未经严格分期者(P=0.048)。针对各期FL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骨髓受累、大于3 cm病灶多于3处者,均与不良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LDH水平、骨髓受累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初治的早期FL患者,接受严格分期者较未接受严格分期者有更好的预后。骨髓是否受累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重视骨髓状况的评价。
王路闫蓓于泳王亚非杨洪亮赵海丰王晓芳吴晓雄达万明李素霞张翼鷟
关键词:预后因素骨髓受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病理学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thymal stem cells,MSCs)的生物学性状是否存在病理改变。方法:获取12例MDS、1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8例正常人的骨髓MSCs,在低血清培养液中扩增。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SCs免疫表型,通过油红O和Von kossa染色来检测MSCs向脂肪和骨的分化。通过长期骨髓细胞培养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SCs支持造血的功能。结果:MDS骨髓MSCs和正常人骨髓MSCs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和免疫表型,而且都可以在体外诱导生成骨和脂肪细胞。但是MDS骨髓MSCs支持造血能力有所下降。AML骨髓MSCs在体外生长缓慢,很难传代培养,不能分化为脂肪和骨细胞,在体外不能支持造血。结论:MDS骨髓MSCs在支持造血方面存在病理改变;AML骨髓MSCs在增殖、分化和支持造血方面存在病理改变。
赵智刚孙立张翼鷟王晓芳杨洪亮陈智超邹萍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间充质干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