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开敏

作品数:25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血压
  • 5篇介入
  • 5篇高血压
  • 4篇心病
  • 4篇心脏
  • 4篇起搏
  • 4篇肘正中静脉
  • 4篇静脉
  • 4篇冠心病
  • 4篇SCD40L
  • 3篇心脏起搏
  • 3篇心脏起搏器
  • 3篇血管
  • 3篇置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病变
  • 2篇电极导线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林开敏
  • 19篇李卫华
  • 16篇谢强
  • 7篇黄峥嵘
  • 7篇何德化
  • 5篇张紫冠
  • 5篇吴荣
  • 4篇戴淑惠
  • 4篇郭拥军
  • 4篇马欲晓
  • 3篇韩俊愈
  • 2篇陈津翰
  • 2篇黄慧卿
  • 2篇吴荣
  • 2篇姜毅
  • 1篇孙常青
  • 1篇高磊
  • 1篇张世科
  • 1篇吴雅芳
  • 1篇梁玲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karileft指引导管在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在右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患者中,分析Ikari left指引导管寻找异常右冠开口的优势。方法:回顾2010-07-2014-07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右冠起源异常的患者,均在Ikari left指引导管的指引下成功寻找到右冠开口,其中30例为经皮冠脉介入(PCI)术治疗右冠病变,另外30例为右冠冠脉造影术。结果:4年内共计82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有80例合并右冠起源异常,发生率9.76%,其中30例在Ikari left指引导管的指引下完成起源异常的右冠狭窄病变PCI术,发生率为3.66%;另外30例患者右冠为非犯罪血管,2例起源于左冠窦,1例起源于主动脉前壁,均在该指引导管下成功找到右冠开口。其余20例患者均为单支冠脉,右冠为回旋支中段或远段发出的分支,均在左冠造影的同时诊断。观察以上患者12个月,均无再发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再次入院行冠脉血管化治疗等主要心血管事件出现。结论:Ikari left指引导管的独特设计结构在寻找起源异常的右冠开口时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安全有效地运用在这些右冠病变的PCI术中。
梁玲李卫华谢强唐蓉姜毅林开敏韩俊愈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心脏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诊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诊治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09例,均利用封堵器介入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其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209例中介入治疗成功201例(96.17%),手术操作时间22~125 min,平均(42.02±12.33)min。本研究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8.35±3.6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12.92%),心脏及血管相关并发症分别发生23例(85.19%)、2例(7.40%),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7.40%);其中,特别严重并发症3例(11.11%),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66.67%)、封堵器脱落1例(33.33%)。结论:心脏房间隔缺损经由导管介入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等优势,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王钢城林开敏
关键词:心脏病介入封堵器导管
法舒地尔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法舒地尔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所有符合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规范的个体化口服降压治疗措施。试验组除采用规范的药物抗高血压治疗外,均予以应用法舒地尔静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压下降程度、达标率、联用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24 h平均收缩压(141.91±16.36 vs 149.23±13.38)mmHg、舒张压(78.71±13.60 vs 86.94±11.72)mmHg、平均动脉血压(99.77±11.77 vs 107.71±9.31)mmHg方面均下降明显,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6%vs 44.1%),且用药种类明显减少(4.06±0.78 vs 4.44±0.56),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升高(32.4%vs 55.9%)。结论法舒地尔能显著降低血压水平,提高住院期间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减少联用药物的种类,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贺王伟谢强李卫华郭拥军林开敏姜毅
关键词:法舒地尔难治性高血压达标率
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患者支架术后出血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患者支架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支架置入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各24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较高(P<0.05)、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4.16%vs.25.00%;P<0.05)、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6%vs.8.32%)。结论在支架术后的老年患者中,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林开敏吴雅芳谢强
关键词:氯吡格雷支架术后出血
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6-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需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184例,根据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股静脉(76例)或锁骨下静脉(32例)路径;观察组采用经肘正中静脉(76例)路径,统计置管时间、电极到位时间、电极到位率、感知带动例数、放射量、电极脱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电极到位时间[(1.3±0.6)比(1.2±0.8)min,t=0.922,P=0.357]相近,电极到位率(100%比100%)一致,感知带动率(100%比100%)相同,放射量[(16.1±3.9)比(15.5±4.5)mGy,t=0.940,P=0.348]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极平均留置时间相似,电极脱位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与经锁骨下静脉患者类似,观察组较经股静脉患者低[2.6%(2/76)比10.5%(8/76),χ^(2)=8.950,P=0.003]。观察组的置管时间[(0.5±0.1)比(4.2±1.3)min,t=24.741,P<0.001]明显更短,并发症和不良操作发生率[1.3%(1/76)比11.1%(12/108),χ^(2)=5.112,P=0.024]更低。结论 与传统路径比较,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疗效相似,但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何德化张紫冠林开敏张思婷李卫华黄峥嵘
关键词:肘正中静脉心律失常起搏器
IL-18、sCD40L的血清水平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CH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均不能完整地解释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炎症反...
林开敏
关键词:冠心病可溶性CD40配体白介素-18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脂质斑块
文献传递
降尿酸治疗对伴发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伴发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将140例伴发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降尿酸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降尿酸组在降压治疗基础上联合降尿酸治疗,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血压平均值[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及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和血压变异性[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及nDBP的标准差(24 hSBPSD、24 h DBPSD、dSBPSD、dDBPSD、nSBPSD、nDBPSD)]。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降尿酸组血尿酸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平均血压(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及血压变异性指标(24 h SBPSD、24 h DBPSD、dSBPSD、dDBPSD、nSBPSD、nDBPSD)均下降明显(均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降尿酸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下降更明显[(350.5±42.3)μmol/L:(478.6±37.1)μmol/L,P<0.05];血压变异性指标中24 h SBPSD[(10.8±1.5):(13.2±1.6)]、dSBPSD[(7.9±1.3):(10.9±1.3)]、nSBPSD[(6.7±1.2):(9.2±1.7)]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对伴发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降尿酸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血压变异性,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存在有益的影响。
马欲晓李卫华谢强林开敏郭拥军韩俊愈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左房大小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左房大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厄贝沙坦150mg/日降压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对照组接受非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的降压药,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心房舒张期内径大小(LADd)及血压;并计算每组在随访期间房颤复发的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组间Pmax、Pd、LADd的比较,及组间治疗后房颤复发次数、平均每例复发次数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max、Pd、LADd分别为(110.32±7.91)ms、(38.33±8.27)ms、(31.33±2.16)mm较对照组治疗后(126.33±7.78)ms、(46.57±8.20)ms、(36.25±2.28)mm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总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55次、1.83次)较对照组(175次、5.83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缩短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max,并减少Pd,缩小LADd,并能进一步减少房颤的复发。
马欲晓李卫华吴荣谢强林开敏
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8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CI,并于术前5min、术后即刻、术后6h、24h、术后1个月采取外周动脉血,测定IL-18、hsCRP的血清水平。结果:PCI后即刻、6h、24hIL-18、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了冠状动脉炎症反应。
李卫华高磊林开敏谢强林玲戴淑惠吴荣郭启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白细胞介素-18C反应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征与sCD40L水平的关系
2008年
目的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可溶性CD40L(sCD40L)血清水平在SA、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1例SA、30例UA患者行冠脉造影,"犯罪"血管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另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NS);所有的患者均检测sCD40L血清水平。结果SA组以稳定型纤维性斑块为主,UA组以不稳定型脂质斑块为主。SA组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或无重构,而UA组主要表现为正性重构。UA组的脂质斑块数、不稳定型斑块数、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显著高于SA组。U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S组,S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高于NS组。结论SA患者和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和结构特点存在显著差异,sCD40L血清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林开敏李卫华张世科吴荣陈津翰谢强戴淑惠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内超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