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杭秋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骨髓
  • 3篇血清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狼疮
  • 3篇急性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液
  • 2篇预后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急性白血
  • 2篇急性白血病
  • 2篇骨髓瘤

机构

  • 8篇宁波市第一医...
  • 2篇浙江省宁波市...
  • 1篇宁波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0篇林杭秋
  • 4篇张哲
  • 3篇牧启田
  • 2篇何坚
  • 2篇陈勇
  • 2篇忻霞菲
  • 2篇倪丽芬
  • 2篇邬宁宁
  • 2篇欧阳桂芳
  • 1篇楼燕茹
  • 1篇陈志伟
  • 1篇唐霞珠
  • 1篇吴文淼
  • 1篇朱慧玲
  • 1篇罗敏
  • 1篇陈明星
  • 1篇孙丽
  • 1篇张怡
  • 1篇徐薇
  • 1篇徐薇

传媒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宁波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低提示预后不佳
2021年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值(ALC)在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至2019年来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45例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WHO 2016标准重新诊断分型,并参照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系统修改版(IPSS-R)对其中208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收集和分析所有患者的外周血ALC,运用R语言生存分析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包绘制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ALC的最佳临界值为1.0×10^(9)/L,将患者分为正常ALC组(ALC≥1.0×10^(9)/L)和低ALC组(ALC<1.0×10^(9)/L)。采用χ²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生存期(OS)及无白血病生存期(LFS)曲线并进行Long-rank检验对两组进行生存比较,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MDS预后的因素。结果低ALC组患者97例,正常ALC组患者148例。低ALC组患者OS较正常ALC组更短(15个月vs 60个月,P<0.0001),在IPSS-R评分系统中评分更高(5.0分vs 3.75分,P=0.001)。在对IPSS-R中危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发现,ALC(<1.0×10^(9)/L)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72,95%CI:1.090~6.548,P=0.032)。结论本研究显示MDS患者外周血ALC对于中危组患者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机体免疫对MDS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临床证据。
石淙吴安欧阳桂芳邬宁宁林杭秋牧启田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CD44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陈勇张哲忻霞菲何坚林杭秋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标准型CD44(sCD44st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了28例健康人和67例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sC...
关键词:
关键词:血清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对多发性骨髓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意义被引量:1
1997年
对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常见疾病患者共95例的血清游离轻链值进行分析,发现各类疾病患者血清游离轻链均可增高。但若出现一轻链增高的同时另一轻链降低,而且升高幅度接近或超过参考值上限的2倍,就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
张哲林杭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轻链血清
一例伴有t(2;8;21)易位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患者实验研究
2008年
牧启田朱慧玲楼燕茹林杭秋孙丽梁伟张怡
关键词:AML1-ETO融合基因白血病患者易位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M2骨髓坏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标准型CD44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可溶性标准型CD44(solublestandardformCD44,sCD44st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了28名健康人和67例SLE患者血清sCD44std水平。根据狼疮活动计算标准(lupusactivitycountcriteria,LACC)确定疾病活动组与稳定组,其中活动组49例、稳定组18例,其中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3个月后复查血清,作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sCD44st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组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血清sCD44std水平在肺病变组、脑病组、肾脏损害组分别显著高于无肺病变组、无脑病组、无肾脏损害组(P均<0.05)。且血清sCD44std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IgG、血清IgM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C3呈负相关(P<0.01)。16例活动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3个月后血清复查,血清sCD44std在治疗稳定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sCD44st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和疗效观察的监测指标之一。sCD44std水平升高提示SLE重要脏器(肺、脑、肾)损害的可能;且可作为肾小球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之一。
陈勇陈志伟张哲忻霞菲何坚林杭秋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疗效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评估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高尿酸血症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113例慢性高尿酸血症伴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8例 ,对照组 5 5例 ,两组同时服用别嘌呤醇 ,每次 0 .1,每日 3次 ,其中治疗组再加服银杏叶提取物 ,每次 80mg ,每日 3次 ,疗程均为 3个月。结果 :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的U -Alb、U -α1-MG、U -Tf、TC、TG、ηb、ηp、FIB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慢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排出 ,降低血粘度和血脂 ,保护肾脏 ,可试用于慢性高尿酸血症早期肾损害的防治。
陈丕平唐霞珠王路宁罗敏林杭秋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高尿酸血症蛋白尿血液流变学高脂血症肾损害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方法的改良
1998年
林杭秋张哲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诊断LEC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采集100例初发MM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电泳,根据结果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IgG型71例,IgA型20例,IgD型9例。对9例IgD型形态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IgG型和IgA型进行比较。结果 IgD型原始和幼稚浆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IgG和IgA型(均<0.05)。成熟浆细胞百分比在3种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生存分析曲线提示IgD型MM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IgG和IgA型MM患者(<0.01)。结论 IgD型MM的原始幼稚浆细胞百分比较高,预后较差。
邬宁宁陈明星林杭秋牧启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细胞形态学预后
急性白血病的巨核细胞变化分析被引量:1
1994年
回顾分析320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象的质和量的改变,结果62.8%病例巨核细胞减少,15.3%增多。增多的巨核细胞多伴有形态异常,幼稚型巨核易见,主要为小巨核,颗粒型增多,产血小板型明显减少。巨核细胞增多的白血病一般发病时间长,较少严重出血,但其转归与巨核细胞减少的白血病无明显区别。
徐薇倪丽芬顾雪薇林杭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巨核细胞
非血液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白血病24例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徐薇吴文淼欧阳桂芳林杭秋倪丽芬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病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