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琼

作品数:163 被引量:2,626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4篇文化科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8篇教育
  • 56篇教学
  • 31篇教师
  • 26篇课程
  • 19篇人工智能
  • 16篇高校
  • 13篇课堂
  • 12篇高等教育
  • 9篇教育技术
  • 7篇信息技术
  • 7篇师专
  • 7篇开放教育
  • 7篇教师专业
  • 6篇学法
  • 6篇学科
  • 6篇学习者
  • 6篇人机
  • 6篇伦理
  • 6篇教育信息
  • 6篇教育信息化

机构

  • 158篇北京大学
  • 7篇国家开放大学
  • 6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温州大学
  • 2篇之江实验室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8篇汪琼
  • 7篇王爱华
  • 6篇李文超
  • 5篇王宇
  • 4篇贾积有
  • 4篇汪滢
  • 4篇蔡文璇
  • 4篇李晓明
  • 3篇冯菲
  • 3篇吴筱萌
  • 3篇刘娜
  • 3篇陈瑞江
  • 3篇刘玉
  • 3篇崔璨
  • 2篇温岩
  • 2篇朱万森
  • 2篇沈书生
  • 2篇陈维超
  • 2篇王佑镁
  • 2篇郝正元

传媒

  • 19篇中国教育网络
  • 16篇中国远程教育
  • 15篇电化教育研究
  • 14篇开放教育研究
  • 1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0篇中国电化教育
  • 10篇现代远程教育...
  • 6篇远程教育杂志
  • 6篇中国教育信息...
  • 3篇北京大学教育...
  • 3篇工业和信息化...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计算机科学
  • 2篇中国信息技术...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电子与信息化
  • 1篇教学研究
  • 1篇江苏高教
  • 1篇英语学习(中...
  • 1篇现代远距离教...

年份

  • 5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1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教学评价与改进——以北京大学“教你如何做MOOC”课程为例被引量:18
2016年
MOOC使高等教育得以走出象牙塔,面向全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服务,必将促进高校课程改革与创新。本文以北京大学"教你如何做MOOC"课程为例,基于学习者的视角,从学习者的选课动机、学习行为、满意度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对MOOC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改进策略。
吴守蓉崔璨汪琼
关键词:学习者视角教学评价教学改进
2018慕课发展概要与未来趋势——以Coursera、edX、学堂在线、Udacity和FutureLearn为例被引量:33
2019年
2018年慕课累计学习人数超过1亿,参与慕课建设的高校已经超过900所,累计上线的课程超过1万门。就Coursera、edX、学堂在线、Udacity和FutureLearn这五大代表性平台来看,各平台面向付费用户提供了不同种类的业务且收入可观,其发展重心均放在了在线学位与面向企业的业务之上。在提供付费业务的同时,各平台仍保留了一定的免费入口,并倾向于采用更适合结业的学期制模式。这些慕课平台更加重视对学习和教学过程的支持与服务,如在选课前帮助学习者规划课程学习路线,在学习中利用学习轨迹等功能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开发支持教师授课的服务,在学习结束后提供学习记录转移功能。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参与到学位项目的建设之中,并将慕课应用于混合教学;平台之间应通过差异化运营精准吸引目标用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入会提升慕课的学习体验,慕课也会更关注学习互动和学习社交等功能。总之,综览2018年,慕课在保持本质特征的同时找到了一些区别于传统学历教育且具有自身特色的运营路线。
纪九梅王宇欧阳嘉煜汪琼
数字博物馆的教育空间
本文首先回顾了博物馆信息化发展进程,指出博物馆服务的数字化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继藏品数字化后下一个重要的建设内容,并突出阐述博物馆应加强全民教育功用,多层次挖掘藏品的教育价值,为文化传承及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作用.文中还对...
汪琼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教育空间博物馆信息化
文献传递
技术改造课程,技术改善学习——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CETA7)综述被引量:3
2011年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因此而改变,在课程和学习被改变的同时,教育在无形中就发生了变化。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CETA7)于10月13日至14日在辽宁大连举行,大会以"技术改造课程、技术改善学习"为主题,围绕视频公开课建设、资源共享课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新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度应用等主题展开,与会者进行了较为深入地交流与探索。
王健李晓庆汪琼
关键词:课程云计算信息化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突出人本理念
2008年
2006年6月,耶鲁大学向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基金会提出申请,并于10月获得资助。次年12月耶鲁大学的开放课程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以朴素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汪琼
关键词:开放课程人本理念WILLIAM基金会
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2
2010年
开放课程是近年来各国高校资源建设的一种趋势;精品课程是开放课程的一种形式,是教育部的"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可是二者共享与利用的现状和需求又有不同。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建设目的不同、项目管理机制不同、课程管理不同、激励措施不同等差异;在利用方面,二者在教师与学生使用资源的目的、所需资源的类型方面基本相同;在共享方面,存在版权是否明确、是否愿意让使用者修改自己的材料、高校是否大力支持等方面的不同。在对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三点建议: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师、学生、社会上的自学者知道这些资源的存在;向教师提供建设精品课程的全程支持;制定政策措施,切实保障精品课程的共享。
王爱华汪琼
关键词:精品课程开放课程共享
北大首批MOOCs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9
2013年
2013年秋季北大共发布了11门MOOC类课程。本文根据北大首批MOOCs课程从建设到上线教学过程的反思,提出了三点认识:学校需明确MOOC建设与学校现有课程的关系;要允许教师对MOOC课程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学校教育技术团队要适时适度提供从理念到方法到技术的支持。
冯雪松汪琼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支持
美国教师教育STaR评估量表被引量:6
2004年
本文介绍了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开发的教师教育机构STaR评估量表,及其背景和意义,这对国内制订相关政策有参考价值。
汪琼刘娜李文超陈瑞江
关键词:教师教育STAR评估量表教学技术
网上教学支撑平台现状分析被引量:92
2000年
现在国内许多院校都在开展或准备开展基于 Internet的教学试验 ,面临选择或开发支持网上教学的教学平台问题。本文介绍了相关研究和产品的一些情况 ,分析总结出网上教学平台应该具备的核心功能 ,作为大家选择平台。
汪琼费龙
关键词:网上教学教学试验远程教学
“教学法转型”:人机共生时代的教学原则构建
2025年
当前,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教学活动正从传统的“师-生”二元主体结构转变为“师-生-机”三元结构。在此背景下,作为新主体的AI代理应该秉持怎样的设计原则,才能够实现不输于传统“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人-人”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又能否迁移到“人-机”教学的场景中?为回答上述问题,文章回顾了教学代理的相关研究,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保证情感互动。在媒介层面,提升机器的社会临场感,使其能够通过拟人化的声音、表情和行为与学习者进行情感化互动;在社交层面,重视社交规范的作用,重新构建机器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规则,促进有效的教学交互。二是保证信息有效性。针对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提出结合领域知识库和技术护栏机制来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关注人机信任的平衡,避免过度信任和算法厌恶,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和数字素养。文章通过这一系列讨论,旨在提出构建适用于“人-机”教学场景的设计原则,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开发设计和教学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乐惠骁宋小伟于青青汪琼
关键词:教学理论临场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