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双平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黏膜
  • 5篇内镜
  • 3篇肿瘤
  • 3篇黏膜下
  • 3篇膜下
  • 3篇内镜黏膜
  • 3篇内镜黏膜下
  • 2篇早癌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黏膜切除
  • 2篇黏膜切除术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挖除术
  • 2篇细胞
  • 2篇膜切除术
  • 2篇内镜下黏膜
  • 2篇内镜下黏膜切...
  • 2篇内镜下黏膜切...
  • 2篇内镜黏膜下剥...

机构

  • 6篇阜阳市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作者

  • 7篇王双平
  • 5篇陆启峰
  • 5篇王桂周
  • 5篇周亚柏
  • 2篇代子艳
  • 1篇宋澄跃
  • 1篇江燕
  • 1篇陈宝钢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挖除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消化内科接受ESD或ESE治疗的68例上消化道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病变部位大小、整块切除率、并发症等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穿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4例患者完整切除瘤体(94.12%),肿瘤平均直径(16.98±8.29)mm。食管病灶病理类型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有15例(22.06%);胃部病灶分布以胃体、胃底和胃窦居多,分别有18例(26.47%)、16例(23.53%)和12例(17.65%),病理类型以间质瘤最多,占36.76%;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6.18%),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5.88%),经过内镜下止血后好转,8例患术中穿孔(11.76%),均行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钛夹行荷包缝合,其中1例患者术中穿孔合并术后迟发性出血;病灶最大直径(≥25 mm,P=0.036)和病灶部位(胃底,P=0.015)是导致ESD或ESE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和ESE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但需注意病灶大小和胃底病变,因其是导致术中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
陆启峰王双平代子艳陈保刚周亚柏柏婷婷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上消化道肿瘤
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病人26例应用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治疗病人中有2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1例发现创面残留,予以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电灼,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再发现创面残留及复发现象。术后12个月复查电子肠镜未再发现原有创面复发。术后2年13例复查电子肠镜,有1例在原发病灶位置处出现复发。结论 EPMR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改良的手术方式,在结肠巨大腺瘤内镜下治疗中,是有效的,其并发症少,可操作性强,值得在内镜治疗工作中推广。
王双平王桂周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锡类散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较单纯应用美沙拉嗪口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王双平
关键词:美沙拉嗪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外周血LMR、NLR和PLR在判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转归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在判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早癌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行EMR或ESD治疗的大肠早癌患者共计84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理特征、术前血常规的各项结果并计算出LMR、NLR和PLR,术前、术后及复查病理参数等,采用t检验比较2组均数,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LMR、PLR和NLR组别的病理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MR、PLR和NLR之间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试验组LMR水平显著降低,NLR及PLR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R<5.25(低值组)与LMR≥5.25(高值组)的术后病检、复查病检特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0.378、10.737,P<0.05);NLR≥2.15(高值组)与NLR<2.15(低值组)的术后病检、复查病检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04、7.817,P<0.05);PLR≥172.00(高值组)与PLR<172.00(低值组)的术后病检、复查病检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9、8.451,P<0.05)。试验组NLR与LMR存在负相关(Pearson=-0.488,P<0.05),NLR与PLR存在正相关(Pearson=0.571,P<0.05),PLR与LMR存在负相关(Pearson=-0.464,P<0.05)。[结论]较低水平的LMR和较高水平的NLR、PLR提示该例病变可能具有恶性倾向或复发倾向,监测LMR、NLR和PLR对大肠早癌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随访有一些参考意义。
吴金庆陆启峰王桂周周亚柏王双平
关键词:大肠早癌转归
改良STER术与内镜挖除术治疗贲门旁黏膜下肿瘤的比较分析
2022年
探讨经改良内镜下隧道技术(STER)治疗贲门旁黏膜下肿瘤及经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的疗效分析。将消化内镜和超声内镜确诊的贲门旁黏膜下肿瘤患者84例,均签署该研究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STER组和ESE组,分别经改良内镜下隧道技术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STER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分别为(61.32±32.01)min、(8.11±2.42)d、(2.17±0.34)万元,均优于ESE组(87.63±34.09)min、(10.05±2.84)d、(2.59±0.39)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钛夹数量平均为(5.00±1.37)枚、(4.68±1.2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R组中出现术中穿孔2例、迟发性出血1例,ESE组中有4例病例出现术中穿孔,3例病例出现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两组比较STE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E组;两组在术后病理多为间质瘤、平滑肌瘤,少数脂肪瘤及神经鞘瘤,两组病理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周亚柏周亚柏王桂周王桂周陆启峰陆启峰王双平
关键词:黏膜下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NF-α、IL-1β、iNOS的表达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以胃镜和组织学检查诊断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Hp阳性组),以122例Hp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Hp阴性组)。通过组织学方法评定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法对受检对象作Hp感染诊断,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iNOS表达。结果:Hp阳性组胃黏膜炎症程度重于Hp阴性组(P<0.01)。Hp阳性组胃黏膜中TNF-α、IL-1β、iNOS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Hp阳性的胃炎胃黏膜呈现一种炎症改变,可能与细胞因子TNF-α、IL-1β、iNOS分泌增加有关。
江燕宋澄跃王桂周周亚柏陈宝钢陆启峰王双平
关键词:胃炎幽门螺杆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1Β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碘染色在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ESD术中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碘染色在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ESD术治疗的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采用碘染色法筛查)和研究组(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碘染色筛查)。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食管癌早诊率。【结果】研究组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检出率为6.40%;对照组检出率为0.66%。研究组发现癌前病变123例,普通内镜组发现癌前病变13例,两者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诊断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中检出率较高,而且能提高图像观察的清晰度,可以应用于临床。
王双平王桂周陆启峰周亚柏陈保刚
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碘染色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