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五
- 作品数:29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类DNA指纹图及其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2年
- 人类DNA结构的多态性所谓多态性是指某一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性状在一定人群中至少有二种表现型,每一表现型在此人群的出现频率不低于1%。人类DNA的结构具有高度多态性。根据目前对DNA结构的认识水平,人类DNA结构多态性主要源于以下二方面: 一.基因序列变化或数目增减引起的DNA多态性:基因的多态性最早是由于其引导合成的产物蛋白质的多态性而得以发现的。随着基因重组技术及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多态性。以β地中海型贫血为例,控制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位于第11对染色体短臂。
- 黄晓军王申五陆道培
- 关键词:骨髓移植DNA指纹图
- IL-2和IL-6基因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1996年
- 目的:研究IL-2及IL-6在急性GVHD中的表达状态。方法: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方法,对骨髓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其IL-2和IL-6的表达水平,测定积分光密度值。结果:IL-2表达在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5.99,P<0.001,差异非常显著;IL-6表达在急性期与缓解后比较,t=3.59,P<0.01,差异显著。结论:IL-2和IL-6在急性GVHD时表达升高,在缓解后降低,其表达状态有助于探讨GVHD的免疫病理损害机理。
- 张萍董学斌王申五陆道培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多元耐药相关蛋白P_(170)糖蛋白在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1993年
- 本文应用P_(170)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RK_(16),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对10例正常骨髓细胞和21例白血病骨髓细胞P_(170)糖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_(170)糖蛋白仅出现于白血病骨髓细胞,其中10例难治性白血病有7例阳性表达,11例初治性白血病仅3例阳性表达。这表明 P_(170)糖蛋白与白血病相关,但 P_(170)糖蛋白与白血病疗效的关系则尚待更大宗病例的进一步研究。
- 黄晓军张海帆王申五薛文涛
- 关键词:白血病
- 聚合酶链反应假阳性的防范被引量:1
- 1992年
-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目前广泛应用干各个研究领域,但是由于DNA 污染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PCR 假阳性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从而使PCR 技术成为更高效,精确的研究手段。
- 刘晓荣金坤林王申五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假阳性
- 急性白血病化疗和体内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计数仪研究20例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外周血变化。结果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幼稚细胞明显下降,但无凋亡细胞和DNALadder形成,DNA含量分析也无亚二倍体峰出现。结论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但在血循环中很快被清除,故不易检测出凋亡细胞。
- 任新萍高晖王申五王德炳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药物疗法
- HLA-D基因配型的单链构型多态性银染分析
- 1995年
- 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银染方法做HLA-D基因配型。取供、受者DNA,对HLA-DQA、DRB、DQB及DPB位点作PCR(第2外显子多态部分),然后对产物进行SSCP,电泳条带经银染后分析结果,以确定供、受者HLA-D基因型是否一致,银染较之溴化乙锭染色灵敏度高25倍左右,为骨髓移植前进行HLA-DQA、DRB、DQB及DPB基因配型提供了较为灵敏的非放射性的手段。该方法亦可应用于其它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
- 张玉琴李国选于妍焦丽欣王申五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 生物素标记DNA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 1991年
- 进行基因定位最直按的方法是染色体原位杂交(Chromosomal in situ hybridization)。以前,这种技术都是用氚标记的探针完成,但使用氚有许多不便之处,诸如探针比活性低,常需多种~3H—dNTP共参入才能满足要求等。
- 金坤林刘晓荣王申五陆道培
- 关键词:染色体原位杂交生物素标记氚标记基因定位染色体形态
- Tet-On基因表达系统定量调节荧光素酶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应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建立CHOTetOn细胞株,通过强力霉素(Dox)调节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方法:pTetOn质粒转染CHO细胞株,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株CHOTetOn。pTRELuc质粒瞬时转染CHOTetOn克隆1至30,培养基中加入2mg·L-1Dox或不加Dox,培养72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克隆18、28、29当培养基中加入Dox(即“On”状态)时荧光素酶活性高,当培养基中不加Dox(即“Of”状态)时荧光素酶活性低,故选择克隆18、28、29作为高表达、低背景的CHOTetOn细胞株。结论:CHOTetOn细胞株的建立,可利用四环素及其衍生物调节多种外源基因的表达,有效调控基因表达的时间和水平,定量诱导毒性蛋白的表达,增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为基因治疗提供一条可控的安全途径。
- 伏爽程康王申五王申五王申五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荧光素酶基因CHO细胞
- 脆性X综合征快速基因诊断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为建立脆性X综合征的直接基因诊断快速方法,采用毛细管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胶银染法对68例正常个体、3个脆性X综合征家系、40例疑诊病例进行了基因检测,同时对部分样本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进行检测,以与前者对比。结果:正常样本可通过PCR-序列胶银染法准确鉴定其三核苷酸重复次数[(CGG)n];脆性X综合征家系男性先证者未能检出PCR扩增带,2例疑诊病例亦同,1例女性先证者仅检出一条正常的(CGG)n重复序列,结合临床表型可初步确诊为患者;2例正常男性传递者及3例女性携带者均经PCR扩增出前突变范围的扩增带而得到诊断,1例女性携带者的前突变基因(CGG重复150个拷贝)未能用PCR方法检出。整个PCR扩增及产物的检测在4小时内即可完成。结果表明,毛细管PCR-序列胶银染法对正常及较小前突变基因的检出较Southern印迹杂交法更准确,具有快速、简便、价廉、安全的特点,可作为快速筛查脆性X综合征的基因诊断方法。
- 何美娟杨晓林金润铭杨晓林金润铭杨爱德
- 关键词:脆性X综合征基因诊断
- 中国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HLA-DQ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1994年
-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SSOPH)方法(DQAl,共用9个探针,DOB1,共10个探针),对北京地区汉族49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及48名健康对照者HLA-DOBl基因和27例IDDM患者及29名对照者HLA-DQAl基因的研究提示:(1)HLA-DQAl基因的A4等位基因(RR=11.7,Pc<0.02)与IDDM易感性呈显著正相关。(2)HLA-DQB1基因的DOB1*0601(DQW1.12)等位基因与IDDM抵抗性相关(RR=0.03,Pc<0.002)。(3)HLA-DQ657天门冬氨酸[HLA-DQβ57Asp(+)纯合子基因型与IDDM易感性降低有关,而HLA-DQβ57非天门冬氨酸[HLA-DQB57Asp(-)]纯合子基因型与IDDM易感性增强有关,说明HLA-DQβ链第57位氨基酸在决定IDDM易感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同其它人种相比,HLA-DQβ57Asp(-)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在中国人群中的减少及HLA-DQβ57Asp(+)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在中国人群中的增多可能同中国人群IDDM发病率低有关。
- 纪立农毛腾淑孙继红王虹王申五
- 关键词:糖尿病基因人白细胞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