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禹海涛

作品数:131 被引量:412H指数:1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建筑科学
  • 49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1篇隧道
  • 37篇地震
  • 27篇抗震
  • 25篇沉管
  • 24篇地下结构
  • 22篇地震响应
  • 20篇盾构
  • 20篇盾构隧道
  • 20篇沉管隧道
  • 19篇振动
  • 18篇振动台
  • 15篇振动台试验
  • 15篇台试
  • 13篇隧道工
  • 13篇隧道工程
  • 13篇抗震设计
  • 11篇动力响应
  • 10篇解析解
  • 9篇时程
  • 8篇时程分析

机构

  • 127篇同济大学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上海市政工程...
  • 11篇中交公路规划...
  • 7篇港珠澳大桥管...
  • 6篇上海城投公路...
  • 5篇河海大学
  • 5篇苏州大学
  • 5篇上海市城市建...
  • 3篇南阳理工学院
  • 3篇上海大学
  • 3篇江苏省江都水...
  • 3篇驻马店市板桥...
  • 3篇上海建工一建...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上海市隧道工...
  • 2篇温州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铁第四勘察...
  • 2篇天津城建大学

作者

  • 130篇禹海涛
  • 54篇袁勇
  • 7篇刘洪洲
  • 7篇张敬华
  • 7篇王祺
  • 6篇徐国平
  • 4篇吴勇信
  • 4篇陈之毅
  • 4篇李攀
  • 4篇燕晓
  • 3篇王正波
  • 3篇王建华
  • 3篇申中原
  • 3篇陈越
  • 3篇戴春祥
  • 3篇李龙津
  • 3篇罗健珲
  • 3篇赵慧玲
  • 3篇李贞新
  • 2篇苏宗贤

传媒

  • 15篇中国公路学报
  • 10篇岩土工程学报
  • 10篇结构工程师
  • 7篇现代隧道技术
  • 7篇隧道与地下工...
  • 6篇地下空间与工...
  • 4篇工程力学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2篇隧道建设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建筑结构
  • 1篇施工技术

年份

  • 8篇2024
  • 10篇2023
  • 9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17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墙施工爆破对既有隧道的振动测试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结合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浦西引导段地下连续墙爆破施工工程,给出了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振动影响的监测方案,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测振系统。基于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分析了3次不同位置和药量爆破下各测点的振动波形、速度、加速度响应、主频及主频域,根据判别标准得出了隧道在爆破振动下接近安全值底线的结论,同时归纳出不同爆破振动下结构的响应频谱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禹海涛柳献袁勇王庆国程国荣吴晓峰
关键词:爆破施工响应谱地下连续墙
一种可模拟盾构隧道环向接头的衬砌环模型设计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模拟盾构隧道环向接头的衬砌环模型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相似比原则,确定衬砌环模型内外径和纵向宽度,形成衬砌环模具;2)以纵向分隔片模拟原型隧道环向接头,以预埋金属环模拟原型隧道环向螺栓,设计所述...
禹海涛张敬华袁勇
文献传递
软土超浅埋盾构隧道地震反应分析
相比于一般盾构隧道,地面出发盾构隧道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但目前对超浅埋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的认识还不深入,制约了此类盾构隧道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发展.文章以上海某软土地区超浅埋盾构隧道为例,采用动力时程法分析超浅...
王祺禹海涛戴春祥吴勇信段科萍
关键词:软土地区地震作用
沉管隧道多尺度方法与地震响应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针对目前沉管隧道多质点-弹簧抗震简化分析模型的不足,如无法合理模拟沉管接头的细部构造及力学特征,提出了一种同时表征沉管隧道宏观整体响应和细观接头构造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其中宏观多质点-弹簧-梁耦合模型用于描述沉管隧道结构与地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宏观整体地震响应特征,细观精细化模型用于捕捉沉管接头的张合量、剪力键受力等动态演化规律。以广州某沉管隧道为应用实例,建立了相应的地震响应多尺度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地震动输入方向、运营期环境温度变化等工况组合,研究了沉管隧道管节受力、接头变形、剪力键受力等地震响应特性以及关键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动输入方向随着与隧道轴向夹角的增加,结构剪力及弯矩明显增大,而轴力及接头变形随之减小,90°输入时峰值轴力的降幅超过了85%,而接头最大张合量仅为0°输入时的17%;环境温度变化对沉管隧道轴向受力及接头变形影响显著,降温导致接头最大张开量增加了约30%,并使隧道出现了接近峰值轴力60%的拉力。
禹海涛宋毅李亚东张劭华徐磊
关键词:隧道工程沉管隧道多尺度方法地震响应温度变化
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多尺度分析方法被引量:12
2020年
针对目前盾构隧道抗震设计仅限于横断面分析,缺乏有效的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宏-细观多尺度分析方法,其中宏观等效模型用于描述盾构隧道结构整体的地震响应特性,细观精细化模型用于捕捉结构关键断面接头处的变形响应。宏观等效模型采用黏弹性地基梁来模拟,即将盾构隧道沿纵向简化为作用在黏弹性地基上的三维梁单元,且充分考虑了由于环缝影响引起的梁纵向等效刚度折减以及隧道内部结构对纵向等效刚度的附加效应。基于宏观等效模型的地震响应规律分析,确定出盾构隧道沿线的最不利断面位置,从而将这些关键区段替换为考虑隧道环缝接头的细观精细化模型,即采用沿环向分布的轴向拉压弹簧和切向剪切弹簧来真实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环缝张开量和错位量等变形,克服了传统连续均质化模型无法反映环缝变形量的不足。最后,将该多尺度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世界首个特高压GIL电力盾构隧道,为实际重大工程的结构纵向抗震设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禹海涛吴胤翔涂新斌张晓阳李峰
关键词:隧道工程盾构隧道
土岩变化地层长隧道纵向地震响应解析解被引量:10
2019年
土岩地层交界面是制约长隧道结构抗震安全的关键控制节点,但现有设计方法均未考虑隧道沿其纵向的地层变化。基于隧道的动力响应特点提出力学模型,将隧道沿纵向简化为两段处于不同地层条件中的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通过求解结构的位移微分控制方程,推导出土岩变化地层长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解析表达式,并引入位移相位角模拟行波效应,提出了面向工程设计的土岩变化地层长隧道纵向抗震简化分析方法。通过与有限元基准模型在相同条件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应用该解析公式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结构刚度、地层剪切波速比等关键因素对土岩变化地层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隧道结构刚度越大,结构内力响应越剧烈,隧道地层突变段的内力峰值差越大,地层突变的影响范围也随之变宽;地层剪切波速比越大,隧道地层突变段的内力峰值差越大,但地层突变的影响范围却不受影响。
禹海涛张正伟李攀贺维国赵旭
关键词:地下结构拟静力法
沉管隧道大比尺管节接头压弯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沉管隧道接头遭遇地震作用时,会发生压弯变形,而接头刚度最能表征其变形规律。目前,缺少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同时设计或计算分析采用的接头刚度模型没有充分的验证。根据接头构造设计特点,进行几何比尺为1∶10的大比尺管节接头压弯试验,研究接头在轴向压力为500 k N下的弯曲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接头轴向压缩刚度有明显的增加;随着弯矩的增大,接头转角呈非线性增长,与此同时接头张开量呈反对称变化;卸载后接头存在一定的轴向和弯曲残余变形。
萧文浩徐国平禹海涛袁勇
关键词:沉管隧道压弯接头刚度接头变形
沉管隧道纵向地震响应分析的多体动力学方法被引量:15
2015年
沉管隧道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是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的关键。根据沉管隧道结构的几何特征和结构特点,基于合理假设建立了沉管隧道的多刚体-弹性阻尼铰-阻尼铰动力学模型,并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中的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MS-DT-TMM)推导出了其数学模型及表达式。通过算例进行了沉管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时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了MS-DT-TMM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快速实现沉管隧道抗震计算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袁勇申中原禹海涛
关键词:沉管隧道地震响应多体动力学动力分析
地面出入式盾构隧道动力响应试验对比分析
2023年
地面出入式盾构隧道(ground penetrating shield tunnel,GPST)的地震动力响应与传统隧道有显著区别,这是由于GPST部分衬砌出露地面,部分埋置于地下,其动力特性与一般隧道或地面建筑都有所不同,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对GPST的地震动力响应进行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大型隧道-地层模型,合理模拟了隧道的接缝、衬砌环横截面和纵向刚度,并还原原型场地的动力参数。模型隧道的总长7.7 m,埋深范围为-0.5D~0.5D,其中D为隧道直径。试验中输入地震动为上海人工波,输入方向垂直隧道轴线。试验对两种结构形式的隧道进行分析,分别为标准衬砌环和顶部开洞衬砌环,重点分析了隧道在地震中的加速度响应和直径变形响应,以揭示GPST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表明,隧道埋深对隧道的地震响应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埋深减小,隧道顶部加速度响应增大,表现出了显著的摆动效应。随着埋深的增加,隧道直径变形响应也相应增加,但顶部开洞衬砌环在出由于刚度显著降低,直径变形响应也出现极值。总的来说,地下段(D≥0)结构响应主要受控于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影响,而出露地面的隧道(D<0)由于没有地层的约束,所以表现出明显的摆动效应。
王祺袁勇禹海涛刘涛
关键词:盾构隧道振动台试验动力响应浅埋隧道
穿越土-岩变化地层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隧道穿越土-岩变化地层区段是制约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控制环节。为了探究盾构隧道穿越刚度变化地层的抗震安全性,文章以南京某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考虑土-岩变化地层特性的盾构隧道-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盾构隧道穿越土-岩变化地层的地震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埋深处,地层及地层内隧道的加速度、位移响应在土-岩交界段、土层段和岩层段存在显著的差异;隧道和地层在土-岩交界段对地震波的频谱放大效应表现为较硬地层的频谱特征;地震动平行于隧道轴线输入时,盾构隧道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响应峰值均出现在土-岩交界段,地层刚度突变导致穿越该地层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显著放大,抗震设计时应重点关注。
李思明禹海涛薛光桥徐磊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震响应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