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为民

作品数:38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基因
  • 11篇原虫
  • 11篇疟原虫
  • 9篇恶性疟
  • 6篇肿瘤
  • 6篇恶性疟原虫
  • 5篇探针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 5篇克隆
  • 4篇疟疾
  • 4篇基因诊断
  • 4篇基因组
  • 4篇DNA探针
  • 3篇人类基因
  • 3篇人类基因组
  • 3篇人类遗传学
  • 3篇软骨
  • 3篇视网膜
  • 3篇突变

机构

  • 3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深圳市卫生防...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作者

  • 38篇缪为民
  • 16篇焦炳华
  • 10篇柴建华
  • 8篇管惟滨
  • 6篇陈建鹤
  • 5篇王梁华
  • 5篇周炜
  • 4篇王立明
  • 4篇娄永华
  • 4篇潘卫庆
  • 4篇缪辉南
  • 3篇周丙荣
  • 3篇朱有华
  • 3篇周元昌
  • 3篇魏勇
  • 3篇齐隽
  • 3篇谈家桢
  • 3篇闵志廉
  • 2篇朱冠山
  • 2篇楼月芳

传媒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高技术通讯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Journa...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5篇1997
  • 5篇1996
  • 4篇1994
  • 5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姥鲨软骨源新生血管抑制因子(Sp8)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从中国姥鲨软骨组织抽提蛋白质中筛选具有新生血管抑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方法 :盐酸胍抽提姥鲨软骨蛋白 ,采用超滤和分子筛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 8.3× 10 3的蛋白质 (Sp8) ,以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体内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和抑制小鼠移植 S180肉瘤生长作为筛选指标。 结果 :Sp8可在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40μg/ml浓度时抑制率为 2 0 % ;在体内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兔角膜模型抑制率为 72 .7% ,鸡胚模型 (CAM)抑制率为 79% ;并能明显抑制小鼠体内移植 S180肉瘤的生长 (P<0 .0 0 1)。结论 :Sp8介导了鲨鱼软骨中的抗肿瘤活性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诱生新生血管形成这一途径来实现的。
陈建鹤焦炳华缪为民王路王梁华缪辉南
关键词:鲨鱼软骨新生血管抗肿瘤活性
烫伤对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内皮素-1基因转录和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烫伤后下丘脑视上核 (SON)内皮素 1(ET 1)基因转录和蛋白含量的变化 ,并用通用图像颗粒分析法估计ET 1mRNA阳性杂交信号的强度和ET 1样免疫反应物 (ET 1 ir)的免疫反应强度。与对照组相比 ,烫伤后 15min ,SON神经元胞浆内ET 1mRNA阳性杂交信号未见明显变化 ;而在烫伤后 6 0和 180min ,ET 1mRNA阳性杂交信号强度分别较比照组增加 35 1% (P <0 0 5 )和 6 2 4% (P <0 0 1)。在烫伤后 15min ,SON神经元胞浆内ET 1 ir明显减少 ,仅为对照组的 8 5 %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烫伤后 6 0和180min免疫反应物强度较烫伤后 15min有所回升 ,分别为对照组的 31 5 %和 5 2 4% ,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用Northern法检测烫伤后下丘脑ET 1mRNA含量和长度变化。结果显示 ,在烫伤后 15min ,ET 1mRNA含量变化不显著 ,在烫伤后 6 0min显著增多 (P <0 0 5 ) ,在烫伤后 180min继续增至对照组 2 5倍 ,但ET 1mRNA长度在烫伤前后并无改变。以上结果表明 ,烫伤后大鼠下丘脑SONET 1mRNA含量增加 ,而ET 1 ir含量在烫伤后180min内维持在低水平。鉴于SON具有神经内分泌作用 ,烫伤后SON内ET 1mRNA和ET 1 ir的变化提示 ,ET 1在烫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有重要的神经内分泌作?
蒋应明袁文俊向正华缪为民林丽李玲焦炳华
关键词:内皮素-1烫伤下丘脑视上核
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基因诊断与基因突变情况的调查
1999年
(1)建立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Ⅰ)的基因诊断方法;(2)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变方式,以优化基因诊断。方法:(1)采用Southern杂交和PCR方法,调查ADPKDⅠ基因3′端单拷贝区突变情况;(2)PCR扩增分析微卫星SM7。结果:将AH4与16例患者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后,均显示有正常的15kb的杂交片段。对27例患者ADPKDⅠ基因3′端AH4和JH14两探针间的5.72kb基因组DNA行PCR扩增后,未发现5.5kb基因组DNA缺失。109名正常人SM7PCR扩增显示,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76,3个家系的SM7等位片段与疾病基因连锁关系明确。结论:在汉族中:(1)ADPKDⅠ基因3′端单拷贝区无常见性大片段基因组DNA缺失类突变;(2)SM7所含PIC较高,用其可在70%~80%的ADPKDⅠ家系中作出基因诊断。
王立明闵志廉朱有华齐隽齐隽缪为民焦炳华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囊性肾基因诊断基因突变
伯氏疟原虫的浓集和纯化被引量:2
1991年
在进行疟原虫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时,疟原虫样品中宿主成分的污染常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要分离纯净的疟原虫作为实验材料。分离的方法有聚蔗糖、泛影葡胺及明胶溶液法。近年认为Percoll溶液是首选的分离介质,然而该液昂贵,需进口。
缪为民许传亮管惟滨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浓集纯化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差异分析
1991年
选用一组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抗原gp195的单克隆抗体,分析海南省、江苏省恶性疟原虫分离株gp195的抗原差异。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表明,6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gp195抗原既合共同性抗原决定簇,也含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根据原虫对该组单抗的反应差异,可划分为两个主要的gp195血清型。恶性疟原虫FCC_(8705)/JS为Ⅰ型;FCC/HN为Ⅱ型,FCC_(7802)/HN、FCC_(8702)/HN为Ⅱ_2型; FCC_(7801)/HN、FCC_(8701)/HN为Ⅰ+Ⅱ混合型。免疫印迹法显示,恶性疟原虫FCC_(8705)/JS、FCC_1/HN、FCC_(8702)/HN、FCC_(7801)/HN gp195分子量分别为210kD_8、200kD_a、200kD_a、198kD_a。其中江苏FCC_(8705)/JS的gp195分子量高于其它三个海南分离株。作者对gp195抗原差异的规律及其对疟疾疫苗研究的影响作了讨论。
缪为民管惟滨潘卫庆
关键词:疟原虫裂殖体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型基因位点单拷贝探针库的构建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构建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3型(RP3)基因位点的单拷贝探针库。方法:对包含RP3位点的酵母人工染色体(YAC)HO512进行亚克隆,用人总DNA杂交法去除重复顺序克隆。结果:构成RP3位点特异的单拷贝探针库。结论:该库对于构建RP3位点精细的Cosmid克隆重叠群及最终识别RP3基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周炜缪为民朱冠山姚玉河姚玉河焦炳华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位点
羟基喹哌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
1991年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羟基喹哌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药物作用半小时起,疟原虫食物泡即发生肿胀。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泡内色素凝聚成团,色素减少并且出现旋涡状膜小体及红细胞质团块。8h 后,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核糖体出现一系列变化。16h 以后,多数滋养体崩解仅残存大型空泡及团块状物。本结果提示羟基喹哌的靶细胞器为原虫食物泡。
缪为民管惟滨潘卫庆沈社华范成高杨丽康莲娣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超微结构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0年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全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基因,克隆插入pUC19,并重组人表达质粒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重组质粒pBK-CMV/msp2表达MSP2蛋白抗原,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dot-ELISA和Wewtern 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出824bpDNA片段。
陈志辉管惟滨吴少廷缪为民焦炳华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基因克隆大肠杆菌
PCR扩增IgH基因诊断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研究
1996年
目的:探索某些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向恶性淋巴瘤转变的实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8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眼眶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扩增。结果:3例良性淋巴增生病见IgH基因一致性重排,电泳产物见一明显的扩增带(100~120bp),其余15例未见扩增产物或呈多克隆带。结论:某些良性淋巴增生病的病例存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不能检测到的微小单克隆性病变。它提示临床为良性过程的病变可能包含着隐匿的单克隆B细胞亚群。PCR扩增IgH基因序列能更客观和敏感地鉴别眼眶淋巴增生病的克隆性质。
魏锐利缪为民叶廷军楼月芳奚寿增柴建华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眼眶淋巴组织增生基因IGH
DNA探针非同位素标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DNA探针非同位素标记的研究成果。包括DNA半抗原标记、生物素标记以及直接酶标记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医学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检验中的广泛应用。还介绍了化学发光法等新技术在检测非同位素标记探针中的应用。
缪为民管惟滨周元昌
关键词:DNA探针非同位素标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