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青

作品数:32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新生儿
  • 10篇小肠
  • 10篇小肠结肠炎
  • 10篇结肠
  • 10篇坏死
  • 10篇坏死性小肠结...
  • 10篇肠炎
  • 9篇细胞
  • 9篇肠道
  • 8篇菌群
  • 7篇新生儿坏死性...
  • 7篇肠道菌群
  • 6篇单胞菌
  • 6篇铜绿
  • 6篇铜绿假单胞
  • 6篇铜绿假单胞菌
  • 6篇假单胞菌
  • 6篇肠道菌
  • 5篇小鼠
  • 4篇早产

机构

  • 31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深圳大学总医...

作者

  • 32篇艾青
  • 23篇余加林
  • 16篇贺雨
  • 10篇肖洒
  • 9篇王政力
  • 4篇李禄全
  • 4篇芦起
  • 4篇张云辉
  • 3篇郑树芳
  • 3篇唐小丽
  • 3篇史源
  • 3篇徐艳珍
  • 3篇宋思捷
  • 3篇杨静丽
  • 3篇谭琪
  • 3篇程晨
  • 3篇潘云
  • 2篇刘东
  • 2篇李阳
  • 2篇陆韦

传媒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重庆医学
  • 2篇陆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酸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丁酸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3日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30)及丁酸组(n=30),分别予以PBS或丁酸溶液灌胃,1次/d,连续干预7d后,采用缺氧+冷刺激+人工喂养的方法连续3d刺激建立NEC模型,隔夜空腹处死新生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行双盲病理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上清液IL-10、TGF-β_1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两组肠道固有层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取标本时,丁酸组小鼠体重(4.50±0.42g)明显高于PBS组(4.16±0.60g,P<0.05);丁酸组生存率(76.34%)与PBS组生存率(6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丁酸组肠组织损伤评分[1.33(1.33~1.67)]明显低于PBS组[2.00(1.67~2.25),P<0.05]。肠组织qPCR结果显示,丁酸组IL-6、TNF-αm RNA表达与PBS组比较明显降低(分别为0.85±0.30 vs.1.77±0.49,P<0.05;0.41±0.25 vs.0.96±0.56,P<0.05);而丁酸组IL-10、TGF-β_1 m RNA表达与PBS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1.91±0.82 vs.0.94±0.43,P<0.05;1.46±0.57 vs.0.88±0.29,P<0.05)。肠组织ELISA结果显示,丁酸组IL-10、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与PBS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68.60±15.06 vs.37.25±5.81,P<0.05;424.93±19.34v s.1 2 7.3 1±6 0.8 3,P<0.0 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丁酸组肠道固有层Tr e g占C D 4+T细胞比例较P B S组高(12.68%±6.79%vs.3.57%±0.88%,P<0.05)。结论丁酸在NEC新生小鼠模型肠道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丁酸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上调细胞因子IL-10、TGF-β_1的表达,促进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李秋平余加林胡坤贺雨肖洒侯婷艾青
关键词:丁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0调节性T细胞
FUT2基因多态性及组织血型抗原分泌类型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易感性的研究
叶青余加林艾青贺雨肖洒朱丹萍张云辉宋思捷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病死率高,多见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但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积极探寻其发病机制,需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以助于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改善NEC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杨凯蒂贺雨曾本华曾本华肖洒魏泓艾青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新生儿
Zonulin介导的肠道微生物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调节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Caco-2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模型研究四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大肠埃希菌组(Eco)、肺炎克雷伯菌组(Kpn)、粪肠球菌组(Efa)、乳酸杆菌组(Lac)。加入各组细菌共培养,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均引起单层细胞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明显下降(P<0.001);Eco组、Kpn组作用后细胞释放zonulin蛋白增加(P<0.01),Efa组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后,zonulin释放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o组、Kpn组三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明显减少,Efa组、Lac组occludin、claudin-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胞浆蛋白ZO-1表达降低;细菌与细胞共培养6 h后免疫荧光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分布情况,Eco组、Kpn组可见荧光强度减弱,荧光不连续,甚至有缺口及裂隙,Efa组、Lac组荧光强度稍减弱,但仍沿胞膜分布,条带较清晰,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肠道四种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可能通过zonulin途径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蛋白分布,最终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益生菌对肠道屏障无损伤作用。
杜维霞沈名扬艾青韦红
关键词:CACO-2细胞ZONULIN肠道屏障
PCR-DGGE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落结构及其动态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落的结构和动态性变化。方法从NEC疾病组(n=16例)及对照组(n=16例)的新生儿连续不同时间段的粪便提取肠道细菌总DNA,用357F-GC/518R引物扩增16SrDNA的V3可变区,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结果 NEC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细菌菌落的Shannon指数相对较高(P<0.05),分布不均,波动明显,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细菌菌落多样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NEC组的Shannon指数在发病初期明显增多,随着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Shannon指数从大于或等于50降至小于或等于30以下然后波动回升至35左右),DGGE胶回收测序显示新生儿肠道优势菌群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NEC组与对照组细菌种类没有明显的区别,存在数量上的差异,显示了DGGE技术的优越性。结论 NEC患儿的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NEC发病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郑树芳徐艳珍艾青余加林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DGGE肠杆菌科
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后3d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定植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后3d内肠道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以83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为配方奶喂养,分为剖宫产组(n=44),自然分娩组(n=39)。采集生出后3d内每天的粪便标本,通过real-time PCR技术对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日龄1、2、3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数量的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5.65±0.64、6.36±1.00、6.69±1.06,自然分娩组分别为5.69±0.75、7.19±1.15、7.49±1.29;日龄1、2、3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4.66±0.73、4.71±0.84、5.16±0.55,自然分娩儿分别为5.88±0.41、6.30±0.99、5.79±0.33,两种细菌的对数值在相同日龄行组间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改变了新生儿早期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因此自然分娩是最佳的分娩方式。
张海波余加林艾青徐艳珍
关键词:新生儿剖宫产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乳铁蛋白对脂多糖激活的U937细胞TLR4信号通路相关膜分子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rh LF)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的U937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信号通路相关膜分子TLR4、CD14、MD2表达的影响。方法:经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成熟的U937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LPS组(给予100 ng/ml LPS)、LPS+50μg/ml rh LF组、LPS+100μg/ml rh LF组、LPS+200μg/ml rh LF组、LPS+500μg/ml rh LF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LR4、CD14、MD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结果:LPS组U937细胞TLR4、CD14、MD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PS+50μg/ml rh LF组三者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与LPS组差异不明显(P>0.05),LPS+100μg/ml rh LF组、LPS+200μg/ml rh LF组、LPS+500μg/ml rh LF组均明显降低了LPS诱导的TLR4、CD14、MD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LPS组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PS+50μg/ml rh LF组、LPS+100μg/ml rh LF组、LPS+200μg/ml rh LF组、LPS+500μg/ml rh LF组均明显降低了LPS诱导的TNF-α的产生(P<0.05)。结论:rh LF通过抑制TLR4介导的LPS跨膜信号转导和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对LPS所致的脓毒血症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沈名扬韦红杜维霞艾青
关键词:乳铁蛋白脂多糖U937细胞TOLL样受体4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大便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变化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中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15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和15例喂养耐受早产儿(对照组)生后第一天,出现喂养不耐受,喂养不耐受恢复后大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喂养不耐受组中大肠埃希菌的拷贝数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2.62±0.22、5.47±1.28、3.04±0.70,对照组分别为2.56±0.19、2.82±0.4、2.80±0.39;肺炎克雷伯菌的拷贝数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4.37±0.22、6.56±0.27、4.17±0.27,对照组分别为4.35±0.22、4.19±0.14、4.15±0.25;粪肠球菌的拷贝数(copies/g)分别为79.17±93.46、42.84±47.57、101.68±43.78,对照组分别为70.16±78.41、740.05±657.71、104.57±38.39。出现喂养不耐受时,两组的3种细菌拷贝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之前和恢复后两组细菌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数量显著增高,可能参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而粪肠球菌降低,可能起保护作用。
徐艳珍余加林艾青艾青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联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别对12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组)发生喂养不耐受24 h内(t0)及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的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并通过T-A克隆测序,了解其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同期采集12例孕周、出生体质量、日龄匹配的喂养耐受新生儿(对照组)粪便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DGGE分析,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粪便标本的条带丰富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9.00±2.83 vs12.76±2.38,P<0.05),香农威纳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2.12±0.36 vs 2.51±0.19,P<0.05);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粪便标本条带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0±1.91 vs 14.75±1.76,2.61±0.14 vs 2.66±0.13,P>0.05);克隆测序发现,喂养不耐受组粪便标本中克雷伯菌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53.40%vs 40.94%,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随着病情的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新生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可能与其肠道菌群中克雷伯菌属比例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唐小丽余加林艾青卢虹旭李阳王政力杨静丽贺雨潘云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细菌群落多样性,探讨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为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与传统培养法的差异,为临床预防、诊疗细菌性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经治的26例患儿35根气管导管为研究对象,依靠16SrDNAPCR—DGGE技术,通过quantityone软件分析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通过T—A克隆测序,了解生物膜中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结果35根气管导管经16SrDNAPCR—DGGE所得条带13.8±5.4,香农威纳指数2.42±0.38。16份标本来自7例患儿不同疾病阶段,其中6例患儿气管导管留置天数增加,香农威纳指数减小。6例不同基础疾病患儿的气管导管标本香农威纳指数各不相同。回收24条优势条带克隆测序。35份标本中检出克雷伯菌属100%、假单胞菌属80%、链球菌属77%,91%的标本中存在无法培养的细菌,97%检测到2种以上菌属。80%克雷伯菌属和82%链球菌属中分别与假单胞菌属伴随存在。22例有临床痰培养结果,肺炎克雷伯菌10例(45%),鲍曼不动杆菌2例(9%),阴沟肠杆菌、阴性结果各1例(5%),培养结果均为单菌属。8例痰培养显示“正常菌群”,其对应导管上均检测到克雷伯菌等菌属。结论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细菌群落具有多样性;16SrDNAPCR—DGGE技术相比培养法更能全面反映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及链球菌属是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中常见菌属,它们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宋超余加林艾青刘东陆韦芦起彭宁宁
关键词:生物膜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生物多样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