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兵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响应面
  • 4篇响应面法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抑菌
  • 2篇色谱
  • 2篇藜芦
  • 2篇相色谱
  • 2篇响应面法优化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学成
  • 1篇烟碱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抑菌作用
  • 1篇色素
  • 1篇生物碱
  • 1篇提取纯化
  • 1篇紫薯
  • 1篇紫薯色素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
  • 3篇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

  • 6篇薛兵
  • 5篇温辉梁
  • 3篇温文
  • 3篇王涛涛
  • 3篇刘崇波
  • 3篇李丹丹
  • 2篇康静静
  • 2篇彭业芳
  • 1篇付娟娟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化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紫薯色素与防腐剂复配抑菌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对紫薯色素进行提取、纯化,做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mg.mL-1。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将紫薯色素作为抑菌物质与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进行复配做抑菌实验,用响应面法对三者复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紫薯色素与苯甲酸钠交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极显著。复配物最佳抑菌配比为:山梨酸钾0.480mg.mL-1,苯甲酸钠0.260mg.mL-1,紫薯色素2.15mg.mL-1。在此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际抑菌圈直径为24.7mm。
李丹丹彭业芳王涛涛薛兵付娟娟刘崇波温辉梁
关键词:紫薯色素防腐剂复配抑菌响应面法
响应面法优化藜芦胺的提取工艺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优化藜芦胺的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藜芦胺的提取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时间2h,提取温度75.0℃,料液比1∶9(g/mL)。在此优化条件下,20.0g干燥藜芦根提取得到藜芦胺的量为98.23mg,与模型预测值得比较误差为2.66%。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符合实际操作。
薛兵王涛涛李丹丹彭业芳温文温辉梁
关键词:响应面法
藜芦植物中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藜芦是百合科藜芦属植物,我国早在古代就有对藜芦进行过研究,本草纲目,蜀本草等都有对藜芦中药入药的记载。外国有报道是在二十世纪中期,美国达荷州当地牧民发现自己放养的羊羔出生的畸形率高于其他地区,且表现的畸形现状是头部单眼。...
薛兵
关键词:提取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响应面法抑菌活性生物碱
响应面法优化毛叶藜芦环巴胺的提取工艺
2014年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从毛叶藜芦中提取环巴胺的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随机因子,以环巴胺提取量为响应值,建立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响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环巴胺的提取量都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液料比9∶1(mL/g),提取时间10.0h,提取温度48.0℃。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10.0g毛叶藜芦得到环巴胺的理论量为9.38mg,实际提取量为9.19mg,相对误差为2.02%。
温文薛兵康静静刘崇波温辉梁
关键词:环巴胺响应面法
藜芦中化学成分被引量:4
2013年
对藜芦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纯化,分析。在碱性条件下用95%乙醇提取,正己烷/乙酸乙酯(v/v=7/3)萃取浓缩液,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萃取液。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O-54275water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甲酸=20/80~35/65 12min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5nm;柱温:30℃。发现藜芦植物中有环杷胺的存在,萃取液经过硅胶色谱法分离纯化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及质谱,核磁方法,检测并鉴定出析出的2种白色固体分别是藜芦胺和介芬碱。
薛兵温辉梁温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N-羧甲基新烟碱的合成
2013年
以3-氨甲基吡啶和二苯甲酮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反应介质和分水剂,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先合成了3-(二苯甲酮缩亚胺基甲基)-吡啶(化合物Ⅰ),再以化合物Ⅰ为原料合成了新烟碱(化合物Ⅱ),最后以化合物Ⅱ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化合物N-羧甲基新烟碱;并对化合物Ⅰ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探讨了N-羧甲基新烟碱合成过程中溴乙酸乙酯用量对中间产物结构的影响。采用1H NMR和MS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在110.6℃下回流反应4.0 h时,化合物Ⅰ的收率最高可达78.5%;当n(化合物Ⅰ)∶n(二异丙基氨基锂)∶n(顺式-1,4-二氯-2-丁烯)=1∶1.2∶1.5、反应时间3.0 h时,化合物Ⅱ的收率最高为81.5%;N-羧甲基新烟碱的收率为68.5%。
王涛涛李丹丹薛兵康静静刘崇波温辉梁
关键词:二苯甲酮甲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