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心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关节
  • 2篇腰背
  • 2篇腰背肌
  • 2篇腰背肌锻炼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早期腰椎间盘...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缺损
  • 2篇突出症
  • 2篇缺损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纵行
  • 2篇纵行骨折
  • 2篇髌骨

机构

  • 9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遵义医学院
  • 1篇四川省雅安市...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第二中...

作者

  • 11篇袁心伟
  • 7篇王跃
  • 4篇袁加斌
  • 4篇吕波
  • 4篇魏丹
  • 3篇胡豇
  • 2篇李平
  • 2篇卢冰
  • 2篇张斌
  • 1篇冯均伟
  • 1篇池雷霆
  • 1篇朱宗
  • 1篇万仑
  • 1篇张伟
  • 1篇谭波
  • 1篇郝鹏
  • 1篇谭波
  • 1篇李平
  • 1篇吕波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全国骨关节与...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金属过敏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欧美一些国家研究显示,金属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对镍、钴和铬过敏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的患者出现明显金属过敏症状,在假体功能良好的患者中,通过检测发现20%~25%的患者存在金属过敏。国内骨科金属材料植入术后过敏病例少有报道,对金属假体过敏的检测,目前尚无一个可靠的方法,通常采用体表斑贴试验或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方法。关节置换术后金属过敏常导致皮疹、疼痛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在有金属过敏史的初次关节置换患者或翻修患者,避免使用含过敏金属成份的假体,对预防术后过敏的发生和延长假体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冯均伟王跃朱宗李平袁心伟
关键词:过敏人工关节置换斑贴试验
机器人辅助下跟骨骨折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跟骨骨折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4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19例,行机器人辅助下跗骨窦切口经皮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25例,行传统C臂X线机透视下跗骨窦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C臂X线机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轴位X线片上测量跟骨宽度,评价手术治疗对畸形及塌陷的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患足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但术中C臂X线机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例出现皮缘坏死,1例出现切口少许渗液;两组其余患者无皮肤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0,P=0.066);两组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135,P=0.003)。结论与传统C臂X线机透视下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相比,机器人辅助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后植钉精度,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良好,促进患足功能恢复。
袁心伟张斌胡豇卢冰唐智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金属螺钉与可吸收螺钉修复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比较金属螺钉与可吸收螺钉修复下胫腓韧带复合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3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复合体(研究组),32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复合体(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手术侧别、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摄X线片评价术后踝关节复位固定效果;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以下简称OM评分)、AOFAS评分及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P=0.497)。术后对照组发生外侧切口延迟愈合1例、愈合欠佳1例,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8个月。对照组1例旋前外旋型患者术后8周去除金属螺钉后完全负重行走,外踝解剖钢板断裂,再次手术固定外踝5个月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有轻度踝关节疼痛,8周取出金属螺钉后疼痛消失。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264)。术后12个月两组AOF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AOFAS评分、VAS评分手术前后差值及O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可吸收螺钉修复下胫腓韧带复合体能有效恢复踝穴结构,防止踝关节不稳发生,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疗效与金属螺钉无明显差异,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螺钉。
袁心伟张斌胡豇卢冰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踝关节不稳可吸收螺钉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复合藻酸钙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地塞米松等因子的诱导液定向成软骨细胞诱导14天。以藻酸钙为支架材料形成复合物植入兔股骨滑车中部全层软骨...
袁心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藻酸钙关节软骨缺损
文献传递
不同深低温冷冻条件对异种移植骨免疫原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温度、时间对异种移植骨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猪松质骨粒分为5组:新鲜骨组(A组),-80℃冷冻组(B组),液氮冷冻组(c组),-80℃冷冻加酶处理组(D组),液氮冷冻加酶处理组(E组),其中B、C、D、E组按照不同冷冻时间,分别于冷冻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制备骨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淋巴细胞刺激实验筛选出较优冷冻时间的异种骨代表该组。应用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测筛选出各组异种骨免疫原性的大小。结果B、C、D、E组异种骨的a-半乳糖(a-Ga1)抗原OD值和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大小:冷冻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P〈0.05),但是冷冻2个月与3个月之间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故冷冻2个月为异种骨较理想的冷冻时间。B、C、D、E组不同冷冻时间异种骨的仪-Gal抗原01)值和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明显低于A组,HD、E组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行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娃示:B、C、D、E组冷冻2个月时芹种骨的仪-Gal、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MHC—II抗原含量均较A组显著降低,D、E组叫艟低于B、C组。结论-80℃冷冻2个月为异种骨较理想的冷冻温度和时间,该冷冻条件加酶处理叮以有效去除异种骨的主要抗原,降低其免疫原性。
李平王跃吕波郝鹏池雷霆谭波袁心伟
关键词:温度免疫原性
组织工程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因外伤、肿瘤、结核及代谢性疾病等造成的软骨缺损治疗困难,是骨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修复软骨缺损的传统方法有:自体组织移植、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等,因这些组织来源有限,且修复软骨缺损不能长久有效,限制了其运用。
袁心伟谭波李平王跃
关键词:关节软骨关节软骨缺损
髌骨纵行骨折误诊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探讨髌骨纵行骨折损伤的机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提高骨科医师对髌骨纵行骨折的认识,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4例髌骨纵行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结论:对髌骨纵行骨折认识不足、...
袁心伟王跃吕波袁加斌魏丹
腰背肌锻炼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腰背肌锻炼方法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对遵从医嘱认真完成腰背肌锻炼的患者(治疗组)20例和未能遵从医嘱进行腰背肌锻炼的患者(对照组)20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袁心伟王跃吕波袁加斌魏丹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预防性行C4、5椎间孔扩大对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预防性行C4、5椎间孔扩大对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颈脊髓受压节段≥3个)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预防性行C4、5椎间孔扩大治疗(观察组),40例行单纯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脊髓症状Nurick分级及术前C4、5椎间孔大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综合征情况,包括发生率、发生麻痹时间、恢复时间、脊髓漂移程度,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VAS、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脑脊液漏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7.97个月。术后观察组8例(右侧3例、左侧5例)、对照组2例(均为右侧)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综合征,两组发生率(20%vs.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除观察组1例于术后5 d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综合征,其余患者均为术后1 d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恢复时间分别为(3.87±2.85)个月和(2.50±0.70)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9,P=0.104)。两组术后12个月颈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前颈椎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值,以及脊髓漂移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行C4、5椎间孔扩大并不能有效预防及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综合征的发生,相反可能增加其发生概率,临床应用该术式需谨慎。
袁心伟万仑胡豇张伟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髌骨纵行骨折误诊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髌骨纵行骨折损伤的机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提高骨科医师对髌骨纵行骨折的认识,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4例髌骨纵行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结论 对髌骨纵行骨折认识不足、...
袁心伟王跃吕波袁加斌魏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