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增祥
- 作品数:41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carcinoma,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乳腺囊内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囊内乳头状癌大体呈结节状,切面呈囊性,囊内壁见乳头状突起,暗红色。镜下肿瘤大部分区域呈实性,部分区域呈乳头状,乳头中央为纤细的纤维脉管性轴心,癌细胞复层排列,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像;灶区可见癌细胞在囊壁内微浸润。免疫组化显示囊内肿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ER、PR,局灶性或弱阳性表达C-erbB-2、34βE12、NSE、Syn和CD57,而不表达SMA、p63、CD10、S-100蛋白、CgA,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IPC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乳腺十分少见的上皮性肿瘤,由于组织学形态多样,同时具有两种肿瘤的特征,常易引起病理误诊,多数IPC和神经内分泌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 许增祥刘银华卢林明
- 关键词:囊内乳头状癌神经内分泌分化临床病理学
- Compound48/80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套环诱导斑块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采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剂———Compound 48/80作用于颈总动脉套环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以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行右颈总动脉套环术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Compound 48/80或D-hank’s。第4次注射后30 min,安乐死,取材。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脂质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活性,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颈总动脉病理改变,甲苯胺蓝肥大细胞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和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在斑块内的表达。结果Compound 48/80对血清脂质水平无明显影响。Compound 48/80明显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80.6%±17.8%比13.5%±4.1%,P<0.01),升高血清中类胰蛋白酶活性(0.57±0.13 u/L比0.36±0.10 u/L,P<0.05)。套环能加速颈总动脉斑块形成(未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均为0,套环侧颈总动脉均有斑块形成),Compound 48/80增大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58 500±7 500μm2比8 600±2 800μm2,P<0.01),并使管腔最大狭窄程度加重(81%±15%比41%±12%,P<0.05)。Compound 48/80使颈总动脉斑块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量增加(1 219±364 iu比522±137 iu,P<0.05)和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量增加(426±133 iu比169±38 iu,P<0.05)。结论套环能加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总动脉斑块形成。Compound 48/80使套环侧颈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和颈总动脉最大狭窄程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其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聚集有关。
- 唐雅玲王双杨永宗许增祥叶旭孙玉慧彭茜彭旷
-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COMPOUND肥大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类胰蛋白酶
- 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 2022年
- 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免疫表型特征、EB病毒感染及随访情况,探讨IT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情况、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36~63岁,肿瘤最大直径为0.7~3.0 cm。镜下肿瘤具有推挤式边缘,细胞排列呈条索状、巢团状或岛屿状,并可见胸腺肿瘤分叶状结构或胸腺小体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CD5、CD117、CK/pan、CK5/6、p63、p40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0%~30%。原位杂交检测EBER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4例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10~34个月,均未复发或转移。ITTC为罕见的甲状腺肿瘤,预后尚好,术中冰冻及细针穿刺中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合并甲状腺其他肿瘤时,易误诊。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谢闵袁娜孙燃许增祥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VEGF和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 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VEGF和cyclinD 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MP1、VEGF及cyclinD 1的表达率分别为17.8%(19/107)、85.0%(91/107)和64.5%(69/107);LMP1和cyclinD 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两者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组织学类型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LMP1的表达与VEGF和cyclinD 1均明显相关(P<0.05),同时,VEGF与cyclinD 1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LMP1可能直接上调VEGF的表达,或者LMP1通过促进cyclinD 1的表达来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对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及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谢闵朱永云许增祥
- 关键词:乳腺癌
- 高糖高脂饮食对新西兰兔血清葡萄糖和脂质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明确高糖高脂饮食对新西兰兔血清葡萄糖和脂质浓度的影响,为复制特殊饮食致新西兰兔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6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高脂饲料组、中剂量糖组、高脂低糖组、高脂中糖组和高脂高糖组。实验周期12周,定时抽血检测血清葡萄糖和总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胆固醇酯的浓度,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评价一段时间内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各组血糖实验前后和不同组间未见明显升高;各组每10 g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吸光度值都在正常范围内(13.3-23.5),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高脂饲料组血清总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升高明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有所降低。结论高脂饮食易引起新西兰兔高脂血症,但通过灌胃给糖12周不易引起新西兰兔高糖血症。
- 唐雅玲黄韬杨永宗许增祥彭茜彭旷何钒夏妍李方
- 关键词:高糖高脂饮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新西兰兔
- 环氧化物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拓扑异构酶Ⅱ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环氧化物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乳腺癌标本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X-2、VEGF、TopoⅡ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和VEGF在TNBC中的表达率(78.3%和87.0%)高于非TNBC(66.7%和84.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和71.4%,P<0.05);TNBC中三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及分级、脉管侵犯均无相关(P>0.05);VEGF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COX-2、TopoⅡ却无相关(P>0.05);COX-2、VEGF和TopoⅡ相互之间均相关(P<0.05).结论 TNBC中TopoⅡ明显高表达;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COX-2、VEGF、TopoⅡ之间的表达呈明显相关,可能共同参与TNBC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转归.
- 谢闵许增祥孙圣荣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环氧化物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病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被引量:5
- 2014年
-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可靠手段。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机会较少,极大地降低了其学习积极性,影响病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初衷。因此,探索新型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 许增祥谢闵卢林明
-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法:对2例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以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伴有胀痛。大体上,肿瘤切面灰白、实性,可有黏液感。镜下,肿块边界清楚或者欠清,黏液或胶原背景下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间质血管丰富,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免疫组化梭形细胞vimentin(+),SMA、Desmin和ALK不同程度(+),而CK、S-100、Myogenin、bcl-2和CD34均(-)。结论: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比较少见,形态多样,并缺乏特异性免疫标记,病理诊断有时较困难,应与一些梭形细胞肿瘤或病变鉴别。
- 谢闵卢林明许增祥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乳腺临床病理特征
- 三阴性乳腺癌HER2(0/1+)和HER2(2+)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HER2(0/1+)和HER2(2+)两组中CK5/6、EGFR、VEGF、COX-2和TOPⅡα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TNBC患者HER2(0/1+)组30例,HER2(2+)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5/6、EGFR、VEGF、COX-2和TOPⅡα的表达。结果:与HER2(2+)组比较,HER2(0/1+)组中CK5/6、EGFR、VEGF、COX-2和TOPⅡα的表达均偏高,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TNBC HER2(0/1+)和HER2(2+)两者存在一些基因表达差异,可能为临床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许增祥谢闵黄小梅周芳芳卢林明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 化合物48/80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目前,肥大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主要是病理学观察和细胞学实验。基于此种现状,本课题拟用化合物48/80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40只10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养至16周龄,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化合物48/80(0.5mg/kg),隔日一次,共4次;对照组腹腔注射Dhank’s。第4次注射后半小时,安乐死处死动物,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脂质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浓度。原位灌流固定,取主动脉置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Mac3、V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M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57±0.13u/L比0.36±0.10u/L),但两组血清脂质含量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外膜脱颗粒肥大细胞百分率升高(80.6%±17.8%比13.5%±4.1%,P<0.05),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增大[(1.25±0.36)×104μm2比(0.79±0.24)×104μm2,P<0.05],斑块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36.2%±14.9%比69.7%±31.3%,P<0.05)斑块内Mac3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58.6%±17.3%比28.5%±16.4%,P<0.05),而斑块内膜VEcadherin平均光密度减小(48±8比65±10,P<0.05)。结论化合物48/80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使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增大、斑块内Mac3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斑块内膜VEcadherin平均光密度减小。
- 王双杨永宗唐雅玲唐朝克易光辉孙玉慧叶旭许增祥彭旷彭倩万载阳
-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肥大细胞主动脉斑块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