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许汉奎

许汉奎

作品数:38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30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1篇腕足
  • 9篇化石
  • 8篇腕足动物
  • 7篇动物群
  • 6篇地球
  • 5篇更新世
  • 5篇奥陶世
  • 4篇滇西
  • 4篇动物化
  • 4篇动物化石
  • 4篇中奥陶世
  • 4篇腕足动物群
  • 4篇腕足类
  • 4篇哺乳动物
  • 3篇地层
  • 3篇直立人
  • 3篇中更新世
  • 3篇石笋
  • 3篇气候
  • 3篇古气候

机构

  • 36篇中国科学院南...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8篇许汉奎
  • 7篇穆西南
  • 4篇徐钦琦
  • 4篇陈秀琴
  • 3篇吴江滢
  • 3篇汪永进
  • 3篇钟石兰
  • 2篇李越
  • 2篇陈骏
  • 2篇张宏
  • 1篇陈哲
  • 1篇陈旭
  • 1篇刘金陵
  • 1篇廖卓庭
  • 1篇戎嘉余
  • 1篇陈孝政
  • 1篇邵晓华
  • 1篇张银运
  • 1篇詹仁斌
  • 1篇林焕令

传媒

  • 9篇古生物学报
  • 9篇大自然
  • 5篇地层学杂志
  • 3篇自然杂志
  • 2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化石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江苏地质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直立人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2
2001年
简单地介绍了“南京直立人 (猿人 )综合研究专家组”近二年来的部份研究成果 ,如南京汤山葫芦洞内的地层可以分为 4段 ;洞内的哺乳动物群可以分为时代不同的大洞动物群和小洞动物群 ;南京直立人的一号头骨与二号头骨层位不同 ,特征也不一 ;铀系测年也证明小洞的地层其年代在距今 6 0万年~ 5 0万年间 ,大洞的地层年代在距今 2 4万年~ 10万年间 ,大洞被堆石堆砾石层封闭的时间应在 13万年~ 10万年间。从而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错误。
许汉奎
关键词:南京直立人猿人哺乳动物群铀系测年地层层序
南京泗洪炭兽的发现及六合组、雨花台组的时代被引量:2
2010年
在南京六合发现一保存较好的下颌骨化石,保存有5枚完整的臼齿。经刘冠邦教授鉴定,认为与他1993年在江苏北部泗洪地区发现的泗洪泗洪炭兽(Sihongotherium sihongense Liu et zhang)相似,但臼齿相对稍小,且齿冠磨损严重,故仅确定为泗洪炭兽未定种(Sihongotherium sp.),时代属中中新世;其照片经邱占祥院士鉴定也认为属炭兽类无疑。炭兽类始于欧、亚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扩展到非洲和北美,到中新世灭绝。炭兽类在我国过去仅分别发现于内蒙、山西、云南的始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贵州也曾发现两枚臼齿,但时代不祥。由于化石较重要,经在六合实地调查,化石应产于六合组。六合组和雨花组是归于上新世或中新世,一直有争论,故泗洪炭兽在南京六合的发现,为六合组和雨花台组应为中新世提供了新的重要化石依据。
许汉奎
关键词:中新世化石
滇西西部中奥陶统施甸组的腕足类被引量:1
2016年
滇西西部中奥陶统施甸组虽创名很早,但其时代一直有争论,尽管大都是依据其地层中的笔石来确定,但有的学者把它归于早奥陶世Floian期至中奥陶世Darriwilian期,而有的却认为只应属于Floian期至Dapingian期,或是Darriwilian期,甚至是Darriwilian期延至晚奥陶世Sandbian期。施甸组产有许多腕足类,但未经详细研究,其它化石相对较少,笔石详细研究也很晚,三叶虫、棘皮动物、头足类等研究也很少。本文报道了张远志新厘定的施甸组下部的腕足类,共有27属29种,它们可分为Leptellina(Leptellina)和Saucrorthis两个腕足类群落,时代属Darriwilian期中、晚期。另据施甸组下部腕足类与邻区的对比表明,滇西应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属印支地体,西部归滇缅马地体。
许汉奎
关键词:腕足动物群中奥陶统
新疆及邻区泥盆纪生物群及环境特征研究
陈秀琴ArthurJ.Boucot许汉奎
该项目对新疆及邻区生物群多样性和环境特征的研究,主要以新疆北部晚泥盆世腕足动物及伴生的其它门类生物系统分类研究和修订工作为主线,另外,对邻区泥盆纪腕足动物进行了总结和出版。到2004年底,已出版有关文章10余篇。通过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泥盆纪生物群环境演变
南京汤山“白垩纪古溶洞岩层”的年代和成因新认识被引量:4
2002年
一些研究者将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形成时代上溯到了白垩纪 ,认为洞内所见的红色、黄色岩层可与宁镇地区白垩纪的地层单元 ,如赤山组、葛村组或浦口组对比 ,是与赤山组同期异相的洞穴沉积物。通过对这套岩层在洞内外的产出状况、与围岩接触关系的进一步观察 ,并结合岩石学微相、重矿物、硼当量以及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 ,它们的时代应是奥陶纪 ,由于受燕山期的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因而与汤山一带常见的奥陶纪地层在产状和岩性上有所差别 ,蚀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
许汉奎李越
关键词:奥陶系白垩系蚀变作用
南京汤山溶洞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26
1993年
本文报道的材料采自南京汤山东北端的一个溶洞——葫芦洞。该洞位于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西南隅宁杭公路南侧的山坡上,西距南京市区26km(32°N,119°E)。溶洞底海拔85.9m,与当地公路路面高差约75m。该溶洞发育在奥陶纪的石灰岩中。洞呈近东西向延伸的葫芦状,长约80m,两端最宽处超过35m,中部缢缩处宽约20余米,最大高度约15m。溶洞的东半部为更新世的洞穴堆积物(黄褐色粉砂)所覆盖。
徐钦琦穆西南许汉奎钟石兰穆道成
关键词:哺乳动物更新世溶洞化石
南京汤山洞穴石笋稳定同位素指示的气候与环境意义被引量:30
2000年
对南京汤山葫芦洞南壁钙板上一支长82 mm石笋进行了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定年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支短石笋生长时段长达300 ka左右(距今463~159ka),其底部年龄进一步证实南京直立人生存时代早于450 kaBP。δ^(18)O值变化反映了研究区域冰期与间冰期年均温差可达10℃以上,代表了中国东部冬夏季风环流强度显著增强时期。δ^(13)C值在MIS6/7界线上的显著漂移揭示了一次土壤侵蚀事件,结束了洞穴文化层的堆积历史。
汪永进吴江滢许汉奎穆西南
关键词:石笋氧碳同位素古气候古环境
奇妙的地球和外星人
2009年
人们虽然生活在地球上,但多数人对自身及地球的了解并不多,以至于一些人对uF0(不明飞行物,俗称飞碟)和外星人常深信不疑,特别是美国好莱坞为商业利益大拍星球大战等科幻影片,以及国外媒体的不实报道,更是推波助澜。
许汉奎
关键词:外星人地球不明飞行物科幻影片星球大战飞碟
论泥盆纪腕足动物Yunnanella和Nayunnella属被引量:1
2001年
腕足动物Yunnanella和Nayunnella两属在我国分布很广 ,是晚泥盆世法门期重要的带化石之一。由于命名等问题 ,迄今 ,这两属的使用在国内外仍比较混乱。Sartenaer (196 1a ,196 2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提出 ,YunnanellaGrabau ,192 3和NayunnellaSartenaer ,196 1两属的命名是有效的 ,它们的模式种分别是Yunnanellahanburii (Davidson ,185 3)和YunnanellasynplicataGrabau ,1931。Yunnanell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异物同名 ,YunnanellinaGrabau ,1931是YunnanellaGrabau ,192 3的同物异名。研究认为 ,Sartenaer(196 1a ,196 2 )的观点符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原则 。
陈秀琴廖卓庭许汉奎
关键词:腕足动物晚泥盆世
最壮观的生物大爆发是在中国
2006年
许汉奎
关键词:遗迹化石早期地球海洋动物寒武纪节肢动物动物化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