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平原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胚胎
  • 5篇胚胎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人类胚胎
  • 4篇人类胚胎干细...
  • 3篇植入
  • 3篇植入前
  • 3篇饲养细胞
  • 2篇遗传学
  • 2篇遗传学诊断
  • 2篇失活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细胞
  • 2篇携带者
  • 2篇囊胚
  • 2篇基因
  • 2篇分化
  • 2篇测序
  • 2篇测序技术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
  • 3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卫生部
  • 1篇中信湘雅生殖...

作者

  • 10篇谢平原
  • 7篇林戈
  • 5篇卢光琇
  • 3篇罗树伟
  • 2篇孙争
  • 2篇刘天成
  • 2篇胡亮
  • 1篇杜娟
  • 1篇胡晓
  • 1篇程德华
  • 1篇谭跃球
  • 1篇孙真
  • 1篇周爽

传媒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4例复发性t(11;22)(q23;q11)携带者夫妇258枚囊胚PGD结果分析
程德华胡亮龚斐万振兴罗克莉陆长富谢平原卢光琇林戈谭跃球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被引量:5
2023年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是辅助生殖与遗传学诊断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胚胎检测技术,指对植入前的胚胎进行染色体或者特定基因检测,使得面临较高遗传风险妊娠的夫妇在选择遗传学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后,可以降低自然流产的风险或者避免遗传性出生缺陷。相比于传统的产前诊断技术,PGT技术可以避免因发现胎儿遗传异常后不得不面临的选择性流产的身心痛苦,越来越成为人们首先考虑的生殖干预方式。
程德华谢平原胡晓杜娟卢光琇林戈谭跃球
关键词:产前诊断技术遗传学检测遗传学诊断植入前胚胎植入
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准确检测植入前囊胚中的微小片段异常
周爽谢平原程德华欧阳琪胡亮刘萍林戈
人胚胎干细胞早期培养过程DLK1-DIO3印记区和X染色体失活状态不稳定性研究
第一章早期培养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遗传稳定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既往的研究发现在长期培养的hESCs(>P30)中会发生一些遗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然而,对于P30以前是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目前知之甚少,我们的...
谢平原
关键词:X染色体失活人胚胎干细胞
文献传递
不同培养体系可逆改变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倾向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在饲养细胞依赖性培养体系和化学限定性培养体系下维持未分化状态,能够在体内外诱导分化成三胚层来源的细胞类型。目的:比较饲养细胞和化学限定性培养体系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在饲养细胞培养体系下培养27代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转入到化学限定性培养基体系中培养56代,然后再将其转回到饲养细胞培养体系中,将3种培养条件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饲养细胞培养体系培养70代、化学限定性培养体系培养56代、化学限定性培养体系下培养70代后转回饲养细胞培养体系下培养13代和20代)进行多能性分子标记SSEA4流式分析等检测分析,同时对3种培养条件下人类胚胎干细胞经拟胚体诱导分化后分别检测多能性基因和三胚层分化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类胚胎干细胞在饲养细胞和化学限定性培养体系下表现出不同的诱导分化倾向,在化学限定性培养体系下表现出向神经诱导分化抑制,这种不同的诱导分化倾向可发生可逆性转换,当人类胚胎干细胞由化学限定性培养体系转回到饲养细胞培养体系时,诱导分化倾向表现出与其在饲养细胞下诱导分化一致的模式。在拟胚体分化中,多能性基因Nanog高可能对诱导分化倾向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人类胚胎干细胞SSEA4细胞亚群发生相应的变化,人类胚胎干细胞在饲养细胞和化学限定下培养体系下表现的分化倾向与人类胚胎干细胞亚群所占的比例存在关联。
罗树伟林戈孙争谢平原卢光琇
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饲养细胞分化
女性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携带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DMD/BMD)是一类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见于男性患者,女性携带者一般不发病,因为女性体内会发生随机的X染色体失活,而使体内呈现镶嵌型。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DMD/BMD女性携带者发病的病例,其症状有轻有重,但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大多数研究认为与X染色体的偏斜失活有关,即携带DMD突变的X染色体异常活化,使正常DMD基因弱或无表达,从而无法生成正常功能的dystrophin蛋白,表现为DMD/BMD。本文主要综述了X偏斜失活与DMD女性携带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周爽谢平原卢光琇林戈
二代测序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二代测序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中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其不仅能进行胚胎染色体的全面筛查和诊断,还能检测单基因病。文章就二代测序技术在染色体病、单基因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以及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谢平原胡亮林戈
关键词: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染色体病单基因病
无饲养细胞无外源因子条件下高克隆密度维持人类胚胎干细胞自身未分化状态(英文)
2010年
目的: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无饲养细胞无外源性细胞因子体外培养体系。方法:比较hESCs克隆种植密度对其无饲养细胞无外源性细胞因子体外培养的影响,以及克隆种植密度对hESCs培养体系骨形蛋白(bone morphology protein,BMP)样诱导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没有外源性细胞因子条件下,高克隆密度(34克隆/cm2)可以维持hESCs处于未分化状态,而低克隆密度不能维持hESCs处于未分化状态。同时,NB体系BMP样诱导活性可以被hESCs克隆种植密度所改变,高hESCs克隆密度时,培养基具有高的BMP样诱导活性。结论:高hESCs克隆种植密度可以改变自身生长的微环境,可以维持自身未分化状态,这为阐明hESCs自身未分化状态机制和简化hESCs无饲养培养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罗树伟林戈孙真谢平原刘天成卢光琇
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饲养细胞自分泌
人类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上皮细胞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人类胚胎干细胞向神经上皮细胞分化的两种诱导体系的比较研究目的:1.比较两种诱导体系下,hESCs向神经上皮细胞诱导分化的效率,以建立高效的诱导培养体系;2.探讨在两种诱导体系下,hESCs向神经分化过程是否都符合...
谢平原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神经上皮细胞DA能神经元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生长、凋亡和DNA完整性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浓度对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stem cells,hESCs)特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化学限定性hESCs培养体系,以有饲养细胞培养体系作为参照,比较4、40ng/ml和100ng/mlbFGF对hESCs多能性标记、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DNA完整性的影响。结果①低浓度bFGF(4ng/ml)足以维持hESCs在化学限定性培养基(基础培养基DMEM/F12,N2,B27,简称NB体系)中培养;②bFGF可以抑制hESCs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对hESCs细胞周期没有影响;③bFGF有助于hESCsDNA完整性维持,在NB体系加入4ng/mlbFGF时,hESCs在DNA水平上存在75个异常区域,而在加入40ng/mlbFGF时,只存在1个异常区域。结论高剂量bFGF有助于hESCs体外快速扩增和hESCsDNA完整性维持。提高bFGF浓度为hESCs体外培养所必需。
罗树伟林戈孙争谢平原刘天成卢光琇
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饲养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比较基因组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