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云
- 作品数:71 被引量:40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至腘血管距离的测量及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测量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血管之间的距离,以期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避免损伤腘窝血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6-06/12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50名正常成人(53膝),男29名(31膝),女21名(22膝)。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膝关节进行MRI扫描,在胫骨外侧平台以下10mm水平横断面上辨认腘动静脉,并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动静脉的距离。结果:53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7±2.5,7.3±2.3)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6mm,6.5~8.1mm。②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6±1.9,7.1±2.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4mm,5.9~8.3mm。③不同性别观察对象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血管的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腘窝血管紧邻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特别是后方操作时需特别谨慎,以避免损伤腘窝血管。
- 谢庆云李晓华孙久一符培亮吴海山
- 关键词:胫骨关节成形术人工假体
- 不同麻醉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及DVT的影响作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液动力学及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作用。方法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n=80)和全麻组(n=80)。硬膜外组和全麻组的患者分别接受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处理后,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1周行B超检查评价术后DVT的发生。结果硬膜外组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全麻组术前和硬膜外组术后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DVT的发生率(21.25%)显著高于硬膜外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可以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液的黏滞度,显著提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风险。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合适的麻醉方式可以降低术后DVT的风险,若患者情况允许应首选硬膜外麻醉方式。
- 刘达张译张波屈波龚凯廖冬发谢庆云陈俊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深静脉血栓硬膜外麻醉
-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加强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被引量:3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后路骨折椎椎弓根钉加强固定+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02例,其中89例加用伤椎螺钉固定(5钉组16例,6钉组73例),设为A组;113例采用传统伤椎邻椎固定(4钉组),设为B组。A组年龄21~71岁,平均39.2岁;B组年龄19~67岁,平均40.4岁。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均住10d内,A组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无骨折,一侧完整使用5钉固定,双侧完整使用6钉固定。术中经椎弓根撬拨复位骨折并椎体植骨,经骨折椎椎弓根钉向腹侧推挤伤椎,纠正伤椎后凸,分段撑开伤椎。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降低了伤椎经矫正后高度丢失的概率。随访1周和1年时5钉组和6钉组的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较4钉组明显改善[6钉组分别为(135.2±10.6)%、(134.6±9.9)%;5钉组分别为(136.1±10.3)%、(135.9±9.5)%;4钉组分别为(133.8±9.8)%、(132.5±9.1)%],术后Cobb角也有明显改善[6钉组分别为(2.0±1.2)°、(2.1±1.6)°;5钉组分别为(2.2±2.4)°、(2.5±1.8)°;4钉组分别为(5.8±3.4)°、(6.7±5.5)°]。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选择性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植骨有利于矫正压缩程度和后凸畸形,可有效维持矫形效果,骨折愈合后伤椎骨质强度接近正常,近期疗效良好。
- 伍红桦施建国屈波康夏陈俊廖冬发谢庆云刘达权毅
-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在地震伤员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在地震伤员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架早期治疗5.12地震四肢开放性骨折27例,其中肱骨开放性骨折1例,尺桡骨开放性骨折3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2例,股骨髁间伴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1例。GustiloⅡ型3例、ⅢA型10例、ⅢB型14例。结果:术后随访6 w,开放性伤口均闭合。术后无骨折成角畸形,无针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操作方便、可调整、拆除方便、固定可靠、创伤小、方便创面二期处理、不影响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是对地震造成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救治的理想方法。
- 谢庆云马泽辉潘显明权毅邓少林邓冰周劲松伍红桦黄刚蒋凯屈波康夏
- 关键词:外固定架开放性骨折
- 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不同椎弓根螺钉界面的显微CT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显微CT技术比较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可膨胀椎弓根螺钉(EPS)与骨水泥强化螺钉(PMMA-PS)的界面情况。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绵羊8只,成功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将每只绵羊的腰椎(L1-L6)随机分为3个不同置钉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钉道),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经钉道向椎体内拧入CPS,PMMA-PS组在拧入CPS之前向钉道内注入骨水泥(PMMA)1.0ml,EPS组经钉道向椎体内拧入EPS。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处死绵羊,对螺钉及周围骨组织进行显微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和骨组织计量学方法评价钉道界面情况。结果术后6周和12周时CPS组和EPS组中骨小梁与螺钉直接接触,形成了"钉-骨"界面,PMMA-PS组中螺钉被PMMA严密包裹,形成了"钉-PMMA-骨"界面。EPS组螺钉的前段胀开形成"爪状"结构,挤压并显著改善了周围骨质的质量。从术后6周到12周,CPS组和PMMA-PS组中螺钉周围的骨质质量无明显变化,未见PMMA降解吸收,PMMA-PS组中形成了二次界面。术后12周时EPS膨胀部分周围的骨质条件较术后6周有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钉-骨"界面。结论在骨质疏松绵羊腰椎内,EPS通过膨胀挤压刺激周围骨质生长,在术后早期显著提高了局部骨质的质量,随着挤压应力的持续存在,局部骨质质量在后期进一步改善,形成了良好的生物性界面,为螺钉的远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骨质基础。
- 刘达谢庆云郑伟康夏张波权毅周江军雷伟潘显明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聚甲基丙烯酸腰椎
- 国人髌腱长度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比较国人正常膝关节与髌骨不稳膝关节的髌腱长度,探讨国人髌腱长度的测量在髌骨不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43例髌骨不稳患者共49膝(男15例,女28例,6例为双侧髌骨不稳);平均年龄21.4岁(18~28岁);平均身高163(155~173)cm。正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共50膝(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4.2岁(18~35岁);平均身高165(154~177)cm。在屈膝30°X线侧位片上测量髌腱长度、胫骨结节至胫骨平台的距离、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髌骨不稳组髌腱长度为(53.3±2.7)mm,对照组为(47.3+3.3)mm,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Insall-Salvati指数在髌骨不稳组(1.33±0.17)和对照组(1.06±0.14)也具统计学差异(P〈0.05)。胫骨平台与胫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在髌骨不稳组为(27.8±3.6)mm,对照组为(28.9±4.1)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髌腱长度过长是髌骨不稳的重要特点之一。联合测量髌腱长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有助于髌骨不稳的诊断。
- 谢庆云李晓华符培亮孙久一
- 关键词:髌骨不稳髌腱
- 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循环中趋化因子水平及其作用的研究
- 目的 探讨重度骨关节患者外周血中一系列趋化因子的水平及其作用,探寻重度OA患者全身的慢性炎症状态。方法 20例行关节置换术的重度膝OA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检测两组血浆中...
- 谢庆云王维尹力王财儒郑伟何晓欢
- 关键词: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趋化因子慢性炎症
- 56例儿童地震伤员伤情特点与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报告我院收治56例12岁以下地震儿童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儿童地震伤员的受伤情况、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6例12岁以下地震儿童伤员平均8.4岁,四肢躯干骨折40例次,胸、腹、头颅损伤14例次,软组织损伤18例次,休克3例。根据ISS评分,轻伤(〈16分)42例(75.0%),重伤(16~24分)14例(25.0%)。四肢及骨盆骨折全部愈合,18例皮肤软组织损伤经清创术,16例一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愈合。9个肢体截肢后,3—6个月安装假肢并开始下地活动,56例全部治愈。结论:儿童地震伤员的治疗以功能重建、简单有效、创伤小为原则,心理疏导与护理尤为重要。
- 权毅邓少林潘显明马泽辉邓冰周劲松伍红桦黄刚蒋凯屈波谢庆云康夏
- 关键词:地震伤儿童心理
- 股内侧肌中间人路与内侧髌旁人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人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人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人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u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us 50%,P〈0.05),术后l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u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o[(3.2±0.8)d us(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o±20^o)us、(98^o±12^o),P〈0.05]。结论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人路更具有优势。
- 符培亮李晓华吴字黎谢庆云孙久一吴海山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关节炎手术入路
- 国人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截骨面形态学研究
- 目的:对成年国人正常膝关节胫骨近端截骨面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与TKA相关的截骨面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90例单侧膝关节疾患的成年国人,按性别和身高分组,对双膝关节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CT断层图像上测量胫骨近端截骨...
- 谢庆云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