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桂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4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资本
  • 2篇人力资本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民工
  • 2篇居住
  • 2篇居住模式
  • 2篇劳动力
  • 2篇城市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入党
  • 1篇新生代农民
  • 1篇新生代农民工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质
  • 1篇学生入党
  • 1篇原生态
  • 1篇再就业
  • 1篇政治
  • 1篇政治资本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谢桂华
  • 1篇张宪
  • 1篇张阳阳

传媒

  • 3篇社会学研究
  • 2篇社会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共产党员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社会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向党靠拢,被党接纳: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入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首先是个体对党的选择——递交入党申请,随后是党对个体的选择——筛选符合要求的成员。本文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2009—2012年)数据探讨了影响大学生申请入党和被党接纳的各方面因素。离散型事件史模型分析发现,提出入党申请的大学生和最终被党接纳的大学生符合传统的选拔标准,即学业成绩优异,社团活动积极,担任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密切。不过,无论是申请者还是入党者,与其他学生相比,在自尊程度、上进心和事业心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心理特质)。此外,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在政治理念、实用主义倾向和服从性方面有一定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基本不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入党。本文的另外一个发现是,高校背景替代了家庭背景,成为影响大学生申请和入党的重要因素。
谢桂华张阳阳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心理特质
“农转非”之后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被引量:53
2014年
利用CGSS2008、2010和2011年的数据,本文将目前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分为两个群体:经历了从农业户籍到非农户籍转换(农转非)的群体和未经历农转非的群体(出生时即为城镇户籍),并比较了这两个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农转非群体,农转非群体无论是在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还是在拥有管理技术类职业的几率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这种优势并非存在于所有经历了农转非的群体之中,在幼年至青壮年时期获得城镇户籍的人,其未来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发展优于非农转非群体,而在青壮年期之后获得城镇户籍的人口则很可能成为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底层。我们因此得出结论,城镇户籍的开放可能只是有利于特定的群体。
谢桂华
关键词:农转非年龄
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赡养行为被引量:92
2009年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而空巢家庭的父母从子女处获得的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则较少;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研究也发现,子女给予父母各方面照料的频繁程度不受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频繁地照顾父母。
谢桂华
关键词:居住模式子女数量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社会关系转变被引量:7
2021年
本文使用CGSS2011-2013年的数据,从地区、社区和个体三个层次出发,考察了城市化水平对居民的社区内部交往和社区参与的影响,尝试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城市化是否削弱了中国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个体与社区之间紧密联系的传统。研究发现,城市化对于居民的社区交往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但对于社区参与则影响不是很显著。一方面,随着居住地、居住社区或者居民个体的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社区内部的交往频率趋于降低。另一方面,居住地的城乡属性对于社区参与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更有可能参与社区活动。除此之外,社区特征以及个体城市化程度与社区参与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谢桂华王小榕
关键词:社区交往社区参与城市化
家庭居住模式与子女赡养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数据,分析了老年父母的居住模式,他们在物质、日常照料和心理等方面获得儿女支持赡养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空巢家庭(一人户或者夫妻二人户)已逐渐成为老人家庭结构的主流,但绝大多数老人居住在距子女较近的地方,并与子女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除了家务照料外,子女居住距离与对父母的支持频次之间没有很显著的关系;父母的居住模式和对父母的支持频次间也不存在很明显的关联关系,即对于不和父母同住的儿女来说,他们对父母的支持频次并不会因为父母和其他儿女共住而减少,也不会因为父亲或者母亲独住而增加。
谢桂华
关键词:居住模式子女赡养
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市场被引量:67
2007年
本文通过探讨导致农民工和城市工人之间收入差异的机制,检验了城市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农民工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到他们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融合的。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将收入划分为包括福利的总收入和不包括福利的工资收入后,本研究检验了样本代表的各城市内部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两种收入之间的差异,发现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来源于福利性收入,或者说,影响在职农民工在经济地位上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基于工人户籍身份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谢桂华
关键词:农民工户籍制度
司法干预太多会扰乱家庭的原生态
2011年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三,要注意婚姻和家庭不是一个概念。家庭由血缘、姻缘和收养关系组成,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一种。不独中国,世界很多国家的婚姻家庭制度都遭受到很大的冲击,比如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单亲家庭和同居家庭的增多。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也不例外。
谢桂华
关键词:家庭关系司法干预原生态婚姻家庭制度同性恋婚姻
中国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回报与社会融合被引量:151
2012年
从移民的自我选择理论和技能转换理论角度,考察并比较了不同户籍性质与流动状态的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力资本回报率,探讨外来劳动力是否可能实现与本地劳动力在经济地位方面的融合。研究发现,外来劳动力多属于正向自我选择式移民;外来非农户籍的劳动力在流入地劳动力市场不存在融合的障碍,其无论在收入还是人力资本回报率方面都高于当地城镇劳动力;外来农民工虽然在流动的初期处于收入劣势,但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其中的高技能者的收入将追上本地劳动力,并实现经济地位方面的融合,但低技能者的收入劣势无法改变。因此外来劳动力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融合是一种有差别的融合。
谢桂华
关键词:外来劳动力自我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探讨
2013年
虽然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年龄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并且更加容易适应和接纳城市生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就会比较平稳顺利,因为与城市当地的年轻人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人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等方面又都处于相对劣势状态。随着未来城镇化的提速以及不可逆性,新生代农民工将要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挑战。
谢桂华张宪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问题相对劣势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不可逆性
市场转型与下岗工人被引量:26
2006年
本文根据市场转型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区隔理论,主要探讨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对下岗、再就业和收入回报的影响。作者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检验了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对工人就业和收入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如何因企业而异。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对于下岗都有决定性作用,但未能影响工人再就业之后的收入回报。另外,在改革前影响工人福祉的企业所有制类型、级别和规模不再对工人的下岗和再就业产生影响。研究还发现,基于“系统性歧视”或“雇佣者趣味”的年龄和性别歧视可能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新的区隔。
谢桂华
关键词:下岗再就业人力资本政治资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