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阳阳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教育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入党
  • 1篇点石成金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质
  • 1篇学区
  • 1篇学生入党
  • 1篇学校社会
  • 1篇学业
  • 1篇学业表现
  • 1篇学业水平
  • 1篇意识形态
  • 1篇优质教育
  • 1篇优质教育资源
  • 1篇中国话
  • 1篇中国话语
  • 1篇入党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双语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6篇张阳阳
  • 1篇钱民辉
  • 1篇谢桂华

传媒

  • 2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社会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点石成金的学校?--对学校“加工能力”的探讨被引量:14
2018年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通过追踪初中生学业表现的变化趋势,期望探讨各种特征的学校在提高学生学业方面是否效能有异。本研究发现:整体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生源水平更好、物质设施更完备的学校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相反,学校在当地社区的排名、学校整体的师资水平以及学校部分管理措施则对改善学生学业表现没有显著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学校难以弥补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固有差距。
谢桂华张阳阳
双语教育实施的困境与可能:基于“意识三态观”框架的讨论被引量:12
2018年
本研究选取"意识三态观"理论作为分析视角,分别从意识形态、意识生态和意识心态三个层面对已有的双语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检讨和梳理,以期展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不同实施层面所面临的困境及可能的出路,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揭示双语教育的实施情况。具体而言,在意识形态层面,国家和地方通过双语教育的政策文本传递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民族学校也成为国家向学生个体灌输国家意识的重要场所;在意识生态层面,民族学校有意识地给予民族文化展示的空间,但是无论是从双语教育使用的教材还是从双语教育的实施环境来看,都不太有利于建立族际沟通,构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通达和融汇教育;在意识心态层面,少数民族学生面临文化认同和语言隔离的双重问题,最终不仅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方面的适应困境,也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良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阻碍。最后,在"意识三态观"这一系统的框架之下,结合三个层面的材料,可以看到学生个体层次上的问题与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设计以及在民族学校环境中的具体执行都是分不开的,如果只是孤立地关注某一个层次,就很难看到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难以了解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全景。
张阳阳
关键词:意识形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向党靠拢,被党接纳: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入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首先是个体对党的选择——递交入党申请,随后是党对个体的选择——筛选符合要求的成员。本文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2009—2012年)数据探讨了影响大学生申请入党和被党接纳的各方面因素。离散型事件史模型分析发现,提出入党申请的大学生和最终被党接纳的大学生符合传统的选拔标准,即学业成绩优异,社团活动积极,担任学生干部,人际关系密切。不过,无论是申请者还是入党者,与其他学生相比,在自尊程度、上进心和事业心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心理特质)。此外,申请入党的大学生在政治理念、实用主义倾向和服从性方面有一定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基本不会影响到他们能否入党。本文的另外一个发现是,高校背景替代了家庭背景,成为影响大学生申请和入党的重要因素。
谢桂华张阳阳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心理特质
对“构建民族教育研究的中国话语”的学习与商榷(笔谈)被引量:1
2018年
《民族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刊发了关于"构建民族教育研究的中国话语"的一组笔谈,袁同凯、丁月牙、巴战龙和陈学金四位学者针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钱民辉提出的"意识三态观"进行了讨论,各自的议题是:"意识三态观"能否与现行诸理论进行对话;"意识三态观"能否作为民族教育研究范式的一个补充;"意识三态观"不应从空间(宏观、中观、微观)而应从场域(政治、文化、心理)上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意识三态观"应增加历时性演化视野,等等。对此,钱民辉、薛芳璿、张阳阳三位作者读后对"笔谈"有不同的看法,故也以笔谈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商榷。
钱民辉薛芳璿张阳阳
关键词:民族教育研究中国话语
学校对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
2018年
教育是个体实现向上社会流动和防止向下社会流动的重要工具,而优质学校则普遍被视为获得更高学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父母们为了能够让子女进入更好的中小学就读往往不遗余力。在筹备幼升小、小升初和中考过程中所形成的占坑、培优、掐尖、择校、共建、学区房等各种与升学有关的名词术语背后反映的都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激烈争夺,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以及学校效用的各种讨论。有声音认为,优质学校通常拥有更雄厚的物质资源、更强大的师资力量或者更优秀的生源,因此其出色表现建立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或者招生政策倾斜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归因于学校本身的效用。
谢桂华张阳阳
关键词:教育资源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学业水平
教育期望中的班级效应分析被引量:25
2017年
班级是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重要的组织设置。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应用分层线性模型,本研究关注班级设置,包括班级组织结构和班级氛围,对初中生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组织结构变量中,班主任的受教育程度和教龄对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但任课老师的资历影响不显著;在多个班级氛围变量中,学生的教育期望既受到班级客观学业水平的影响,亦受到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影响。此外,在控制了班级氛围变量后,师资配置对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不再显著。总之,在以往研究重点关注个体、家庭和学校影响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对教育期望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学校内部的班级环境,并发现师生之间建立的紧密互动关系及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教育期望发挥着最重要的影响。
张阳阳谢桂华
关键词:教育期望班级组织结构班级氛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