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虹

作品数:25 被引量:15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地震
  • 7篇发震
  • 6篇地貌
  • 6篇地貌特征
  • 6篇发震构造
  • 5篇地表破裂
  • 4篇地震地表破裂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4篇M
  • 3篇地表破裂带
  • 3篇地震地表破裂...
  • 3篇地震灾害
  • 3篇震灾
  • 3篇破裂带
  • 3篇祁连山西段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西段
  • 3篇裂带

机构

  • 25篇中国地震局兰...
  • 7篇兰州大学
  • 4篇青海省地震局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敦煌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25篇谢虹
  • 12篇苏琦
  • 12篇袁道阳
  • 6篇雷中生
  • 5篇邵延秀
  • 4篇李智敏
  • 2篇梁明剑
  • 2篇张正模
  • 2篇刘兴旺
  • 2篇王爱国
  • 1篇鄂崇毅
  • 1篇张波
  • 1篇刘百篪
  • 1篇李娜
  • 1篇杨青云
  • 1篇吴赵
  • 1篇袁道阳

传媒

  • 6篇地震地质
  • 5篇地震工程学报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阿克塞M5.5地震重定位及构造意义
2023年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发生M5.5地震,这次地震是发生在祁连山地震构造带西段的一次显著地震。利用区域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通过CAP方法反演阿克塞M5.5主震及其M3.7余震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研究区2021年1月1日—11月29日间的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以此分析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意义。结果表明阿克塞M5.5地震是一次以逆冲性质为主的地震事件;重定位后,地震事件呈明显的集中分布特征,阿克塞M5.5主震震源深度为14.1 km,余震序列震源深度大多分布于15~25 km。综合分析震源机制解、重定位结果以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阿克塞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党河南山南缘断裂,未来应重点关注祁连山西段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薛善余谢虹袁道阳尹欣欣苏琦张正模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发震构造
2022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震害特征调查被引量:10
2022年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断裂和托勒山断裂构造转换区域(37.77°N,101.26°E)。震后野外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为26 km,整体走向NWW向,破裂性质以左旋走滑局部逆冲为主。断层错动造成的破坏形式以雁列式组合的张裂隙、张剪裂隙、挤压鼓包、断层陡坎等为主。其中,道河至硫磺沟段地表破裂最为强烈,规模大且连续性好,造成的震害最为显著,地表破裂规模向东、西两端逐渐衰减。破裂带穿过区域内多条河流,造成显著的冰面破裂变形,并沿河岸形成一系列的边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综合破裂带及震害规模分析,宏观震中位于道河至硫磺沟地区。
薛善余谢虹袁道阳李智敏苏瑞欢文亚猛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参考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4年
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75个气象站点1970-200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根据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高原参考蒸散发(ETref),分析了高原ETref的年、季节及月变化趋势,发现高原年和季节ETref呈明显下降趋势,年下降趋势为-0.6909mm/a;具有最大减少值的季节是4-6月,平均-0.1978mm/年,随后依次为7-9月,1-3月和10-12月.去趋势分析表明,风速的下降和净辐射的减少是ETref减少的主要原因;敏感性分析表明ETref对净辐射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相对湿度、风速和气温.
谢虹鄂崇毅
关键词: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全球变暖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与发震机制被引量:6
2023年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N37.77°,E101.26°)发生了M_(S)6.9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震后现场考察确认,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祁连—海原断裂带中段的冷龙岭断裂与托勒山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部位,上述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地震形成了两条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31 km.其中,北侧主破裂带主要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东起硫磺沟脑,向西穿过道沟,至下大圈沟止,长度约22 km,野外测量并经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校核后,最大水平位错量约2.6±0.3 m,并向两端逐渐衰减,宏观震中位于硫磺沟大拐弯至道沟以东一带.南西侧的次级破裂带分布在托勒山断裂东段上,东自大圈窝,断续向西过羊肠子沟,至大西沟止,长度约9 km,最大水平位错量约1.0±0.1 m,二者之间呈左阶斜列,最小阶距约1.0 km.本次地震地表破裂习性以左旋走滑为主略具逆冲分量,各次级破裂呈左旋左阶拉张或左旋右阶挤压的雁列式组合,形成了典型的走滑断错地貌,如左旋断错纹沟、河床、牧区铁丝网围栏、道路路基、车辙、便道和动物脚印等,同时还形成了典型的挤压脊或鼓包、张性裂隙和断层陡坎等,其走滑破裂样式典型而丰富.综合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展布和余震活动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表明,其发震构造应以冷龙岭断裂西段为主,托勒山断裂东段参与,在其构造转换部位形成不连续的Y字型分叉的地震地表破裂图像.这次地震是继1986年门源M_(S)6.4和2016年门源M_(S)6.4地震沿冷龙岭北侧次级断裂活动之后,发生在冷龙岭主干活动断裂带上的一次强烈地震,未来应重点关注祁连—海原断裂带尤其是西段的大震活动.
袁道阳谢虹苏瑞欢李智敏文亚猛司国军薛善余陈干刘炳旭梁淑敏彭慧段磊魏拾其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带左旋走滑发震构造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河流纵剖面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其河流体系记录了最新的构造信息和构造活动。提取石羊河流域的地貌信息,有助于揭示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及系统探讨该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构造意义。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Matlab脚本提取了石羊河流域7条河流的纵剖面,并利用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获得了7条河流的陡峭系数、平均侵蚀量、凹曲度、裂点分布、高程、距河流出水口距离和流域面积等地貌信息。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各条支流至少存在1个主裂点,裂点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陡峭度(ks)与凹曲度(θ),说明河流纵剖面裂点的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发育趋势。对河流纵剖面、裂点分布及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浪河、金塔河、杂木河、西营河、东大河和西大河都具有"坡折式"裂点,处于瞬时状态。祁连山东段河流地貌演化主要与构造活动相关。利用本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相关裂点上游河道的凹曲度指标拟合出整条河流,得到石羊河流域的平均侵蚀量约488m,发源于古浪推覆体的6条支流的平均侵蚀量为508. 5m。进一步计算研究区河网归一化的河流陡峭系数(ksn)并得到其空间分布,结合河流纵剖面和裂点分析结果对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ksn的结果显示下游段陡峭系数<60,中游明显大于下游。同时,位于构造结处的古浪推覆体其ksn值呈现高值,表明该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明显的构造抬升过程。文中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地貌演变处于非均衡状态,构造变形是祁连山东段地貌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着该区现今的地貌发育及演化历史。
高效东谢虹袁道阳苏琦邵延秀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祁连山东段
白龙江流域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2
2016年
活动构造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SRTM-3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及Matlab程序脚本系统提取白龙江流域宏观地貌信息、拟合流域内部7个4级亚流域的S-A图解,并结合流域内部新构造特征、活动断裂分布、岩性展布特征以及降水条件等系统分析了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其中,S-A拟合图形上凸者代表流域内物质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反之,S-A拟合图形下凹者代表流域内物质的输出量小于输入量,而物质输入表现为山体隆升,较大的物质输出量具体表现形式即为突发事件形成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另外区域构造运动控制下的强烈褶皱破碎甚至糜棱化或半糜棱化岩层分布也是地质灾害发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本区地质灾害通常发生在高程突变、起伏度与切割深度大的高坡度分布区,而由于区域差异隆升所形成的不同的亚流域地貌形态则控制了地质灾害高发区,即物质输出量大于输入量的亚流域内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而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的亚流域内部并无明显地质灾害分布点.
苏琦梁明剑袁道阳谢虹吴赵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貌
青藏高原NDVI对ENSO事件的响应被引量:3
2014年
以NCEP/NCAR所发布的1950~1979年全球海平面温度(SST)数据为基础,得到了1980~2006年ENSO事件的3个典型阶段,即冷阶段、中性阶段和暖阶段。通过分析1982~2005年的NOAA-AVHRR NDVI影像数据,得到了在不同ENSO阶段青藏高原生长季(5~9月)和冬季(12~2月)的NDVI平均值和离差图。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冷阶段的NDVI高于其他两个阶段;在冬季,高原上的NDVI在正常阶段最好,其次为暖阶段,在冷阶段生长状况最低。此外还发现,不同阶段的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植被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李娜谢虹
关键词:ENSO青藏高原NDVI
1944年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考证
2014年
通过对1944年初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史料的搜集和现场考察、采访,获得了此次地震更加丰富的资料,进而核定了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瞿昙寺附近,震中位置大致为36.3°N、102.2°E,精度2类,误差小于等于25 km,震级约5.5级,震中烈度可达VII度。此次地震位于拉脊山北麓与西宁—民和盆地的交界部位,靠近拉脊山北缘断裂带附近,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呈近东西向,与拉脊山北缘断裂走向大体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拉脊山北缘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可能导致了此次地震的发生。
谢虹雷中生袁道阳苏琦
关键词:发震构造
三种断层位移测量工具对比分析
2023年
基于构造地貌对活动断层进行定量研究对理解断层活动习性及预测其将来的活动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对断层位错的获取主要采取软件测量的方式,因此对断层位错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及应用性的分析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对3种常用的测量工具LaDicaoz、3D_Fault_Offsets与MCSST进行介绍;然后,基于无人机摄影航测获得的党河水库断裂高精度DEM以及无人机机载LiDAR获取的西秦岭北缘断裂黄香沟段高精度DEM,使用MCSST对党河水库断裂进行详细的陡坎垂直位错测量,利用LaDicaoz和3D_Fault_Offsets对黄香沟断裂进行精细的水平位错测量,并通过交叉检验方法对这3种测量工具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不同性质断裂位移的提取过程和结果,对这3款软件的自动化程度、使用难易程度及可重复性等特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总结3种工具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果表明,LaDicaoz和3D_Fault_Offsets在水平位移提取方面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应用,MCSST在垂直位移提取及分析上应用较好,但3种工具的自动化程度皆存在不足,工具间的相互借鉴并将人工智能引入将成为进一步提高测量软件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发展方向。
王辽谢虹朱俊文薛善余张正模张波
关键词:LIDAR
青藏高原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谢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