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谨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基因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 1篇遗传病
  • 1篇致病基因
  • 1篇适体
  • 1篇双杂交系统
  • 1篇突变体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显性遗...
  • 1篇细胞
  • 1篇显性遗传
  • 1篇显性遗传病
  • 1篇相互作用
  • 1篇酵母
  • 1篇酵母双杂交
  • 1篇酵母双杂交系...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表达调控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张学
  • 3篇赵谨
  • 2篇柳青
  • 2篇华芮
  • 1篇孙淼
  • 1篇杨克恭
  • 1篇温雅然
  • 1篇罗阳
  • 1篇吕丹
  • 1篇刘扬
  • 1篇马芬
  • 1篇赵秀丽

传媒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野生型ADAR1蛋白与其R916W突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和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研究野生型双链RNA腺苷酸脱氨基酶ADAR1蛋白(ADAR1WT)与其突变体R916W(ADAR1R916W)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ADAR1基因错义突变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中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获得含ADAR1基因R916W突变的全长cDNA,将野生型和突变cDNA分别克隆到相关质粒载体上,利用MatchmakerTM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3和CheckMateTM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检测蛋白单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酵母细胞中未检测到野生型-野生型ADAR1蛋白及野生型-突变体ADAR1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与对照细胞相比,pBIND-ADAR1WT和pACT-ADAR1WT共转染的HeLa细胞中荧光素相对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共转染pBIND-ADAR1WT和pACT-ADAR1WT的HeLa细胞比较,pBIND-ADAR1R916W和pACT-ADAR1WT共转染的细胞中荧光素相对活性明显降低(P<0.05),为前者的66%。结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ADAR1WT自身相互作用,ADAR1WT和ADAR1R916W突变体蛋白相互作用依然存在但作用明显减弱。
刘扬柳青赵谨吕丹华芮罗阳张学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
一种新发现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核糖开关被引量:5
2005年
最近发现 ,某些依赖代谢物调节的基因转录产物的 5′UTR存在特征性结构———核糖开关(riboswitch) .核糖开关可以特异性结合代谢物 ,通过构象变化 ,在转录或翻译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 .核糖开关广泛存在于G+ 及G-细菌的代谢相关基因中 ,在真菌、植物中也有发现 .核糖开关调节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基础代谢过程 ,其调节基因表达不需要任何蛋白因子作为中介 ,在进化上可能是RNA世界遗留的分子化石 .核糖开关可用于研究基因功能 ,开发新型药物及基因治疗 .
赵谨杨克恭张学
关键词:适体核糖开关基因表达调控
几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突变的研究
张学何春涤孙淼赵秀丽董武肖伟贺林温雅然刘杨许艺明华芮赵谨马芬柳青张天晓
1.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识别发现MarieUnna型遗传性稀毛症、V型并指和后极性白内障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为U2HR、HOXD13和EPHA2,论文分别在《NatureGenetics》、《American...
关键词:
关键词:致病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