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达丽亚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川东
  • 3篇川东北
  • 2篇雷口坡组
  • 1篇地层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形貌
  • 1篇形貌特征
  • 1篇须家河组
  • 1篇岩溶
  • 1篇溶蚀
  • 1篇溶蚀作用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系
  • 1篇盆地
  • 1篇中新统
  • 1篇微球粒
  • 1篇埋藏
  • 1篇埋藏成岩作用
  • 1篇界线层
  • 1篇胶结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傅恒
  • 5篇达丽亚
  • 2篇刘雁婷
  • 2篇李秀华
  • 2篇陈骥
  • 1篇孙利川
  • 1篇周瑞琦
  • 1篇阮何文
  • 1篇曲炳昌
  • 1篇李仲东
  • 1篇孙先长
  • 1篇林水城
  • 1篇岳文成
  • 1篇李胜勇

传媒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东北三叠系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界线微球粒的发现
2012年
在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地层界线处首次发现微球粒。这些微球粒呈单球体,形状为实心圆球状,直径3~4μm。微球粒成分为硅质球,可见溶蚀结构,推测研究区在中、晚三叠世之交可能发生过陨击事件,为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纪海陆演变、生物更替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刘雁婷傅恒陈骥孙先长达丽亚刘欣孙利川岳文成
关键词:微球粒三叠系川东北
川东北Y地区雷口坡组古岩溶辨识标志被引量:3
2011年
川东北Y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沉积后,受三叠纪印支I幕运动的影响,Y地区抬升,缺失部分上三叠统、部分中三叠统,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呈区域性平行不整合接触,接受大气淡水淋滤,为古岩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的分析,借助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以及电子探针、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和研究了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可识别出下列6种岩溶标志:地层缺失标志、钻录井标志、测井标志、岩石学标志、古生物标志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雷口坡组第四段碳酸盐岩受岩溶作用改造强烈,岩溶现象丰富。Y地区及其邻区雷口坡组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可归结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表现为构造作用对溶蚀的主动影响,内因表现为雷口坡组可溶岩本身对溶蚀的被动影响。
刘雁婷傅恒陈骥刘欣达丽亚
关键词:川东北雷口坡组古岩溶
四川盆地北部元坝地区雷四上亚段埋藏成岩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以显微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薄片能谱、元素kσ面分布以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对四川盆地北部雷四上亚段古风化壳储层主要埋藏成岩作用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区雷四上亚段风化壳储层经历的埋藏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埋藏溶蚀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等。通过对裂缝内充填胶结矿物的分析研究,认为矿物胶结期次有两期:第一期为碱性热液形成碳酸盐岩矿物(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第二期为富含F-、Si4+、Sr-等离子的酸性热液形成石英、萤石、天青石等热液矿物。溶蚀作用有四期,依次为:第一期酸性热液-第二期碱性热液-第三期酸性热液-第四期碱性热液溶蚀。溶蚀作用形成的脉内晶间孔、脉内晶间溶孔以及溶蚀缝占埋藏次生孔隙的主导地位。
达丽亚傅恒李秀华朱建敏阮何文
关键词:埋藏成岩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固体沥青的形貌特征与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川东北某地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储层固体沥青时,发现固体沥青与显微镜下的无定形、它形充填构造不同,按其外形可分为皮壳状、葡萄状、瘤状、蠕虫状和柿饼状5种类型。其中皮壳状、葡萄状沥青分布在飞仙关组,瘤状、蠕虫状和柿饼状沥青分布在长兴组。根据固体沥青内部鳞片状结构和球粒中间相结构推测其已达高演化阶段。
李胜勇傅恒李仲东李秀华达丽亚
关键词:长兴组飞仙关组固体沥青形貌特征川东北
哥伦比亚Llanos盆地中部始—中新统Carbonera组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Llanos盆地中部始—中新统Carbonera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4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缺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发育内陆棚~前三角洲泥质沉积,高位体系域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质沉积为主,整体上显示为四套从海进到海退的沉积旋回。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控制Llanos盆地中部Carbonera组层序形成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高位体系域中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寻找优质储层的有利目标。
林水城傅恒达丽亚曲炳昌周瑞琦
关键词:层序地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