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群

作品数:11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军队“十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伤患者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重症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胸腺肽Α1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炎症
  • 1篇血清炎症介质
  • 1篇严重创伤
  • 1篇严重创伤患者
  • 1篇严重脓毒症
  • 1篇炎症
  • 1篇炎症介质
  • 1篇胰岛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邓群
  • 5篇郭旭升
  • 5篇何忠杰
  • 5篇郭剑颖
  • 4篇张玉红
  • 4篇刘双庆
  • 3篇林洪远
  • 2篇李基业
  • 2篇姚咏明
  • 2篇李涛
  • 1篇姚胜
  • 1篇韦文韬
  • 1篇翁志华
  • 1篇胡清刚
  • 1篇孟海东
  • 1篇赵晓东
  • 1篇李峰
  • 1篇王天龙
  • 1篇闫润民
  • 1篇梁华平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世界急危重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国际第九...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外院外心肺复苏最新文献引发的思考
邓群
文献传递
MHC-Ⅱ^+/CD14^+对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穿孔1孔组(P1组)和盲肠穿孔2孔组(P2组)。S、P1、P2组动物在制模成功后1、2、3、4d抽血,C组仅在第4d抽血,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CD14+水平,并记录每天各组动物死亡只数。同时根据MHC-Ⅱ+/CD14+水平分为≥40%组、30%~40%组、<30%组,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数目。结果采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组、S组比较,P1组在制模成功后第2、3、4天,P2组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累计死亡数均明显增加(P<0.05),而C组与S组间、P1组与P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S组比较,P1组、P2组CLP小鼠MHC-Ⅱ+/CD14+水平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第2天为最低值,且P2组较P1组下降更明显(P<0.01),但C组与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C-Ⅱ+/CD14+水平<30%组死亡数明显高于≥40%组(P<0.05)及30%~40%组(P<0.05),而≥40%组与3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C-Ⅱ+/CD14+水平可用于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状态的监测及预后预测。
郭剑颖邓群郭旭升翁志华刘双庆张玉红
关键词:脓毒症
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撤除镇静后昼夜节律的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收入ICU的机械通气患者用信封法完全随机分为昼夜节律组(CR)、每日中断组(DI)、持续输注组(CS)、按需镇静组(DS)4组,每组30例,因DS组不良反应多,入组10例后去除该组,最终入组患者共90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镇静药物剂量、每日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置入胸引管的气压伤)和不良反应(患者意外拔管、再次插管、气管切开、死亡),并测定生化指标,10:00和22:00各记录1次在岗护士人数。结果CR、DI、CS3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体重、APACHEⅡ评分、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组镇静药物总剂量(mg:5466.7±620.4)、平均镇静药物剂量(mg·h^-1·kg^-1:2.19±0.61)均明显高于CR组(4344.5±816.0、1.00±0.51)、DI组(4154.3±649.4、1.23±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组与DI组无差异。CR组每日清醒时间(h:4.40±1.30)较DI组(0.59±0.26)、CS组(0.15±0.02)均明显延长(均P〈0.05)。各组并发症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DI组不良反应的发生(2例次)较CR组(1例)、CS组(0例)明显增加(P=0.0477)。撤除镇静后,CR组昼夜节律正常者较CS组明显增加(19比9,P=0.0339)。CR、DI、CS3组间白天在岗护士人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5、1.41、1.14,均P〈0.01),夜间则无差异。各组生化指标未见差异。结论模拟昼夜节律的镇静方案有助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脱离镇静后
郭剑颖邓群郭旭升刘双庆张玉红何忠杰姚咏明林洪远
关键词:丙泊酚昼夜节律机械通气
腹腔镜下活检术诊断腹膜假性黏膜瘤九例被引量:1
2005年
腹膜假性黏膜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少见病,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诊断较困难.近几年来我们应用腹腔镜下活检术诊断PMP 9例,确诊率达100%,报道如下.
李基业李涛邓群张鑫奎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活检术腹膜
大网膜联合网片修补巨大切口疝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大网膜联合聚丙烯网片修补巨大切口疝 1 7例。将大网膜展开铺盖在腹壁缺损处脏器表面 ,用 3 0可吸收线或 1号丝线将大网膜缝到缺损边缘 ,然后行肌后置网法修补腹壁缺损。术后平均随访2 5个月 ,无肠梗阻表现 ,无疝复发。提示大网膜是一种符合解剖生理的保护结构 ,在巨大疝修补中可做为网片的腹腔脏器间隔离层 ,防止网片与脏器接触。
李基业邓群姚胜李涛黎沾良
关键词:疝修补术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7
2005年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患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早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40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超过9.0mmol/L)的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配对后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检测72h内血清TNF-α与IL-6水平,并监测C反应蛋白(CRP)变化以评估炎症强度。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显著降低了创伤后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拮抗创伤后机体呈现的高炎状态,抗炎效应可能是除降血糖、促合成代谢作用之外胰岛素强化治疗又一改善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
赵晓东孟海东姚咏明闫润民邓群何忠杰彭国球闫柏刚梁华平
关键词:严重创伤胰岛素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
骨折、呼吸困难、昏迷(脂肪栓塞综合征)
2005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主因“右大腿被砸伤致肿痛畸形6h.昏迷2h”于2005年5月30日来我院就诊。青壮年时曾患矽肺.目前无呼吸功能减退,可健步登上20层楼,无其余病史。
郭剑颖邓群郭旭升韦文韬林洪远何忠杰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昏迷骨折呼吸功能减退病例介绍右大腿
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在我国发展之分析
现代心肺复苏(CPR)技术已出现50年了,其中早期体外电除颤已成为基本生命支持(BLS)的关键步骤,是救治心脏骤停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其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研究已经足够深入,然而在我国院外,以至院内急救的实践中,CPR和AED...
邓群
文献传递
超高龄烧伤患者清创植皮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2023年
(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103岁,身高约145 cm,体质量约40 kg,BMI 19 kg/m^(2)。因使用火柴,不慎引燃衣物,致面颈、躯干、左上肢、左耳烧伤,伤后就诊社区医院,给予静脉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创面外用药物等治疗17 d,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本院烧伤科就诊,入院治疗。
胡清刚李萌萌徐雯李峰邓群王庚薛张纲王天龙
关键词:静脉补液超高龄烧伤患者耳烧伤围术期管理
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术后镇静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右美托咪定(DMED)对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生命体征、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睡眠等方面的镇静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OSA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每组20例,分别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镇静。患者安睡可唤醒并配合时撤除机械通气,术后6h酌情拔除气管插管。记录每小时及拔管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血压(SBP)和带气管插管时间、MV时间,记录患者对带管期间睡眠的评价。结果给予镇静药物后10min、拔管前,D组较P、M组HR下降(P<0.05或P<0.01),拔管后D组较P组HR降低(P<0.01)。给药10min P组和M组较D组的呼吸频率也明显下降(P<0.01)。与P组和M组比较,D组SBP在给药后10min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药后2h则明显降低(P<0.05),拔管前D组SBP较P组明显下降(P<0.01)。各组气管插管时间无明显差异。D组MV时间较P、M组均有所下降(P<0.01)。患者对带气管插管期间的睡眠评价,以D组最为满意(P<0.05)。结论 DMED用于OSAS患者术后镇静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增加睡眠满意度。
郭剑颖邓群郭旭升刘双庆张玉红何忠杰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