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惠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地域及专业分布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地域和专业分布状况,为临床试验的实施提供有益的信息。方法: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005-2013年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的公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认定403家临床试验机构的2 982个专业科室。从地域看,列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前10位的省份中,有8个是东部省份,其中以北京、上海、广东等最多;省会城市的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远高于非省会城市,占全部临床试验机构的80%。从专业看,列专业科室数量前10位的省份中,有7个是东部省份;西医专业科室数量占全部总认定数量的79.3%,中医专业仅占20.7%;心血管、消化、呼吸、肿瘤等专业分别认定252、227、225、213家,居各认定专业的前列。结论:应鼓励医疗机构参与临床试验机构的认定,增加临床试验机构和某些专业科室的认定数量;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平衡地区差异;出台有关政策引导一些专业的认定数量,做到统筹兼顾,平衡临床试验机构资源。
- 张华吉邹艳惠
-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 监测基础阻抗变化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
- 2023年
- 目的探究通过监测基础阻抗变化辅助损伤指数(LS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应用LS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病例50例为对照组。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入选符合房颤射频消融适应证患者50例为研究组,初始消融仍按对照组模式,术中监测每个消融点的基础阻抗变化,如10 s内基础阻抗下降>5Ω,或消融点完成后阻抗下降不足10Ω,调整消融参数再次消融。如5 s内阻抗下降>15%或升高,立即终止消融。比较两组消融效果、随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PVI消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消融点的基础阻抗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两组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率,6个月和1年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通过监测阻抗优化手术,无气爆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5次气爆,其中1例气爆后出现心包压塞,发生气爆消融点的基础阻抗下降率均>20%,前5 s内下降均≥15%。结论监测基础阻抗变化可辅助LSI指导房颤消融术中每个消融点的消融终点,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 安佰富张雪莲崔文章邹艳惠白玫王鑫孟繁宇孙东旭孙悦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杨梅苷对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2
- 2013年
-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再狭窄,而血管内皮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早期斑块生成的始动因素。大量研究己证明氧化应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关系。杨梅苷(myricitrin,五羟基黄酮-3-鼠李糖,Myr)为天然多酚羟基黄酮苷类黄酮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杨梅的果实、树皮、树叶和藤茶、蛇葡萄属植物及龙眼叶等其他多种天然植物中,文献报道杨梅苷具有抗氧化、扩张血管作用,并能阻断MAPK/P38信号通路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具有较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开发价值。但是,杨梅苷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尚未见报道。
- 孙桂波秦蒙罗云潘瑞乐孟祥宝王敏邹艳惠孙晓波
- 关键词:杨梅苷ROS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
- 冠心病患者CD14基因多态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基因多态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应用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患者CD14基因进行测定,同时检测患者体内Hs-CRP水平,并分析CD14基因多态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分析CD14基因的酶切图像结果以及基因型,结果显示:CD14基因(-260)多态性PCR扩增片段的大小为560 bp。对120例患者的基因型进行统计,主要基因型为TT、TC、CC,患者例数依次为53例(44.2%)、41例(34.1%)、26例(21.7%),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D14基因(-260)CT的多态性与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LDL-C、HDL-C、TC、T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TC、CC各基因型患者的Hs-CRP的血浆水平分别为(4.5±2.0)、(2.1±1.0)、(2.9±1.1)mg/L,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纯合子的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最强烈,因此CD14基因变异与超敏C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 邹艳惠刘颖李默郁陈立涛张雪莲
- 关键词:冠心病CD14基因多态性HS-CRP
- 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高功率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低功率长时程(LPL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HPS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损伤指数(LSI)控制每个消融点终点,前壁和底部LSI 4.5~5.5,后壁和顶部LSI 4.0~4.5,观察两组双侧肺静脉电位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手术即刻成功,研究组肺静脉电隔离(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的比例较高,研究组空白期内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HPSD房颤消融模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且安全有效。
- 张雪莲安佰富崔文章张广成邹艳惠刘宗武白玫王鑫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内s CD4、CRP、vWF的水平,探究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AMI组s CD14、vWF、CRP水平分别为(12.24±8.23)μg/mL、(175.25±35.91)%、(10.35±6.15)mg/L,明显高于UA组(9.15±7.58)μg/m L、(153.66±35.91)%、(6.51±4.28)mg/L,但两组间数值差异无统计这意义(P>0.05),而AMI组与UA组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P<0.05);将s CD14与血浆vWF、CRP间行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结果发现,s CD14与v WF、CRP之间皆有直线关系(t=0.57、0.31,P<0.05)。结论sCD14的提高可以导致vWF、CRP的升高,前者可以增强体内炎症反应,并使斑块破裂,后者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 刘颖邹艳惠李默玉陈立涛张雪莲王鑫白玫张广成
- 关键词:可溶性CD14冠心病内皮细胞
- 主动脉瓣返流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探讨
- 2007年
- 邹艳惠张广成崔文章杨愚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
- 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79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雷米普利、利尿剂等口服;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以及BNP、EV、AV、E/A比值、EDT和IRT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无论在心功能改善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和BNP测定值上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明显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心脏舒张指标,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 邹艳惠张亮王鑫崔文章刘和平
-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左卡尼汀注射液多普勒超声BNP
- 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主要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钾、血压水平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血钾、血糖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血压方面,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
- 邹艳惠
- 关键词:吲达帕胺依那普利联合用药糖尿病高血压可行性
- 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相关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溶栓治疗的效果及使用性。方法临床对该院收治的60例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并将动脉未溶通患者定为对照组,而将动脉溶通患者定为观察组,并观察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结果年龄≤74岁患者溶通率要高于>74岁患者,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7 h患者溶通率高于>7 h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部位也是影响溶通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溶栓时间以及心肌梗死部位等原因,因此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影响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以达到保证治疗效果的目的。
- 邹艳惠
-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