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
- 白玫
- 关键词:左卡尼汀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 替米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该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9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在降血脂方面替米沙坦优于缬沙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白玫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替米沙坦
- 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高功率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压力监测技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HPSD)射频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行低功率长时程(LPL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HPSD模式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60例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损伤指数(LSI)控制每个消融点终点,前壁和底部LSI 4.5~5.5,后壁和顶部LSI 4.0~4.5,观察两组双侧肺静脉电位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手术成功率。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手术即刻成功,研究组肺静脉电隔离(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的比例较高,研究组空白期内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1年复发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HPSD房颤消融模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X线曝光时间,且安全有效。
- 张雪莲安佰富崔文章张广成邹艳惠刘宗武白玫王鑫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监测基础阻抗变化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
- 2023年
- 目的探究通过监测基础阻抗变化辅助损伤指数(LS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应用LSI指导房颤射频消融病例50例为对照组。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入选符合房颤射频消融适应证患者50例为研究组,初始消融仍按对照组模式,术中监测每个消融点的基础阻抗变化,如10 s内基础阻抗下降>5Ω,或消融点完成后阻抗下降不足10Ω,调整消融参数再次消融。如5 s内阻抗下降>15%或升高,立即终止消融。比较两组消融效果、随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PVI消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PVI一次性单圈隔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透视X射线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消融点的基础阻抗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发现,两组术后空白期内复发率,6个月和1年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通过监测阻抗优化手术,无气爆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5次气爆,其中1例气爆后出现心包压塞,发生气爆消融点的基础阻抗下降率均>20%,前5 s内下降均≥15%。结论监测基础阻抗变化可辅助LSI指导房颤消融术中每个消融点的消融终点,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 安佰富张雪莲崔文章邹艳惠白玫王鑫孟繁宇孙东旭孙悦
-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2组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共8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变化。结论2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表明阿托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 白玫张雪莲张广成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炎症C反应蛋白
- 雄激素水平与男性老年心力衰竭相关性
- 2008年
- 白玫张广成张雪莲
- 关键词:雄激素水平老年男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两组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共8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 白玫张广成张雪莲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炎性反应C反应蛋白
- 特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7
- 2013年
- 单形性室性早搏(VPC)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常规的质量手段之一。对于频发室早,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或患者不耐受药物治疗的室早,射频消融术已逐渐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病例资料,探讨其起源部位、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评价。
- 张雪莲张广成王鑫白玫刘和平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 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内s CD4、CRP、vWF的水平,探究可溶性CD14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AMI组s CD14、vWF、CRP水平分别为(12.24±8.23)μg/mL、(175.25±35.91)%、(10.35±6.15)mg/L,明显高于UA组(9.15±7.58)μg/m L、(153.66±35.91)%、(6.51±4.28)mg/L,但两组间数值差异无统计这意义(P>0.05),而AMI组与UA组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P<0.05);将s CD14与血浆vWF、CRP间行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结果发现,s CD14与v WF、CRP之间皆有直线关系(t=0.57、0.31,P<0.05)。结论sCD14的提高可以导致vWF、CRP的升高,前者可以增强体内炎症反应,并使斑块破裂,后者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 刘颖邹艳惠李默玉陈立涛张雪莲王鑫白玫张广成
- 关键词:可溶性CD14冠心病内皮细胞
- 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及干预治疗被引量:12
- 2008年
- 心肌梗死患者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在心肌梗死后近期猝死的发生率最高。为了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存活率,临床研究一直在寻求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并根据这些有效的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心率震荡(HRT)是指发生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出现短暂的心率波动现象,反映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已有临床试验证实了HRT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HRT的两个评价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与心脏射血分数(LVEF)相似,可作为心肌梗死高危猝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汪捷猛张雪莲白玫刘和平
-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心率震荡干预治疗心脏射血分数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