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干扰素α-1b、白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调节作用的协同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白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简称"干白沙"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调节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收治的初治或复发/难治性或行维持治疗的且自愿接受"干白沙"方案治疗的68例AML患者,采集患者用药前1天及规范用药3个月后的晨起空腹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颗粒酶B及穿孔素表达水平;微量样本多重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浆中VEGF、IFN-γ、TNF-α、IL-6等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照组为35例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CD4+/CD8+、NK细胞比例、NK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者低,外周血血浆中VEGF、IL-6及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白沙"方案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比例、NK细胞比例、NK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较用药前升高,外周血血浆中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3+CD4+及CD3+CD8+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浆中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白沙"方案可提高外周血CD4+/CD8+比例及NK细胞比例,增加NK细胞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表达,促进IFN-γ的产生并减少VEGF的分泌,这可能增强AML患者机体抗肿瘤能力。
- 米瑞华陈琳周亚兰李冬贝刘莎汪小姣刘佳王敏芳马晓苗李志春赵红勉徐禹林陈淑霞杨海平郭志强栾春来郭淑利宋庆林魏旭东
- 关键词:髓系白血病干扰素白介素-2沙利度胺免疫调节
- 利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低剂量或标准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阳地区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R/R B-NHL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来那度胺剂量,分为低剂量组(n=72)和标准剂量组(n=3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淋巴细胞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CR、PR、SD、PD、OR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与标准剂量组患者的1年PFS、1年OS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和4个周期后,两组CD3^(+)阳性、CD4^(+)阳性和CD4^(+)/CD8^(+)T双阳性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低剂量与标准剂量来那度胺治疗R/R B-NHL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耐受可。
- 栾春来陈杰甫杨晓利郭志强史莹莹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
- 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L-8、IL-10、TNF-α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其血清IL-8、IL-10、TNF-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Hp阳性组)、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38例(Hp阴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分别测定HP阳性患者以及Hp阴性患者的血清IL-8、IL-10、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组血清IL-8、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8、IL-10、TNF-α水平明显升高,HP可通过以炎症细胞因子IL-8、IL-10、TNF-α为介导的致病环节参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过程。
- 郭志强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幽门螺旋杆菌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缺铁性贫血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蔗糖铁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IDA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药物组,观察两种方法对纠正缺铁、改善贫血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铁蛋白(Fe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静脉组Hb、Fer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组有12例(40.0%)发生胃肠道反应。结论静脉用蔗糖铁可作为IAD患者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口服铁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郭志强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蔗糖铁
- 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7例多发性骨髓瘤均采用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治疗。沙利度胺的起始剂量为100mg/d,每周增加50mg,直至剂量增加至200mg/d。干扰素为300万单位/d,隔日1次。21d为1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根据血象、血清M蛋白、骨髓瘤细胞等指标来判断疗效,分为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结果部分缓解14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82.35%。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便秘、头晕、心动过缓和发热,但都能耐受。结论VAD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干扰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疗效高和耐受性好的优点,值得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推广。
- 秦福丽郭志强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VAD方案沙利度胺干扰素
- H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HAG方案组),对照组(HA方案组)16例,完成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 (PR)7例(35.00%),血液学进步(HI)伴骨髓缓解(MCR)3例(12.5%),无效2例(10.00%)。对照组患者16例临床有效10(61.25%),其中完全缓解(CR)3例(18.75%),部分缓解(PR)5例(31.25%),血液学进步(HI)伴骨髓缓解(MCR)2例(12.50%),无效6例(3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可以耐受的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 HAG治疗高危MDS,安全有效,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郭志强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
- CAG与FLAG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CAG与FLAG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或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CAG组和FLAG组各27例。CAG组患者均给予CAG化疗方案进行治疗,FLAG组患者均给予FLAG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CAG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FLAG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2.96%,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患者的感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LAG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液毒性反应、肝损伤以及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与FLAG方案均是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案,并且CAG方案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郭志强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CAGFLAG
- K562细胞冻融液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锚连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 2005年
- 郭志强秦福丽
-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K562细胞蛋白表达血管内溶血全血细胞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厄贝沙坦对78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效果。方法将78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用随机分为2组,在综合疗法控制血糖基础上,对照组26例口服厄贝沙坦150mg/d,治疗组52例口服厄贝沙坦150mg/d,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IU/d,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结果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UAER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其对照组(P<0.05);2组在SCr、BUN、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的治疗有明显效果,有效率治疗组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69.23%(P<0.05),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血糖均无影响。
- 郭志强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厄贝沙坦低分子肝素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