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美南

作品数:72 被引量:298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阻塞性
  • 36篇睡眠
  • 36篇睡眠呼吸
  • 34篇睡眠呼吸暂停
  • 33篇阻塞性睡眠
  • 3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7篇综合征
  • 17篇低氧
  • 16篇睡眠呼吸暂停...
  • 16篇阻塞性睡眠呼...
  • 16篇呼吸暂停综合...
  • 13篇通气
  • 13篇综合征患者
  • 11篇慢性
  • 10篇低通气
  • 10篇低通气综合征
  • 10篇睡眠呼吸暂停...
  • 10篇睡眠呼吸暂停...
  • 10篇呼吸暂停低通...

机构

  • 69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学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神经病...
  • 1篇天津市河东区...

作者

  • 72篇郭美南
  • 51篇陈宝元
  • 44篇曹洁
  • 35篇王彦
  • 20篇董丽霞
  • 17篇冯靖
  • 13篇赵海燕
  • 12篇朱宝玉
  • 12篇周宁
  • 9篇陈光瑾
  • 7篇郭仓
  • 7篇梁东春
  • 7篇王杰
  • 6篇张静
  • 5篇张兴林
  • 5篇韩晋英
  • 5篇于枚
  • 5篇王燕
  • 5篇李范
  • 4篇杜文彬

传媒

  • 1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1篇天津医药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第三届全国睡...
  • 2篇中国睡眠研究...
  • 2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河北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清醒时吸气肺功能变化被引量:5
2000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由于夜间反复发生上气道狭窄或阻塞使呼吸出现浅慢或暂停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及临床多系统病生理改变的一组综合征。鼾症是OSA的先兆。许多学者通过多种方法已经证实,夜间OSA患者存在上气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引起夜间睡眠时通气量下降,致肺功能异常。本文对15例正常人、15例鼾症、32例OSA患者的呼气一秒率占用力呼气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深吸气量(IC)、50%肺活量最大呼、吸流速比(E50/150)、用力吸气一秒率(FIV1)等项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曹洁陈宝元郭美南董丽霞李玲艳王彦朱宝玉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功能试验肺功能
问卷表对OSAS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筛查价值。方法疑似OSAHS的10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学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并行多导睡眠监测(P...
张兴林陈宝元王彦郭美南周宁王杰
内皮细胞在不同间歇缺氧方式时核因子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传代细胞株 ECV304在不同间歇缺氧(IH)程度、频率、时段和恢复时段下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方法在自制细胞培养舱中程控产生预置的 IH/ROX(再氧合)暴露环境,将 ECV304细胞暴露于该环境共60次循环。暴露时按 IH/ROX 时段将细胞分为11组,每组样本数为12。A 组:采用21%O_2 15 s/21%O_2 3分钟45秒(即间歇正常氧)方案;B 组:置于标准孵箱中不加暴露(标准孵育);C 组:采用1.5%O_215 s/21%O_2 3分钟45秒方案;D 组:采用10%O_2 15 s/21%O_2 3分钟45秒方案;以下固定 IH 方案为1.5%O_2 15 s 和 ROX 程度21%O_2不变,IH/ROX 循环频率分别为12次/h(C 组)、9次/h(E 组)、6次/h(F 组)、20次/h(G 组)和40次/h(H 组);Ⅰ组:采用1.5%O_230 s/21%O_23分钟45秒方案;C组完成暴露后放回标准孵箱中60 min 为 J 组,120 min 为 K 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细胞表面 ELISA 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总 NF-κB水平和细胞表面 ICAM-1浓度,并测定总蛋白含量。结果 C 组 NF-κB和 ICAM-1水平分别为(0.82±0.28)、(1562±56)pg/ml,A 组分别为(0.37±0.07)、(768±80)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 值分别为225.00、176.04,P 分别<0.01、<0.05);D 组分别为(0.66±0.22)、(1113±76)pg/ml,与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值分别为25.00、0.00,P 均<0.01);Ⅰ组分别为(0.45±0.16)、(1155±19)pg/ml,与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值分别为27.00、0.00,P 均<0.01);同时 C 组的 NF-κB和 ICAM-1水平在 C、E、F、G 和 H 这5个不同 IH 频率组的比较亦是相对最高的(X^2分别为35.63、56.89,P 均<0.01);J 组 NF-κB水平[(0.6233±0.0534)]与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36.00,P>0.05),而 K 组 NF-κB水平[(0.3050±0.0013)]与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234.00,P<0.01)。结论 IH/ROX 可对内皮细胞造成程度依赖的炎性损伤且不易恢复,中度频率的 IH/ROX 将选择性激活细胞炎性通道,而过高频率�
冯靖陈宝元郭美南曹洁赵海燕梁东春左爱军
关键词:细胞低氧核因子Κ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不同间歇低氧与持续低氧模式家兔在体颈动脉体和颈总动脉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建立不同间歇低氧(IH)程度、IH时间和再氧合(ROX)时间以及持续低氧(CH)模式家兔在体颈动脉体和颈总动脉模型。方法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单片机,在串口通讯协议驱动下,由下位机芯片控制不同氧分压(PO2)灌注液的灌注过程。4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家兔(2.5~3.0kg)复合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游离右侧颈总动脉和窦神经(CSN),显露CSN化学感受性神经细束并安放电极记录CSN传入活性。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向心端血流,并向右侧颈总动脉远心端内插入导管,经蠕动输液泵交替灌注以发泡法预平衡的灌注液(2mL/min)。灌注低氧灌注液,而后再灌注正常氧灌注液,交替往复形成IH/ROX循环,从而在颈总动脉内模拟出睡眠呼吸暂停状态的不同IH模式IH/ROX暴露情况;或持续灌注低氧液以模拟CH暴露情况。监测颈动脉体CSN传入活性,完成暴露后游离收集颈动脉体和插管远心端的颈总动脉及其分叉作为标本。结果正常氧灌注时CSN化学传入细束的基线频率为(0.17±0.03)次脉冲/s(impulse/s),平均波幅为(46.2±4.4)μV;低氧灌注时传入频率为(0.64±0.09)impulse/s,平均波幅为(87.4±6.6)μV;正常氧灌注液的PO2约为(139±1.5)mmHg,而IH灌注液的PO2约为(35.2±1.3)mmHg。结论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不同IH和CH模式时颈动脉体和颈总动脉多种神经和生物化学变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冯靖崔林阳陈宝元郭美南曹洁孙蓓
关键词:间歇低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颈动脉体颈总动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日间血氧与夜间低氧的关系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常见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患,患者因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导致反复发作的缺氧,严重缺氧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我们旨在通过观察日间清醒状态下的血氧变化,探讨日间血...
王彦曹洁陈宝元郭美南董丽霞
文献传递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探讨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道气综合征(OS- AHS)合并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根据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血压测量和病史采集,将93例患者分为OSAHS血压正常组(...
陈宝元张静韩晋英曹洁郭美南王彦
文献传递
不同频率间歇低氧暴露后兔颈动脉体的炎症状态和窦神经传入活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建立不同间歇低氧/再氧合(IH/ROX)模式家兔颈动脉体在体模型,探讨不同频率IH/ROX暴露后家兔颈动脉体的炎症状态、内皮素水平和颈动脉体窦神经传入活性。方法49只成年雄性大耳白家兔(2.5~3.0kg)分为7组,每组7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右窦神经,窦神经去包膜显露髓鞘,游离化学感受性神经细束记录窦神经传入活性。结扎近心端,远心端内插入导管,经程控蠕动泵交替灌注以发泡法预平衡的低氧灌注液和(或)正常氧灌注液,在右侧颈总动脉内模拟睡眠呼吸暂停模式IH/ROX暴露条件或持续低氧条件。按灌注频率分组为:间歇正常氧组(21%O2,15S;21%O2,1min45S)、10次/h组(21%O2,5min45S)、30次/h组(21%02,1min45S)、50次/h组(21%O2,57s)、60次/h组(21%O2,45s)、90次/h组(21%O2,25S),均反复灌注60次;持续低氧组:间歇正常灌注1h45min,随后给予5%O2持续15min。静置30min,采集窦神经传入活性频率(ChargeF),游离收集右侧颈动脉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颈动脉体裂解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并标准化。整体比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比较用TamhaneT2法。结果随着间歇正常氧频率增加,IL-6、内皮素-1和ChargeF整体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F=25601.39,2390.48,6945.84,均P〈0.05),50/hr组IL-6、内皮素-1和ChargeF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且ChargeF与IL-6和内皮素-1相关(r=0.736,0.757,均P〈0.05);而组间IL-6、内皮素-1和ChargeF水平差异不明显。随着间歇低氧频率增加,HIF-1水平逐渐增加(F=5241.10,P〈0.01),持续低氧组HIF-1水平最高。VEGF水平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趋势(F=5931.30,P〈0.05),持续低氧组VEGF水平增加最明显。�
冯靖陈宝元崔林阳王宝利刘春霞陈攀峰郭美南董丽霞李硕
关键词:颈动脉体颈动脉窦交感神经系统
睡眠评价量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初筛诊断意义被引量:37
2002年
目的 探讨睡眠评价量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的临床初筛诊断意义。方法 对 4 2例鼾症、189例OSAS患者 (轻度 5 0例、中度 6 2例、重度 77例 )分别行睡眠评价量表 (ESS)问卷调查并判断嗜睡评分 (EP) ,然后行多导睡眠仪 (PSG)检查。依据PSG检查将嗜睡评分与相关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鼾症、各组OSAS患者EP评分、夜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 (AHI)指数、睡眠结构有明显差异 ,且EP与AHI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4 4 ,P <0 0 1)即OSAS病情越重 ,EP评分越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鼾症 83% (35 /42 ) ,轻度OSAS 90 % (45 /5 0 ) ,中度OSAS 79% (49/6 2 ) ,重度OSAS 82 %(6 3/77)。结论 EP评分基本与病情相符 ,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用睡眠评价量表作为临床OSAS的初筛检查 ,尤其是在基层医院。
曹洁陈宝元董丽霞郭美南王彦于枚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结构OSA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乳酸与血气变化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朱宝玉陈光瑾郭美南郭仓杜文彬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乳酸血气
类风湿病患者早期运动心肺功能变化被引量:1
1999年
类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患,累及全身的结缔组织和血管。肺脏血管和结缔组织丰富,故类风湿病患者也常引起肺部病变。我们对类风湿因子阳性但肺部X线、心电图和普通肺功能均正常的早期类风湿患者,进行了运动心肺功能试验检查,以了解该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早期...
朱宝玉魏蔚陈光瑾曹书通冯玲曹洁郭美南杜文彬郭仓
关键词:类风湿病运动心肺功能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