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胜忠
- 作品数:25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大学生心理和谐内隐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和谐内隐观的构成及其在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以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学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形容词调查表,然后进行正式调查。结果①因素分析发现,心理和谐内隐观各因素贡献率在1.28%~28.86%之间,解释了总方差的63.99%,各因素的题项数在1~13个之间,题项内因素最高负荷为0.784,最低负荷为0.404;②对各因素进行MANOVA分析发现,大学生心理和谐内隐观在年级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3.502,P<0.05),在性别(F=0.235,P=0.628)、专业(F=1.293,P=0.256)等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对心理和谐这个概念的认识主要有如下17种理解:坦诚重情谊、沉着自制、积极乐观、淡定、宽容、合群易相处、热情、奋斗进取、爱社会、自我健康、知足、平衡、信任、豁达、爱家庭、理智性、独立,并且,对这个概念的认识受年级高低的影响。
- 武宝军巩彦斌郭胜忠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和谐内隐观
- 团队自反研究评介与反思被引量:2
- 2008年
- 自20世纪90年代团队自反的理念提出至今,有关团队自反的理论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无论是理论文献还是实证研究均表明,团队自反不仅有利于改善团队效能,而且对团队创新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回顾分析认为,以往研究缺乏对样本追踪的动态分析,且存在评价方法单一、测量工具不完善等问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 郭胜忠王有智
- 关键词:团队效能团队创新
-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探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新途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形式多样,具有展示和检验、评定和激励、示范和导向等功能。从心理学角度看,胜任力结构模型、评价中心、职业认同分别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的心理学方法的原理、方法和归途。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的模式和思路,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模块,更加客观、全面地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评定和测量;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辅导员职业态度的评定。
- 郭胜忠高朕栋
-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
- 关于“三下乡”加强育人的社会实践基础研究
- 2019年
- 我国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社会实践教育薄弱甚至缺乏,认知与实践的偏差已成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1]。现阶段,国内高职高校还是采取自主模式,既不科学又不均衡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理论知识建立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实践育人内涵、目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今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 同超白广余袁强郭胜忠
-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
- 有关《安全生产法》的修订对安全科学类大学生的就业影响——以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为例
- 2019年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最具代表性的举措就是2014年有关《安全生产法》的修订,自此,安全工程专业也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热门专业。本文主要就2014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的新增条例对安全科学类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展开研究。在安全科学类大学生所遇到的就业问题上,逐一列举并深刻剖析新增亮点条例,研究其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存在的一些缺陷,并对依然存在的一些就业问题给与应对措施和方案。
- 袁刚张弦黄宇婧郭胜忠
- 关键词:就业形势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养成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的主力军,发挥着具有主导性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形成能力养成的良好机制是职业化建设的关键。本文回顾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历程,从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入手,系统阐述了职业能力养成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措施,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 高朕栋郭胜忠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
- 高校学生心理委员设置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学生心理委员制度弥补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为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文章首先陈述了我国现行学生心理委员制度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健全心理委员制度、保持心理委员工作长效性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 郭胜忠高朕栋高欣
- 关键词:学生心理高校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性
- 大学生宜人性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在宜人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五人格宜人性分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感恩问卷对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宜人性显著预测领悟社会支持(β=0.37,P<0.001),宜人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预测感恩(β=0.15、0.55,均P<0.001),宜人性、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显著预测心理幸福感(β=0.18、0.45、0.29,均P<0.001)。领悟社会支持在宜人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感恩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宜人性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也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
- 连灵郭胜忠
- 关键词:心理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感恩
- 脑力负荷及其评定
- 2009年
-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脑力负荷研究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脑力负荷评定的关注。对近年来脑力负荷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 孙雪松郭胜忠
- 关键词:测量技术
- 低头族性格优势的识别与持续幸福感的培育
- 2017年
- 如今,“低头族”一词正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语。“低头族”是指那些在走路、乘坐交通工具或吃饭时,几乎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自娱自乐的人。“低头族”的出现,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低头族”行为除了有身体健康、人身安全方面的隐患外,还出现了人际关系退化、情感危机、内心空虚等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手机不在身边,很多人还会变得莫名的焦虑烦躁。过度沉溺在虚拟的手机世界里,实际上会使人变得更加孤独,幸福感会随之降低。
- 连灵郭胜忠
- 关键词:焦虑烦躁情感危机自我价值人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