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海卫

作品数:37 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摄食
  • 6篇营养级
  • 6篇植物
  • 6篇食物组成
  • 6篇食性
  • 6篇浮游植物
  • 5篇摄食强度
  • 5篇摄食习性
  • 5篇习性
  • 5篇夏季
  • 4篇鱼礁
  • 4篇鱼卵
  • 4篇稚鱼
  • 4篇生态
  • 4篇群落
  • 4篇人工鱼礁
  • 4篇海域
  • 3篇休闲
  • 3篇生态型
  • 3篇生物量

机构

  • 27篇浙江省海洋水...
  • 9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浙江海洋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宁波大学

作者

  • 37篇金海卫
  • 19篇潘国良
  • 14篇周永东
  • 13篇徐汉祥
  • 11篇王伟定
  • 10篇张亚洲
  • 9篇薛利建
  • 6篇蒋日进
  • 6篇朱增军
  • 5篇徐开达
  • 5篇李振华
  • 5篇张洪亮
  • 5篇虞宝存
  • 4篇贺舟挺
  • 3篇许文军
  • 3篇郭爱
  • 2篇余方平
  • 2篇姚海富
  • 2篇朱文斌
  • 2篇卢占晖

传媒

  • 10篇浙江海洋学院...
  • 9篇海洋渔业
  • 3篇现代渔业信息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第十届长三角...
  • 1篇第五届浙江省...
  • 1篇全国菜篮子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岱衢洋周年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分析了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岱衢洋4个航次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丰度分布进行了调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经初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0属116...
李振华张亚洲周永东金海卫王伟定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年变化
花粉活性物质在中国对虾配合饵料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金海卫洪良赠张贵后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花粉配合饵料对虾
东海和黄海南部细条天竺鲷的摄食习性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细条天竺鲷(Apogonlineatus)样本,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营养级及其季节与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和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细条天竺鲷最主要的食物种类,它们的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分别为46.08和37.46,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7.90和21.98,个数百分比分别为27.80和12.80。磷虾、十足类、端足类、鱼类和糠虾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不同季节和体长组食物类群的个数百分比及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均极显著,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替代也非常明显。细条天竺鲷的总空胃率14.01%,胃饱满系数最高76.69‰,平均11.26‰。胃饱满系数的季节差异极显著,而体长变化不显著。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春夏秋冬逐次提高。不同体长组的多样性指数以41~50 mm体长组最高,然后逐次降低;均匀度则呈现出先随个体的生长而降低,至体长61~70 mm后趋于稳定的状况。细条天竺鲷的营养级3.39级,春夏秋冬分别为3.31、3.59、3.39和3.33级。研究表明,细条天竺鲷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兼食部分游泳动物;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食物优势度集中;食性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动而变化显著。
金海卫薛利建朱增军潘国良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摄食习性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胃含物样本,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程度及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属浮游动物食性,桡足类是其最主要的食物类群,其%IRI值、质量百分比和个数百分比分别为75.49、16.65和82.72。丽隆剑水蚤(Oncaea venust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e)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七星底灯鱼的重要食物种类。七星底灯鱼食物类群各项指数的季节差异均不显著,而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平均胃饱满指数的季节变化明显;不同体长组的鱼,除食物种类的替代明显外,其余变化均不明显。七星底灯鱼的平均空胃率9.84%,胃饱满指数最高235.14‰,平均19.3‰。食物的多样性指数春夏秋冬依次降低,不同体长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食物的均匀度变化趋势均同多样性指数。七星底灯鱼的营养级为3.41级,春夏秋冬四季的营养级依次为3.45、3.41、3.40和3.39,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金海卫薛利建潘国良朱增军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2009年春、夏季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季节变化均极显著(P<0.001),春季丰度介于8.80~581.19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164.48 cfu/m3;夏季平均丰度介于15.09~1102.07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352.47 cfu/m3;春季生物量介于3.76~569.50 mg/m3之间,生物量为140.16 mg/m3;夏季平均生物量介于16.35~1603.09 mg/m3之间,平均生物量为442.73 mg/m3。春、夏季节间群落结构指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体数、种类数、多样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P<0.001)。
张亚洲金海卫朱增军潘国良
关键词: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
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经济鱼类产卵场浮游动物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2008年4-6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产卵场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45个采样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4-6月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61种,隶属于18类。4-6月的主要优势种类都是中华哲水蚤,各月份优势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生物量在3个月份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6月(454.59 mg/m3)>5月(427.17 mg/m3)>4月(376.64 mg/m3),丰度在3个月份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5月(347 ind/m3)>4月(261 ind/m3)>6月(211 ind/m3)。与此相反,种类数、多样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在3个月份间的差异极显著(P<0.001)。
张亚洲金海卫周永东潘国良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产卵场
浙江中北部沿海人工渔礁拟投放区夏季近底层水生游泳动物组成分析
2008年
通过对浙江中北部海区13个人工渔礁拟投放点的拖网调查,从而获得了各拟投放点的水生游泳动物组成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中北部人工渔礁拟投放区海域共捕获水生游泳动物50种,分别隶属于3门,3纲,14目,34科。其中,鱼类26种,虾蟹类20种,头足类3种,其他甲壳类1种。各类群的资源重量密度指数和资源尾数密度指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P1号站和P7号站。水生游泳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常见种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狼牙鳗鰕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长蛸Octopus variabili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前肛鳗Dysomma anguillare、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刺鲳Psenopsis anomal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等。
潘国良徐汉祥王伟定金海卫徐开达虞宝存
关键词:优势种
东海和黄海南部发光鲷的摄食习性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样本,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及其随季节与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发光鲷摄取的食物种类有72种,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其主要食物种类,磷虾、十足类、端足类、鱼类和糠虾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发光鲷不同季节和体长组食物类群的个数百分比与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均极显著,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替代也非常明显.发光鲷的总空胃率11.63%,胃饱满系数最高118.53‰,平均13.55‰.胃饱满系数的季节差异极显著,而体长变化不显著.发光鲷的营养级3.48级,春、夏、秋、冬4季依次为3.44、3.47、3.53和3.46级;≤50 mm、51~ 60 mm、61~ 70mm、71~80 mm和>80 mm 5个体长组依次为3.42、3.46、3.45、3.47和3.60级.研究表明,发光鲷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食性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动而变化显著.在体长80 mm以前,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游泳动物.体长大于80 mm后,转向底栖生物/游泳动物(虾/鱼)食性.
金海卫薛利建朱增军潘国良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东海区短鳄齿鱼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6°00′~35°00′N,120°00′~126°30′E)"课题调查的渔获样品,对东海区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的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属于浮游动物食性,兼食游泳动物;其主要饵料生物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主要食物种类的优势度随体长段不同而变化,食物种类分化明显,符合"最佳摄食理论";短鳄齿鱼食物种类的季节替代明显,更替率尤以春季为高,达100%,其余三季相对接近;不同区域出现的饵料生物的种类自北而南递增,区域间食物种类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50%,表明短鳄齿鱼食物种类的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又以北部与其他两区的差异最大;短鳄齿鱼的年空胃率为16.34%,不同季节、区域和体长组的空胃率变动幅度也较小;短鳄齿鱼的年平均胃饱满指数为27.13‰,四季呈高低相间分布,并以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与空胃率态势相同,自北而南递增,不同体长组的胃饱满指数差距甚小。
徐开达金海卫卢占晖潘国良朱增军
关键词:摄食生态
浙江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2003年和2004年的夏、秋季对浙江沿岸(27°05′ -30°54′N、121°04′ -123°19′E)50 m等深线(禁渔线附近,下称外侧海域,站号为P1至P20)和10 m等深线(下称内侧海域,站号为1至17)37个采样站大、小潮汛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调查海区被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234种,属19个大类,其中桡足类66种,水母类42种,浮游软体类、端足类和毛颚类各13种,浮游多毛类9种,糠虾7种,介形类和樱虾各6种,被囊类5种,涟虫和磷虾各4种,枝角类3种,另有各种浮游幼体、仔鱼30种及其它。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值分布是:内侧海域为289.9±43.4 mg/m3,大潮汛为258.9±73.6 mg/m3,小潮汛为320.8±47.3 mg/m3;外侧海域为318.9±49.8 mg/m3,大潮汛为390.5±89.1 mg/m3,小潮汛为247.2±41.4 mg/m3。浮游动物的丰度均值分布是:内侧海域为751.2±138.4个/m3,大潮汛为531.8±94.4个/m3,小潮汛为971.5±253.2个/m3;外侧海域为816.8±137.2个/m3,大潮汛为1 041.0±243.8个/m3,小潮汛为592.5±111.8个/m3。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桡足类对浮游动物丰度的贡献最大,其余依次为毛颚类、水母类、被囊类和浮游幼虫,它们是浮游动物组成数量的主要类群。调查海区出现优势度大于0.02的种类有15种,内侧海域有9种,外侧海域有10种,其中有4种是内、外侧海域共有种。就潮汛和纬度而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指数无明显区别,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而单纯度低,群落结构状态良好。但各类指数变幅较大(种类数为16 -55,丰富度为1.73 -6.77,单纯度为0.06 -0.54,多样度为1.67 -4.51,均匀度为0.33 -0.87),表明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不稳定性还存在。根据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和分布特点,可将其划分为近岸低盐、沿岸暖温、近海暖水、暖水广布和热带外海5个生态类型,其中以近海暖水和暖水广布性种类为主要�
金海卫徐汉祥王伟定潘国良虞宝存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