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涛
- 作品数:24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雪旺氏细胞凋亡在TNFRⅠ -/-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I(TNFRⅠ)基因敲除鼠(TNFRⅠ-/-)的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雪旺氏细胞凋亡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周围神经P0蛋白180-199肽段皮下免疫方法分别在TNFRⅠ-/-及野生鼠C57BL/6上制备EAN动物模型;连续观察EAN的发病过程、疾病严重程度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免疫后第22天取2组动物雪旺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Fas及Annexin-Ⅴ(Annexin-Ⅴ+/PI-)在雪旺氏细胞的表达。结果:TNFRⅠ-/-组EAN症状高峰临床评分(1.50±0.19)较野生型组(1.90±0.16)明显减低;TNFRⅠ-/-EAN组雪旺氏细胞Fas阳性表达率为(88.03±1.40)%,野生型组为(94.70±1.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nnexin-Ⅴ(Annexin-Ⅴ+/PI-)在TNFRⅠ-/-组雪旺氏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8.78±0.94)%,野生型组为(13.03±4.15)%,TNFRⅠ-/-组呈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NFRⅠ可能通过增加雪旺氏细胞的凋亡进而引起周围神经损伤而加重EAN的临床症状。
- 金涛祝捷
- 关键词:神经炎雪旺氏细胞CD95
- 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疗效的试剂盒和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疗效的试剂盒和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试剂盒包括检测大脑皮层梗死区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的试剂以及检测上述细胞中TNF‑α表达量的试剂;...
- 陈志国关云谦崔俐祝捷金涛
- 文献传递
- 东菱迪芙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是否能促进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康复。方法 27例G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发病后除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外,静脉给予东菱迪芙首剂10u,并隔日给予5u,连续用药7次,对照组仅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应用Hughes评分标准对不同时间点的临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定期检测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发病180d时Hugh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在发病90d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快。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可能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邓晖金涛杨宇吴江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纤维蛋白原东菱迪芙
- 树突状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基于其亚型和环境信号在诱导炎症或耐受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对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试验中,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治疗潜力。与体外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相比,特异性靶向其表面受体的体内诱导策略表现出更大的前景和优势。本文总结树突状细胞在调节免疫耐受和多发性硬化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并对有潜力作为靶点的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进行梳理,以为耐受性免疫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 刘彩云金涛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免疫疗法
-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前体的氧化修饰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前体氧化修饰水平变化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PD细胞模型组)和对照组。PC12细胞孵育24 h后,实验组加入终浓度10μM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SI(以DMSO溶解),对照组加入DMSO,继续孵育24 h后用于研究。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E染色观察细胞内包含体的形成。提取细胞总蛋白,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后通过2,4-二硝基苯肼(DNP)的衍生步骤将含有羰基的氧化蛋白质标记上。而后通过2D凝胶电泳、Western印迹技术与质谱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前体氧化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细胞模型中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前体氧化修饰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线粒体乙醛脱氢酶前体氧化修饰水平变化可能为PD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 张颖杜丹华金涛高鹏王赞
- 关键词: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氧化修饰
-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相关急性免疫性白质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提高对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相关急性免疫性白质脑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1月收治的1例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相关急性免疫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1岁女性,明确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复发后行D-VPD(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患者第3次应用达雷妥尤单抗后出现双侧肢体麻木伴运动障碍、构音障碍伴一过性运动性失语。头部磁共振成像结果示双侧额叶、顶叶脑白质继发性脱髓鞘改变。给予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上述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和阳性体征恢复正常。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相关急性免疫性白质脑病比较罕见,早期识别和及时停药尤其重要,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获得良好疗效。
- 梁新悦周宏伟刘杉珊徐卫玲金涛靳凤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白质脑病
- S-225双向电泳前脑脊液高丰度蛋白质的预处理
- 金涛孙莉王玉芝祝捷
-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脱髓鞘、轴索变性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所致的炎性反应为主要病理特点。目前,G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也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
- 金涛孙莉张颖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质组
- 40例胃癌术后不同肠内营养输注途径护理体会
- 目的:探讨临床中胃癌术后合理使用营养输注泵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0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营养输注泵及输液...
- 王春荣陈思金涛
- 关键词: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临床护理
- 文献传递
- 慢性前脑缺血致痴呆大鼠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病理学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对比研究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 (VD)大鼠额叶、颞叶皮质、海马及皮质下白质区的病理学变化 ,探讨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病理基础。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致 VD大鼠动物模型 ;通过常规 HE及 L FB染色 ,对比观察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额、颞叶皮质、海马区及皮质下白质的形态学改变 ;应用 HPIAS- 10 0 0高清晰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检测皮质下白质神经纤维脱失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 :缺血 1个月时额、颞叶皮质及海马区以锥体细胞缺血的改变为主 ,逐渐转变为锥体细胞凝固性坏死、变性、脱失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少数大鼠额叶出现梗死灶 ;缺血 1个月起实验组大鼠皮质下白质神经纤维疏松、断裂、脱失 ,且有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的倾向 ;图像分析显示缺血 1个月实验组大鼠脑白质神经纤维脱失 ,出现囊泡样改变并逐渐增重。结论 进行性的额、颞叶皮质、海马神经元退变以及皮质下白质损害是 VD的病理基础 ,且白质区的损害要早于皮质。
- 孙莉张昱邹昕颖金涛吴江姚丽芬
- 关键词:皮质下前脑缺血慢性锥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