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小兵

作品数:48 被引量:21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1篇抑郁
  • 17篇抑郁症
  • 14篇精神分裂症
  • 14篇分裂症
  • 8篇首发
  • 8篇氯氮
  • 8篇氯氮平
  • 8篇老年
  • 8篇老年抑郁
  • 8篇老年抑郁症
  • 7篇血清
  • 7篇首发精神分裂...
  • 7篇细胞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治疗抑郁症
  • 6篇基因
  • 5篇影像
  • 5篇疗效
  • 5篇精神分裂症患...

机构

  • 37篇广州市脑科医...
  • 7篇广州市惠爱医...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州医学院
  • 2篇佛山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肇庆市第三人...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8篇陆小兵
  • 22篇杨东英
  • 14篇童梓顺
  • 11篇杨梦心
  • 6篇郭建雄
  • 6篇宁玉萍
  • 5篇薛士健
  • 5篇孙祺章
  • 5篇吴逢春
  • 5篇沐楠
  • 4篇黄兴兵
  • 4篇党亚梅
  • 4篇刘恩益
  • 3篇李冰
  • 3篇黄鹏
  • 3篇蒋泽宇
  • 3篇黄飚
  • 3篇吴凯
  • 3篇薛立庆
  • 3篇郑东

传媒

  • 5篇中国民康医学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3篇四川精神卫生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新药与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噻奈普汀与丙咪嗪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观察噻奈普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丙咪嗪组(30例)和噻奈普汀组(30例),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剐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从疗后2周~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噻奈普汀组显著低于丙咪嗪组。结论噻奈普汀疗效好,副反应少,适合于老年抑郁症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韩海英陆小兵杨东英沐楠姚建新
关键词:抑郁症老年噻奈普汀丙咪嗪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自杀企图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启动子区的-8396G/C(rs4131347)、第7外显子区的rs7305115 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抑郁症及自杀企图的关系。方法提取105例有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102例无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THP2基因多态性。结果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TPH2 rs4131347、rs73051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与无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TPH2 rs413134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30511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抑郁症有、无自杀企图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有自杀企图患者内的个体携带TPH2 rs7305115基因型AA的频率及等位基因A的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H2基因rs4131347、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抑郁症无明显关联。TPH2基因rs7305115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可能与抑郁症的自杀企图有关联,其可能是抑郁症的自杀企图的保护因素。
郭建雄刘国雄刘恩益陆小兵刘玉平李嘉陈建平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企图TP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病理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并比较,并结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血浆Hcy水平(16.24±7.67μmol/L)高于对照组(10.41±4.51μmol/L),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5μmol/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P<0.05)。Hcy水平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总分呈正相关(r=0.48/0.45,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升高,高Hcy水平与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阴性症状)有关。
杨东英卢芸凌薛立庆陆小兵杨梦心童梓顺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同型半胱氨酸荧光偏振免疫法
首发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目的:本研究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数据,利用大脑灰质形态学及静息态功能指标及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差异,寻找首发、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多模态...
陆小兵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磁共振影像形态测量学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特征分类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精神分裂症(SZ)的分类研究已经被广泛报道,但是之前比较多的研究都是基于单个模态的或者单个特征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自动分类方法,采集了44例SZ患者与56例健康正常人的结构与功能磁共振影像,基于自动解剖标签模板提取了90个感兴趣区域的灰质体积、局部一致性、低频振荡振幅和度中心度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特征。为了降低特征维度,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获取对分类有效的主要特征,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SZ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将4种多模态特征组合起来作为分类特征时,分类准确率达到94.47%,明显优于单独将这些特征作为分类模型的输入特征时取得的分类效果,并且研究发现分类权重最大的脑区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和枕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SZ患者的病理机制与进展规律及实现自动诊断。
张越杨勇哲吴逢春陆小兵宁玉萍杜欣李承炜王凯曦吴凯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益智合剂与利他林联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寻一种较好的治疗儿童多动症 (childhoodhyperkineticsyndrome ,CHS)的方法。方法 :2 10例CHS患儿随机分成益智合剂联合利他林治疗组 (综合组 )、益智合剂治疗组 (中药组 )、利他林治疗组 (西药组 )各 70例 ,并进行 12周的对照观察。用多动指数量表 (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Achenbach)、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总有效率综合组 82 8% ,中药组、西药组分别为 75 7%、74 2 % ;显效率综合组 80 0 % ,中药组、西药组分别为 4 4 3%、4 5 7%。经 χ2 检验 ,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3 31,P <0 0 1) ,进一步运用 χ2 分割法进行 3组间两两比较后 ,综合组与中药组及西药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1=18 98,P <0 0 1;χ22 =17 6 2 ,P <0 0 1) ,其中综合组显效率高。 3组多动指数总分、行为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语文及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3组间两两比较 (采用 q检验 )后发现 ,综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在治疗后的多动指数总分、行为总分、语文及数学成绩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综合组及中药组还能显著改善患儿软神经体征及异常脑电图 ,副反应明显低于西药组 (P <0 0 1)。结?
丁国安余国汉陈顺芬冯容妹关炳波梁绍财黄鹏陆小兵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益智合剂利他林儿童多动症疗效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5-HTTLPR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HTTLPR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99例MOAS加权总分≥4分者为有攻击行为组(攻击组),96例MOAS加权总分0分者为无攻击行为组(非攻击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5-HTTLPR多态性.结果 攻击组的基因型分别为SS 38例、SL 44例、LL17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S 120例、L 78例;非攻击组间的基因型分别为SS40例、SL 39例、LL 17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为S 119例、L7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性别分层后分析,两组间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未见5-HTTLPR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
郭建雄刘恩益肖爱祥蒋泽宇陆小兵林振强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同期疗效比较
2005年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2-10/2004-06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分别采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进行评定。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减分率≥90%为症状消失,60%~89%为显效,25%~59%为好转,<25%为无效。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疗效比较:西酞普兰组症状消失7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0%,有效率为80%;阿米替林组症状消失6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63%,有效率为77%,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汉密顿量表评分比较: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后1,2,4,6周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③安全性:治疗结束时阿米替林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高于西酞普兰组(2.8±2.1,1.1±0.7,P<0.01)。西酞普兰以恶心、口干、嗜睡等副作用为主,且较阿米替林症状轻。阿米替林以便秘、口干、嗜睡、心电图异常、视物模糊等副作用突出,与西酞普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剂,对抑郁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较少,每日一次服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考虑。
杨婵娟陆小兵杨东英童梓顺黄雄
关键词:抑郁障碍西酞普兰阿米替林疗效比较汉密顿抑郁量表
首发抑郁障碍伴躯体疼痛患者的感觉运动区功能改变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技术,探索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异常脑功能活动区域及抑郁症状与躯体疼痛症状的关系。方法对32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16例伴有躯体疼痛、16例不伴有躯体疼痛)进行rs-fMRI扫描。使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分析ReHo在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组与不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组之间差异。结果抑郁障碍伴有躯体疼痛的左侧中央后回和左侧中央前回(感觉运动区)ReHo显著高于不伴有躯体疼痛患者(t左侧中央后回=4.93,P左侧中央后回<0.001;t左侧中央前回=4.57,P左侧中央前回<0.001),且简明疼痛量表(BPI)平均疼痛分与左侧中央后回脑区ReHo值呈正相关(r=0.544,P<0.001)、与左侧中央前回脑区ReHo值呈正相关(r=0.550,P<0.001)。结论感觉运动区局部一致性改变在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中起重要作用。
梁嘉权陆小兵徐彩霞徐彩霞陈海霞陈海霞梁美红吕艳丽周慧周慧
关键词:抑郁障碍疼痛核磁共振成像
基于机器学习的神经精神疾病辅助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神经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神经精神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与传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同,机器学习模型能对神经影像学数据进行个体化预测,发掘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神经精神疾病辅助诊断包含数据预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数据预处理是一种人为的特征工程,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量化特征;机器学习算法包含特征降维、模型训练和模型评估。鲁棒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不同数据集的准确预测,并提供对预测结果贡献大的特征,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神经精神疾病辅助诊断研究进展,从数据预处理、机器学习算法和生物学标记物3个角度进行介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雷炳业潘嘉瑜吴逢春吴逢春宁玉萍陆小兵吴凯
关键词:神经精神疾病神经影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