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武

作品数:20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血管内皮
  • 7篇内皮
  • 6篇血管内皮生长...
  • 6篇血管内皮生长...
  • 6篇内皮生长因子
  • 5篇形态发生蛋白
  • 5篇细胞
  • 5篇骨形态
  • 5篇骨形态发生蛋...
  • 5篇骨形态发生蛋...
  • 4篇成骨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神经病理性疼...
  • 3篇疼痛
  • 3篇缺损
  • 3篇组织工程骨
  • 3篇腺病

机构

  • 17篇济宁医学院
  • 4篇新乡医学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陈国武
  • 19篇孟纯阳
  • 11篇李庆伟
  • 10篇刘洪美
  • 9篇梁啸
  • 7篇张聪
  • 2篇蒋电明
  • 2篇曹贵君
  • 1篇吴同申
  • 1篇张卫红
  • 1篇高峰
  • 1篇田力
  • 1篇安洪
  • 1篇胡侦明
  • 1篇陈月芹
  • 1篇赵俊华
  • 1篇孔祥清
  • 1篇袁硕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MP-2/VEGF基因修饰MSCs转染多孔n-HA/PA66修复骨缺损
孟纯阳刘洪美李庆伟曹贵君陈国武袁硕
外伤、肿瘤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大块骨缺损的修复,始终是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骨缺损的传统治疗包括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移植等,但每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要。近10年来,随着组织工程三大支柱...
关键词:
关键词:骨缺损修复
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胸腰椎骨折早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PLC损伤胸腰椎屈曲分离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3—62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病情稳定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根据骨折移位的程度及韧带损伤的类型行后外侧和(或)椎体间自体植骨。观察术前、术后3d、随访末期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5~51个月(平均26.5个月)。骨折复位满意,分离的后部结构闭合。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善20.6%(P〈0.01);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善10.60°(P〈0.01)。术前有神经损伤的8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感觉评分较术前平均改善20.7%(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术前改善30.9%(P〈0.01)。CT三维重建示植骨全部骨性愈合;患者无局部疼痛及内固定物断裂。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PLC损伤的胸腰椎屈曲分离型骨折短期疗效满意,钉棒固定可以达到满意复位、骨折失稳脊柱的三柱即刻稳定;充分植骨是获得永久性稳定的保障。
曹贵君孟纯阳张卫红孔祥清高峰吴同申陈国武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
临床剂量浓度透明质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及过表达VEGF165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临床剂量浓度透明质酸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lt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对其生长、旁分泌和过表达VEGFl65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细胞生长曲线测定与细胞分泌VEGFl65水平测定均分为4组:A组(DMEM/F12),B组(HA),C组(HA+Ad—VEGF165),D组(Ad—VEGF165),每组6个复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和流式细胞术并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取第3代BMSCs做为实验对象,Ad—VEGF165转染BMSCs后和或与HA复合培养6h,然后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VEGFl65分泌水平变化。[结果]各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差异和变化;C组与D组细胞生长曲线OD值在第1~5d均高于A组与B组;A组(34.524-2.13)与B组(34.90±1.78)均有较低水平的旁分泌VEGF65蛋白,而Ad—VEGF165转然后的C组(1487.29±36.08)与D组(1474.48±49.13)VEGF165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A组、B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剂量透明质酸钠对BMSCs生长、增殖、旁分泌及过表达VEGF165蛋白无明显影响。
张聪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梁啸孟纯阳
关键词:透明质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修复兔桡骨缺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BMP2/hvEGF165)双基因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6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作15mm双侧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各组20只,根据双侧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各大组分2小组,共6组。A1组:左桡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为空白对照组;A2组:右桡骨缺损处单纯植入n—HA/PA66人工骨材料;B1组:左桡骨缺损处植入hVEGF165/BMscs/n—HA/PA66人工骨材料;B2组:右桡骨缺损处植入BMP2/BMSCs/n—HA/PA66人工骨材料;C1组:左桡骨缺损处植入BMSCs/n—HA/PA66人工骨材料;C2组:右桡骨缺损处植入hBMP2/hVEGF165/BMscs/n—HA/PA66人工骨材料。分别于2,4,8,12周行x线片、HE和Masson染色观察桡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c2组术后8周x线片、HE和Masson染色显示移植部位有大量软骨形成,且在边缘有大量骨组织生成,术后12周可见组织材料被外层骨组织包裹,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其他组(P〈0.05);且术后各时相点C2组血管数目均优于其他组(P〈0.05),B1组各时相点血管数均多于B2组(P〈0.05),且两组明显多于A2、c1组(P〈0.05);A2与c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MP2/hVEGF165双基因转染BMSCs复合多孔n—HA/PA66具有明显提高修复兔桡骨干缺损的作用。
管大凡刘洪美张聪李庆伟陈国武梁啸孟纯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骨缺损
柳氮磺胺吡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镇痛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FZ)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对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Sham)组、CCI组与SFZ组。建立大鼠CCI模型,按65 mg·kg-1灌胃(ig)给予SFZ,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及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变化。采用RT-q PCR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结果:CCI组MWT值与Sham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SFZ组MWT值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CCI组Iba-1和GFA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5);SFZ组Iba-1表达水平与CCI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SFZ组GFAP表达水平低于CCI组(P<0.05)。CCI组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与Sham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SFZ组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较CCI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SFZ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从而缓解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马龙飞陈国武陈明台王丽娜刘代强孟纯阳
关键词:柳氮磺胺吡啶神经病理性疼痛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炎症因子
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对临近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共146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5例,又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PVP组42例、PKP组23例,采集入院时、入院后3 d、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ODI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入院时、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和MRI指数,将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汇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PVP组和PKP组均能早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卧床时间、治疗满意度高,但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析,PVP组和PK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及MRI指数的比较中发现,PVP组和PKP组较保守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和PKP组较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KP组较PV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均可加速相邻椎间盘退变,且后者影响更为显著。
田力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间盘退变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梁啸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纳米网孔n-HA/PA66/成骨细胞/VEGF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背景:临床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鉴于我国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出现,骨缺损修复必将面临更大挑战。骨折部位的再血管化已被公认为是影响骨缺损修复的最关键因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
陈国武
关键词:纳米PA66成骨细胞组织工程骨
VEGF165过表达对BMP2成骨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促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性作用研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取第3代BMSCs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并作为细胞实验对象,使用Ad-BMP2和Ad-BMP2-VEGF165载体体外转染B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变化;同时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BMP2和VEGF165蛋白的表达。然后,应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液定向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实验分3组:Ad-BMP2-VEGF165转染BMSCs组(Ad-BMP2-VEGF165组),AdBMP2转染BMSCs组(Ad-BMP2组),BMSCs组(对照组)。分别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后7、14、21 d,通过Real-time PCR分析ALP和OC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steocalcin,OC)免疫组化染色来评价各组BMSCs成骨分化潜能的影响。[结果]第3代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99.82%)、CD44(94.14%),低表达CD14(3.11%)、CD34(0.34%);腺病毒转染后第5 h BMP2和h VEGF165蛋白水平表达最高;成骨细胞诱导培养14和21 d后,Ad-BMP2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OC免疫组化和ALP活性表达最高,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表达最弱,与Ad-BMP2-VEGF165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Ad-BMP2与Ad-BMP2-VEGF165转染BMSCs后,均具有明显促进BMSCs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潜能,但Ad-BMP2诱导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说明VEGF165可能对BMSCs成骨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
张聪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梁啸孟纯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细胞
腺病毒载体介导人BMP-2与VEGF-165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特征及增殖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双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对细胞形态特征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只新西兰大白兔抽取骨髓液,分离鉴定获得第3代BMSCs做为实验对象,实验分成4组:Ad-BMP-2-VEGF-165转染组(A组);Ad-BMP-2转染组(B组);AdVEGF-165转染组(C组);BMSCs对照组(D组),每组6个复孔,连测3次。首先,将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获得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其次,转染后1-3d观察转染各组细胞与D组形态和贴壁状况差异变化;再次,ELISA法检测转染各组目的蛋白表达量与D组的差异;最后,MTT法测定1-7d各组细胞增殖曲线,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BMSCs分离鉴定成功,第3代细胞高表达CD29(99.82%),CD44(94.14%)抗原。腺病毒转染组最佳MOI值分别为A组MOI=80,B组MOI=80,C组MOI=100。腺病毒转染后各组细胞形态和贴壁特性未见明显改变,边界清晰,细胞呈梭形,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生长旺盛。转染组细胞高表达目的蛋白,在第5d目的蛋白浓度到高峰,A组BMP-2浓度为1525.47±58.16pg/ml,B组为1506.48±92.65pg/ml;A组VEGF-165浓度为1732.14±126.25pg/ml,C组为1733.59±127.07pg/ml,转染组在不同时间点的目的蛋白表达量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显示第1d、第2dBMSCs未见明显增长,第3d开始呈指数增长,第5d达高峰;第3d,A组、B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分别为0.113±0.004、0.112±0.003,均高于C组、D组(P<0.05);第4d,A、B、C各组OD值分别为0.113±0.004、0.110±0.003、0.105±0.001,均高于D组0.102±0.00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与VEGF-165对BMSCs形态和贴壁性无明显影响,但是均可以促进BMSCs增殖,且两者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叠加作用。
张聪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梁啸孟纯阳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腺病毒载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