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纯阳
- 作品数:204 被引量:979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颈胸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及处理26例分析
- 2000年
- 目的 为更好地引起对易被临床忽视的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重视 ,有效地减少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出现 ,正确及早地处理颈胸髓损伤后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了有完整资料的 2 6例颈胸髓损伤病例。结果 发现几乎所有颈胸髓损伤病人均并发一种以上并发症 ,呼吸系统坠积性肺炎、呼衰、泌尿系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体温失调、褥疮、静脉炎等。结论 对出现的并发症应采取恰当及时的治疗措施。
- 孟纯阳刘洪美胡金晓续长荣靳明英夏冰陈月琴
- 关键词:早期并发症胸髓损伤坠积性肺炎静脉炎泌尿系感染伤病
- 共表达腺病毒载体构建鉴定及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构建并鉴定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el growth factor,VEGF) 165双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该双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方向诱导和体内骨缺损修复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cDNA文库中PCR扩增BMP2和VEGF165目的基因,并将其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MCMV-GFP的多克隆位点,将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pAd-MCMV-BMP2-VEGF165和腺病毒辅助质粒pBHGloxΔE1,3Cre共转染细胞HEK293细胞内,经历腺病毒基因重组及出毒后收集细胞,多次冻融离心获取病毒溶液(Ad-BMP2-VEGF165)。进一步纯化并测定病毒滴度,随后通过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BMP2和VEGF165双目的基因表达和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基因测序、菌落PCR、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均表明载体Ad-BMP2-VEGF165构建成功,可稳定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并稳定表达,经测定腺病毒载体滴度达到l×10^(10) PFU/ml。结论:携带人BMP2和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感染液。
- 李千会孟纯阳麻凤玉张聪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腺病毒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对临近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共146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5例,又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PVP组42例、PKP组23例,采集入院时、入院后3 d、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ODI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入院时、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和MRI指数,将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汇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PVP组和PKP组均能早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卧床时间、治疗满意度高,但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析,PVP组和PK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及MRI指数的比较中发现,PVP组和PKP组较保守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和PKP组较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KP组较PV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均可加速相邻椎间盘退变,且后者影响更为显著。
- 田力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间盘退变
- 一次性复合上睑提肌切除术矫正小睑裂综合征畸形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一次性复合上睑提肌切除手术矫正小睑裂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12例24眼BPES畸形。男6例,女6例;年龄4~15岁,平均7岁。均有典型双上睑下垂、反向内眦赘皮、小睑裂及内眦间距增宽四联征。睑裂长(19.8±4.7)mm,睑裂宽(2.8±1.8)mm,内眦间距宽(41.6±6.5)mm。上睑提肌肌力检测示,4例肌力缺乏,8例上提眼睑(2.0±0.6)mm。均伴有不同程度视功能先天性发育缺陷,3例伴有散光。术中采用内眦韧带缩短固定术、睑板和上睑提肌切除术、皮肤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成功矫正上睑下垂和内眦赘皮。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个月。双重睑线匀称自然,睑缘弧度符合生理性,未出现角膜并发症。术后1、6、12、24个月时测量相关数据均得到较大程度恢复。10例患者术后18个月测量睑裂宽(9.0±2.1)mm,睑裂长(26.5±3.5)mm,内眦间距宽(30.2±2.7)mm,上睑提肌肌力较术前增加(5.6±1.9)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复合上睑提肌切除手术矫正BPES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和功能;BPES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 李庆伟孟纯阳于潇华盛遵启唐胜建杨彪炳牟少春
- 关键词:小睑裂综合征先天畸形
-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 梁啸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 胫骨延长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为避免胫骨延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回顾了现有完整资料的50例胫骨延长病例。结果发现术后存有8种不同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有穿针位置不当,延长速度过快,肌张力过高,拔针去架过早等。针对其并发症提出预防及处理办法,有效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结论对下肢短缩畸形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技能,使其达到矫正短缩畸形之目的。
- 周玉江刘洪美孟纯阳张瑞华张瑞华
- 关键词:骨延长术并发症胫骨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行为习惯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行为习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管单开门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ELAP治疗的183例随访信息完整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根据JOA评分计算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率,将患者分为疗效优良组(n=143,恢复率≥50%)及不良组(n=40,恢复率<50%)。使用SPSS 20.0软件通过卡方检验、秩和检验、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疗效优良组和不良组在年龄(t=-3.252,P<0.01)、吸烟(χ^(2)=21.503,P<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5.885,P<0.01)、高血压(χ^(2)=20.263,P<0.01)、冠心病(χ^(2)=13.272,P<0.01)、住院时间(t=-2.278,P=0.02)、伏案及视屏时间(t=-6.589,P<0.01)、康复锻炼频次(χ^(2)=10.927,P<0.01)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B=2.402,OR=11.046,95%CI=2.334~52.285,P<0.05)、BMI过高(B=0.341,OR=1.406,95%CI=1.076~1.837,P<0.05)、高血压病史(B=2.238,OR=9.370,95%CI=2.153~40.790,P<0.05)、伏案及视屏时间过长(B=0.961,OR=2.613,95%CI=1.54~4.435,P<0.05)、康复锻炼频次过少(B=-1.039,OR=0.354,95%CI=0.201~0.623,P<0.05)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ELAP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BMI、高血压病史、伏案及视屏时间过长、康复锻炼频次过少不利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ELAP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 田志康李城高升白鲁岳梁啸孟纯阳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脊髓功能恢复
-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MIPPSF)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11~L2)患者21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1例,交通车祸伤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切口长度平均(1.2±0.3)cm,手术时间平均(50.3±14.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6±8.5)ml;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近期优点,且具有与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孔祥清孟纯阳张卫红曹贵君王叶新陈筱
- 关键词:后路椎间融合术胸腰椎骨折微创技术
- 影响扩大颈椎管单开门成形疗效的相关因素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0年7月—2023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ELAP手术治疗的患者196例,采用单项因素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神经功能恢复率优良组149例(恢复率≥50%),占76.0%,不良组47例(恢复率<50%),占24.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良组年龄[(62.2±8.8)岁vs (56.3±10.2)岁,P<0.001]、BMI[(27.0±2.9) kg/m^(2)vs (24.3±2.8) kg/m^(2),P<0.001]、高血压病占比[例(%),24 (51.1) vs 32 (21.5),P<0.001]、冠心病占比[例(%),11(23.4) vs 8 (5.4),P<0.001]、吸烟[是/否,23/24 vs 37/112,P=0.002]、病程[(14.9±15.1)个月vs (10.3±10.8)个月,P=0.022]均显著大于优良组。多因素逻辑回归显示吸烟史(OR=6.406,P<0.001)、高血压病史(OR=5.204,P=0.005)、BMI (OR=1.396,P<0.001)、年龄(OR=1.075,P=0.034)是多节段CSM经ELAP治疗后神经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JOA评分(OR=0.465,P<0.01)及术后1个月C_(2~7)Cobb角(OR=0.841,P<0.05)则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BMI、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是多节段CSM经ELAP治疗后神经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JOA评分及术后1个月C_(2~7)Cobb角则是神经恢复的保护因素。
- 田志康梁啸王梓焜张振宇鲍勇钢杨涛孟纯阳
-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管扩大成形术
- 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治疗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机制
- 背景:相较于传统的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后凸成形两种术式可更快的缓解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疼痛症状,但骨水泥灌注恢复了骨折椎体刚度的同时,理论上也会改变骨折椎体的应力分布和增加临近椎体 的应力载荷,造成临近椎间盘退...
- 田力孟纯阳徐晓萌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退变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