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安
- 作品数:81 被引量:78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情景危机传播理论视角下人力资源危机的组织干预被引量:1
- 2013年
- 人力资源危机的频发给企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冲击,成为研究企业危机的新热点。本文结合情景危机传播理论分析人力资源危机爆发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构建了人力资源危机组织主动干预模型并提出危机组织干预能力的提升对策。
- 陈建安金晶
- 关键词:人力资源危机组织干预
- 管理类和技术类知识员工绩效特征的实证解析被引量:8
- 2008年
-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百余家企业605名知识员工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管理类知识员工和技术类知识员工的岗位绩效特征的异同。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干针对两类知识员工岗位绩效的共性与个性特征进行分类考评,从而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 陈建安李燕萍
- 关键词:知识员工岗位绩效绩效特征实证研究
- 创业者因“我能”而拼凑:创业震荡的调节效应被引量:5
- 2021年
- 遵循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引入创业目标清晰度和创业震荡(消极创业震荡和积极创业震荡),揭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创业拼凑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297名创业者回溯式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促进创业拼凑,又能通过创业目标清晰度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促进作用;积极创业震荡能够削弱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拼凑的驱动效应,并且通过创业目标清晰度的中介作用实现;消极创业震荡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部分解释了“面对同样的资源短缺情境,为何有些创业者积极开展创业拼凑,但有些创业者却无所事事”和“积极创业者在何种情境下会开展更多创业拼凑”等问题。
- 陈建安莫琳玲黄立佳
-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感
- 横向整合、业务分权和顾客响应速度的实证被引量:4
- 2007年
- 借助相关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业务分权和顾客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横向整合是影响顾客响应速度的至关重要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纵向分权或横向分权分别对顾客响应速度不仅有正效应,而且存在负效应,取决于横向整合的强弱和决策权的类型。
- 陈建安胡蓓
-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5
- 2009年
-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合作能力、合作模式、合作环境、合作开放度、合作成效等方面,剖析了产学研发展的现状,从价值取向、产业联盟、成果转化、合作区域揭示了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对策。
- 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
- 关键词:两型社会产学研合作
- 零时间组织决策权配置与授权机制研究
- 随着时间成为竞争优势的新源泉,快速响应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对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零时间企业是基于时间竞争的新型组织模式,实现了内部运作与外部环境的即时适应,从而使即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由于零时间组织刚刚...
- 陈建安
- 关键词:企业管理决策权配置
- 文献传递
- 能动主义视角下的组织—员工关系修复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修复组织一员工关系的能力成为企业的关键管理能力之一,且是急需研究并应用于指导实践的主题。本文首先辨析了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域,包括负面情绪缓解、信任修复、积极交换行为恢复,从关系修复状态的演变视角提出了关系修复的悖论。然后,分析了影响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涉及关系违背主体、关系违背客体和关系修复环境。最后,根据组织、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在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中的参与度和能动性,将组织一员工关系修复的组织单方自我修复模型、组织与员工互动自我修复模型拓展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介入的干预修复模型,并利用案例研究加以佐证分析。
- 陈建安法何陶雅
- 关键词:能动主义自我修复
- J-M决策权配置模型修正及其应用被引量:9
- 2005年
- 通过引入时间成本,对以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权衡来确定最优决策点的J-M(詹森和麦克林)决策权配置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各参数变化对决策权配置的影响。通过运用J-M决策权配置修正模型分别解释与大批量生产(MP)和大批量定制(MC)相适应的决策权配置结构,进一步预见了即时顾客化定制下(IC)决策权配置表现为水平网络结构。
- 胡蓓陈建安
- 关键词:决策权配置
- 武汉市科技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以武汉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武汉市在2004-2008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武汉市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 李燕萍陈建安
- 创业成长抱负:研究综述与展望被引量:6
- 2019年
- 创业成长抱负作为驱动创业者成功和新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正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梳理了创业成长抱负的相关成果,结论如下:创业成长抱负是介于非理性期望和理性期望之间的成长目标空间,融合成长愿望、成长意图、成长预期的内涵;测量方法侧重采用自我报告方式从规模视角来评价创业成长抱负是否拥有或水平程度;创业成长抱负的形成本质上就是从成长愿望到成长意图再到成长预期的投射过程,更是创业者在考虑自身特征、所创企业特征和宏观环境共同作用下不断限定范围和妥协的结果;创业成长抱负虽然能够促进创业者成功、所创企业成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并非越高越好,对创业者和所创企业均可能带来双刃剑效应。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启示和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主题。
- 陈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