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志鹏

作品数:27 被引量:24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4篇油气
  • 12篇烃源
  • 10篇源岩
  • 10篇烃源岩
  • 10篇含油
  • 8篇盆地
  • 8篇含油气
  • 7篇气藏
  • 6篇低丰度
  • 6篇有效烃源岩
  • 5篇单井
  • 5篇油气藏
  • 5篇储层
  • 4篇盐岩
  • 4篇研究区
  • 4篇油气盆地
  • 4篇有机碳
  • 4篇有机碳含量
  • 4篇塔里木盆地
  • 4篇碳含量

机构

  • 2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27篇庞雄奇
  • 27篇霍志鹏
  • 13篇沈卫兵
  • 7篇陈君青
  • 7篇姜福杰
  • 6篇汪文洋
  • 5篇王阳洋
  • 5篇姜涛
  • 4篇张宝收
  • 3篇李素梅
  • 3篇陈践发
  • 3篇李倩文
  • 3篇庞宏
  • 3篇肖爽
  • 3篇姜航
  • 3篇郭丰涛
  • 2篇陈冬霞
  • 2篇张俊
  • 1篇潘志鸿
  • 1篇郭继刚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非常规油气
  • 1篇第五届中国石...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丰度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存在的证据及其TOC下限被引量:11
2013年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研究低丰度碳酸盐岩能否成为有效烃源岩对评价碳酸盐岩油气潜力和勘探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多方面研究表明,随着深度增大或热演化程度的提高,碳酸盐岩烃源岩TOC降低、生烃潜力和残留烃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等都表明低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可以发生生排烃作用,国外勘探实践亦发现低丰度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油气田,这都表明低丰度碳酸盐岩可以成为有效烃源岩。确定碳酸盐岩烃源岩TOC下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研究认为碳酸盐岩烃源岩的TOC下限应该比泥页岩的0.5%低一些。根据排烃门限,利用生烃潜力法和物质平衡数值模拟计算法确定了不同成熟阶段有效烃源岩TOC下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勘探实践,综合确定低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高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的TOC下限分别为TOC≥1.4%、TOC=0.1%~1.4%和TOC<0.1%。
霍志鹏庞雄奇张宝收陈践发范柏江李素梅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济阳坳陷典型岩性油气藏相—势耦合控藏作用解剖及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成功勘探表明,岩性油气藏受"相"和"界面势能"的双重控制。相控油气作用表现为高孔渗优相控藏,势控油气作用表现为低界面势能控藏,只有优相和低界面势能耦合区才能形成岩性油气藏。通过对沾化凹陷埕913、牛庄洼陷牛35-牛20-王70等典型岩性油气藏解剖表明,只有相—势耦合控藏指数(FPI)大于0.5,岩性圈闭才能聚集油气成藏,成藏临界条件呈现为"双低"或"双高"的标准,即优相指数(FI)低、界面势能指数(PIS)低,或优相指数(FI)高、界面势能指数(PIS)高。一般FPI越大,圈闭含油饱和度也越高,越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根据济阳坳陷73个岩性圈闭和54个浊积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含油气性的统计及其相势特征的分析,分别建立了2类岩性圈闭的含油饱和度(So)与FPI定量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东营凹陷13个岩性圈闭的含油饱和度,预测偏差率小于20%的准确率达84.6%,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岩性圈闭含油饱和度的预测。
霍志鹏庞雄奇范凯陈冬霞张俊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含油饱和度
塔中地区海相油气来源与相对贡献量正演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油气充注和多期调整改造,使得已发现海相油气的确切来源层位与相对贡献量不明。虽然油-源对比研究揭示中上奥陶系烃源岩是这些油气的主要来源,但中上奥陶统内高TOC源岩层分布局限,不足以解释海相油气的大规模分布;并且塔中地区已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已经远超3次资评结果,以上反映了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的复杂性与地化反演方法用来进行油源判别研究的局限性。根据叠合盆地混源油气藏的特点,基于正演研究思路,对源岩层生排运聚油气过程进行研究,从源岩总生烃量中依次扣除残留烃量、无效相态损失量、运移损失烃量、构造破坏烃量等4部分,得到最终的远景资源量,并以此计算各源岩层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对于塔中地区而言,寒武系—下奥陶统源岩层相对贡献量高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两者比率约为63%比37%;高TOC源岩层的相对贡献量高于低TOC源岩层,两者比率约为68%比32%。奥陶系已发现油气藏的规模比预期评价较大原因可能是部分油气来自下部的寒武系烃源岩或者其内部低TOC源岩层也对油气成藏有所贡献。
李倩文庞雄奇霍志鹏陈君青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来源
一种判别低丰度有效烃源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别低丰度有效烃源岩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获取某一区域多个地点、多个单井、同一岩性烃源岩热解参数和有机质成熟度(Ro)参数;筛选出低丰度(TOC≤0.5%)烃源岩对应的热解参数和Ro,根据筛选的烃源岩参数...
庞雄奇霍志鹏姜福杰范泊江沈卫兵李素梅
文献传递
对烃源岩内残余有机碳含量进行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烃源岩内残余有机碳含量进行恢复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计算不同深度烃源岩内初始时期的孔隙度和任一演化阶段的孔隙度;计算不同深度烃源岩内初始时期的密度和任一演化阶段的密度;计算不同深度烃源岩内的排烃效率...
李倩文庞雄奇沈卫兵霍志鹏于瑞
文献传递
低丰度烃源岩对油气藏的贡献探讨--以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为例
中国低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到底能否成为有效烃源岩并对油气藏有贡献是值得深入讨论的科学问题。 本文研究了低丰度烃源岩的概念,利用生烃潜力法和物质平衡数值模拟计算法确定了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下限,应用热解、测井...
霍志鹏庞雄奇张宝收姜涛沈卫兵范泊江陈君青
关键词:油气藏有机碳含量数值模拟
预测常规型致密砂岩气藏有利分布发育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预测常规型致密砂岩气藏有利分布发育范围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常规型致密砂岩气藏的主控因素;其中,所述主控因素包括:烃源灶、古隆起、有利沉积相带和区域盖层,且在成藏层位以烃源灶、古隆起、有利沉积相带...
庞雄奇汪文洋霍志鹏庞宏肖爽
文献传递
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破坏的油气显示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油气显示可以为发现与其相关的残留油气藏或次生油气藏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野外调查、地质分析和文献调研,系统研究了各类油气显示在中国各盆地或地区的分布,探讨了油气显示的成因机制,并分析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按油气藏破坏的程度,油气显示可分为轻度破坏型、严重破坏型和完全破坏型3类。这3类油气显示在中国各盆地或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油苗、气苗和泥火山等轻度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方;稠油等严重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东部;天然沥青、沥青砂和地蜡等完全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方。按照油气藏破坏的次数和程度,油气显示可分为直接破坏成因和二次破坏成因。直接破坏成因的油气显示包括地表油苗、气苗和泥火山,它们的形成主要受强烈构造运动、频繁地震和快速沉积等因素影响,按照出露地表的方式可细分为断裂通天型、隆升剥蚀型、底辟刺穿型和不整合面露地型4种类型。二次破坏成因的油气显示包括地表和地下的稠油、天然沥青、沥青砂和地蜡,其显著特征是油气发生直接破坏后又发生了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稠变作用,它们常具有共生或过渡的关系。在勘探早期,轻度破坏型或位于活动冲断带和底辟构造上的油气显示对地下油气藏的指导意义更大。各种破坏作用在破坏油气藏形成各种油气显示的同时,有时也可对油气的再分配和保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保存条件是在油气显示发育区寻找油气藏的关键因素。
霍志鹏庞雄奇杜宜静沈卫兵姜涛郭丰涛
关键词:油气显示含油气盆地
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发育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
塔中Ⅰ号断裂带O3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广泛发育,但研究较少。通过岩心、FMI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裂缝型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裂缝发育,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裂缝以缝合线和小缝为主,垂直...
霍志鹏庞雄奇
关键词:裂缝型储层裂缝发育储集性能含油气饱和度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源控油气作用及成藏体系评价被引量:26
2014年
"源控论"是指导中国陆相沉积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理论,但过去的研究在源控油气作用的定量表征和成藏体系的定量评价方面还不够深入,完善源控油气成藏概率定量预测模型、研究成藏体系的定量评价仍具有现实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结合门限控烃和成藏体系理论,利用地质统计、模拟计算等方法分析了该区源控油气作用,划分了成藏体系并主要评价了该区的天然气资源潜力,进而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①该区源控油气作用主要表现在有效烃源岩控制着油气的主要成藏期次和分布范围;②南堡凹陷可划分为5个成藏体系,其中南堡Ⅲ号成藏体系天然气资源量最为丰富,预测天然气资源量为4 271.46×108 m3,最大气藏规模为381.66×108 m3,气藏个数为476个。根据改进的油气成藏概率定量预测模型,将油气成藏概率大于70%作为该区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的标准,南堡凹陷最有利勘探区带主要有南堡Ⅱ、Ⅲ号油气成藏体系,并且上述2个成藏体系具备隐蔽油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勘探潜力,值得重视。
庞雄奇霍志鹏范泊江董月霞姜涛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有效烃源岩成藏体系有利勘探区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