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卫兵

作品数:30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专利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8篇油气
  • 11篇盆地
  • 9篇源岩
  • 8篇烃源
  • 8篇烃源岩
  • 8篇气藏
  • 8篇含油
  • 8篇含油气
  • 7篇成藏
  • 6篇油气藏
  • 6篇塔里木盆地
  • 5篇盐岩
  • 5篇有机碳
  • 5篇碳酸
  • 5篇碳酸盐
  • 5篇碳酸盐岩
  • 5篇奥陶系
  • 4篇单井
  • 4篇低丰度
  • 4篇地质

机构

  • 2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石油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作者

  • 30篇沈卫兵
  • 27篇庞雄奇
  • 13篇霍志鹏
  • 11篇王阳洋
  • 10篇姜福杰
  • 6篇陈践发
  • 5篇张宝收
  • 5篇陈君青
  • 4篇姜涛
  • 4篇胡涛
  • 3篇杨海军
  • 3篇李倩文
  • 3篇庞宏
  • 3篇汪文洋
  • 3篇肖爽
  • 3篇郭丰涛
  • 2篇李素梅
  • 2篇郭继刚
  • 2篇姜航
  • 1篇徐静

传媒

  • 4篇石油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第五届中国石...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破坏的油气显示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油气显示可以为发现与其相关的残留油气藏或次生油气藏提供重要的线索。通过野外调查、地质分析和文献调研,系统研究了各类油气显示在中国各盆地或地区的分布,探讨了油气显示的成因机制,并分析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按油气藏破坏的程度,油气显示可分为轻度破坏型、严重破坏型和完全破坏型3类。这3类油气显示在中国各盆地或地区广泛分布。其中,油苗、气苗和泥火山等轻度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方;稠油等严重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东部;天然沥青、沥青砂和地蜡等完全破坏型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南方。按照油气藏破坏的次数和程度,油气显示可分为直接破坏成因和二次破坏成因。直接破坏成因的油气显示包括地表油苗、气苗和泥火山,它们的形成主要受强烈构造运动、频繁地震和快速沉积等因素影响,按照出露地表的方式可细分为断裂通天型、隆升剥蚀型、底辟刺穿型和不整合面露地型4种类型。二次破坏成因的油气显示包括地表和地下的稠油、天然沥青、沥青砂和地蜡,其显著特征是油气发生直接破坏后又发生了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稠变作用,它们常具有共生或过渡的关系。在勘探早期,轻度破坏型或位于活动冲断带和底辟构造上的油气显示对地下油气藏的指导意义更大。各种破坏作用在破坏油气藏形成各种油气显示的同时,有时也可对油气的再分配和保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保存条件是在油气显示发育区寻找油气藏的关键因素。
霍志鹏庞雄奇杜宜静沈卫兵姜涛郭丰涛
关键词:油气显示含油气盆地
塔中地区深层低丰度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评价及其对油气藏贡献被引量:11
2016年
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丰度偏低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性及其对油气藏的贡献评价正成为影响我国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塔中地区为例,通过有效烃源岩TOC下限确定、有机质丰度的测井响应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烃源岩判别标准,研究了低丰度(TOC≤0.5%)烃源岩的地化和地质特征,利用物质平衡数值模拟法和生烃潜力法评价了低丰度烃源岩对油气藏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未成熟、成熟、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的碳酸盐岩有效烃源岩TOC下限分别是0.50%、0.30%、0.20%和0.15%;碳酸盐岩烃源岩测井响应与泥质烃源岩的测井响应有相同点也有差异,其中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和弹性参数响应特征相同且与TOC关系较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主要受沉积环境、岩石颜色、岩性的影响.低丰度烃源岩的厚度为24-500m,占地层总厚度的37%左右,是高丰度烃源岩厚度的1.54-5.92倍.根据排烃量、有效排烃量、可供聚集烃量和可供资源量评价,低丰度烃源岩对油气藏的相对贡献分别为32.6%、27.4%、30.7%和29.6%,在理论研究和资源评价中不可忽略.
霍志鹏姜涛庞雄奇汪文洋陈君青宋建阳沈卫兵潘志鸿
关键词:有效烃源岩烃源岩评价石油地质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输导格架及其控藏模式被引量:8
2015年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埋藏深度普遍超过4 500 m,油气具有平面上广泛分布、垂向上多层系叠加分布特征,这与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和空间配置组合关系密切联系。运用地质剖析与地化参数示踪分析相结合方法,对塔中地区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输导体系类型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输导通道包括断层、不整合面及渗透性输导层,但各自作用差异明显。断层是垂向沟通油源的高效通道,控制着油气的纵向分布范围和规模,随着与断层距离的增加,油气藏规模和产能逐渐变小;不整合面是侧向分配油气的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范围,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不整合范围内,且距不整合面越近,产能越高;渗透性输导层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又是油气储集空间,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孔洞和洞穴型储层内。断裂、不整合面及渗透性输导层构成的"垂向通源-侧向分配-高孔汇聚"型输导格架,控制了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断裂向上运移后在塔中地区奥陶系目的层内向两侧呈"T"字形输导分配,并优先聚集于次生孔隙发育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内。
姜福杰杨海军沈卫兵王涵王友伟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输导体系油气运聚成藏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连续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特征与成因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102口探井油气测试数据以及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典型油气藏剖析,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储层整体致密、甜点局部发育、目的层叠置连片、油气广泛分布4大地质特征。源-储大面积紧密接触是油气近源充注机制的基础,控制了油气纵向叠置发育;断裂带是储层局部高孔渗分布的关键,控制了油气的局部高产富集;盖层普遍发育为油气藏保存提供条件,控制了油气平面广泛连片分布。综合研究表明,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油气藏油气来源于多套烃源岩,经过多期成藏与构造调整改造,属于构造调整改造作用下形成的叠复连续型油气藏。
王阳洋陈践发庞雄奇沈卫兵张宝收庞宏胡涛唐令
关键词:连续型油气藏地质特征成藏机制良里塔格组
含油气盆地深层碳酸盐岩近源-优相-低势复合富油气模式与有利目标预测评价——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为例
2015年
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鹰山组为研究目标,利用地质剖析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模式。研究表明: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为岩溶、裂缝改造而成的礁滩体岩性油气藏,油气分布主要受优质岩石物理相储层、目的层内外毛细管力势差、烃源岩控制;优相储层控藏作用表现为储层物性越好油气越易富集,毛细管力势差控藏作用表现为围岩与储层间毛细管力势差越大油气越易富集,烃源岩控藏作用表现为储层距油气充注点越近油气越易成藏。优相储层、目的层内外势差及烃源岩联合控制了塔中地区深层碳酸盐岩近源-优相-低势富油气地质模式,近源-优相-低势综合控藏指数小于0.5的区域不利于油气富集,控藏指数越大,油气富集概率越大,目前已发现的12个油气藏都分布在预测出的油气富集有利区带内,中古17井区—塔中72井区的北东地区、中古17井—中古22井区之间地区及中古44井—中古52井区的西南地区为潜在油气富集目标区。
沈卫兵庞雄奇陈践发王阳洋张宝收霍志鹏陈君青胡涛
关键词:主控因素分析成藏模式碳酸盐岩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层系烃源岩生烃底限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中国碳酸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是否达到生烃底限或生烃死亡线,值得深入研究,这对评价中国碳酸盐岩油气潜力和勘探前景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烃源岩生烃、残留烃和排烃机理,利用有机元素变化法、生烃潜力法、生烃物质平衡优化模拟法、生烃热模拟实验法、残留烃量法和排烃量法等6类8种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碳酸盐岩层系烃源岩生烃底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确定的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底限RO值介于4.2%~4.9%之间,平均为4.52%;对应的深度底限在塔中地区最大,约为9 200m;塔北和巴楚地区次之;塔东地区最小,约为5 850~6 850m。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较为相近或偏大,更符合实际地质条件下的生油气特征。除了满加尔凹陷和古城地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其他地区的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烃源岩均没达到生烃底限,还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深部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霍志鹏庞雄奇姜涛沈卫兵汪文洋
关键词:有机质成熟度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被引量:17
2018年
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对于确认塔中地区奥陶系有利富集区至关重要。通过现有油气勘探成果、断裂体系特征等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多期充注的原油与天然气均通过11个油气充注点注入奥陶系储层,进而沿NW—SE向发生局部运移,11个油气充注点均位于NW向逆冲断裂与NE向走滑断裂纵切形成的断裂交汇部位。油气点状充注特征及NW—SE向局部运移控制了原油与天然气相关参数的分布:靠近油气充注点,油气性质出现异常分布,自NW—SE向异常逐渐减弱,表现为随着距油气充注点距离的增大,油气充注强度变小,原油密度逐渐增大,原油Ts/(Ts+Tm)指数、金刚烷指数(MDI)、TMNr指数、TeMNr指数逐渐减小,天然气干燥系数、气油比、油气产能逐渐减小,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变轻。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下一步油气勘探应更多聚焦于北部斜坡带西部,尤其是断裂交汇部位的上倾构造部位。
王阳洋陈践发庞雄奇沈卫兵张宝收张国强陈泽亚
关键词:油气运移奥陶系
中国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被引量:23
2012年
塔里木叠合盆地具备多套生储盖组合、多期生排油气作用和多旋回油气成藏作用,为了发展和完善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总结了叠合盆地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发展方向。叠合盆地研究主要取得4大进展:①发现了叠合盆地广泛分布的复杂油气藏;②建立了复杂油气藏成因模式;③揭示了复杂油气藏的改造机制;④提出了构造叠加改造复杂油气藏评价模型。叠合盆地功能要素组合控制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后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复合导致了早期油气藏的调整、改造和破坏。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多要素联合控藏模式研究;②油气复合成藏机制研究;③油气藏调整改造机理及预测模式研究,尤其是针对叠合盆地深部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庞雄奇周新源鄢盛华王招明杨海军姜福杰沈卫兵高帅
关键词:叠合盆地复杂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风城组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致密油资源潜力被引量:10
2017年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预测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方法建立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评价风城组致密油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风城组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目前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风城组烃源岩在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和0.85%时分别达到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风城组烃源岩现今累积生烃量为3.185×10~9 t,累积排烃量为1.531×10~9 t,残留烃量为1.654×10~9 t,其中云质岩致密油与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0.613×10~9 t和1.565×10~9 t。综合分析认为,风城组烃源岩类型好、生排烃量大,为晚期排烃,具有广阔的致密油勘探前景。
胡涛庞雄奇于飒杨弘毅王绪龙庞宏郭继刚沈卫兵徐静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含油气性盆地有效储层的分析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气性盆地有效储层的分析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中多个点的地层数据,以储层类型为约束条件,绘制储层孔隙度随埋深条件的演化剖面;根据演化剖面,识别出油气层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临界最小孔隙度和...
庞雄奇王阳洋沈卫兵肖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