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1篇蛋白
  • 1篇修复骨缺损
  • 1篇叶酸
  • 1篇叶酸受体
  • 1篇受体
  • 1篇缺损
  • 1篇肿瘤
  • 1篇转染
  • 1篇羟基磷灰石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研究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材料
  • 1篇聚乙烯亚胺
  • 1篇壳聚糖
  • 1篇基因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丁诚
  • 2篇傅晓源
  • 2篇谢灏
  • 2篇张浩伟
  • 2篇张阳德
  • 2篇彭锴
  • 1篇李坚
  • 1篇陈富韬
  • 1篇张宗久
  • 1篇龚连生
  • 1篇金鑫
  • 1篇李钧
  • 1篇石国华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制备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转染活性。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乙烯亚胺空载纳米粒后,用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质粒做报告基因,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将PEGFP-C1质粒DNA和聚乙烯亚胺结合形成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表面电位(Zeta电位),MTT试验检测聚乙烯亚胺纳米载体HepG2和L-02的细胞毒作用,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结果聚乙烯亚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粒,呈单分散球形,平均粒径为102.62nm,Zeta电位为+46.2mV。当PEGFP-C1质粒DNA与纳米粒的N/P为3.2:1以上时,两者方可完全结合形成复合物。PEI纳米粒可携带质粒DNA进入COS7细胞,并突破吞噬小泡释放质粒于细胞质,最终质粒聚集于细胞核内进行表达。结论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可以用作基因递送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
傅晓源张浩伟谢灏丁诚彭锴张阳德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基因纳米粒转染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修复家兔颌骨缺损愈合的愈合过程,评价该新型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特性。方法电镜观测材料孔隙率、孔径大小和材料间的交连特点。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物充填组(A组),纳米羟基磷灰石(HA)充填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2、4、8和12周分批处死家兔,取下颌骨观察缺损部愈合情况,并进行X片、力学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移植10周时可完全修复骨缺损,各时段放射学评估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0周时修复效果显著差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充填组(P<0.05);空白组10周时缺损不能修复。骨痂力学强度与骨痂X线灰度呈指数相关(P<0.05),骨痂X线灰度随骨折愈合的进程而增高。结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及骨引导能力,可应用此材料于骨损伤的修复,它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替代品和骨组织工程支架基质材料。
石国华丁诚龚连生张宗久李坚李钧金鑫
关键词: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骨修复
量子点在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靶向肿瘤细胞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制备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先通过缩合剂将量子点与白蛋白纳米粒相结合,再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通过量子点荧光标记的方法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摄取Folate-HAS/QDs纳米粒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和荧光性能的Fo-late-HAS/QDs纳米粒,并证实该纳米粒对HT-29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结论通过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简单直观的证实了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细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傅晓源陈富韬张浩伟丁诚谢灏彭锴张阳德
关键词:量子点叶酸受体白蛋白纳米粒靶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