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洛安

作品数:209 被引量:932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7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9篇手术
  • 69篇外科
  • 49篇肿瘤
  • 39篇外科手术
  • 37篇胶质
  • 36篇显微外科
  • 34篇胶质瘤
  • 31篇脑损伤
  • 28篇颅脑
  • 28篇颅内
  • 26篇切除
  • 26篇颅脑损伤
  • 23篇细胞
  • 22篇垂体
  • 20篇手术治疗
  • 20篇脑胶质瘤
  • 18篇显微外科手术
  • 18篇腺瘤
  • 17篇外科治疗
  • 16篇入路

机构

  • 19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孝感市中心医...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北方医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三门峡市中心...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 1篇实验动物中心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 1篇西安化工研究...

作者

  • 209篇付洛安
  • 180篇章翔
  • 158篇费舟
  • 114篇张剑宁
  • 110篇刘卫平
  • 64篇贺晓生
  • 49篇蒋晓帆
  • 44篇高大宽
  • 40篇张志文
  • 39篇易声禹
  • 39篇王占祥
  • 31篇宋少军
  • 31篇王彦刚
  • 28篇王西玲
  • 28篇李兵
  • 27篇顾建文
  • 26篇甄海宁
  • 26篇曹卫东
  • 25篇郭庆东
  • 24篇杨利孙

传媒

  • 37篇第四军医大学...
  • 36篇中华神经外科...
  • 17篇解放军医学杂...
  • 8篇中华医学会神...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6篇中华创伤杂志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5篇2011
  • 15篇2010
  • 16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13篇2006
  • 17篇2005
  • 6篇2004
  • 11篇2003
  • 17篇2002
  • 22篇2001
  • 17篇2000
  • 10篇1999
  • 9篇1998
  • 9篇1997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期颅咽管瘤的诊断与经蝶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提高儿童期颅咽管瘤的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5例颅咽管瘤的诊断措施 ,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本组均经 CT或 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1 3例肿瘤获全切除 ;8例次全切除 ;余 4例为部分切除 ,术后无死亡。2 0例获长期随访 (平均 3.6年 ) ,其中 1 7例 (85.0 % )恢复良好 ,3例 (1 5.0 % )肿瘤复发 ,需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对儿童期颅咽管瘤采用 CT或 MRI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病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章翔顾建文费舟付洛安张剑宁刘卫平易声禹
关键词:颅咽管瘤经蝶入路儿童显微外科手术
Endostat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鉴定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构建 endostat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将其转染 C6脑胶质瘤细胞 ,探讨其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活性 .方法 利用 PCR法将大鼠血清白蛋白分泌信号连接在 endostatin基因的碳末端 ,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Sendostatin,利用 L ipofectamine法将其转染 C6脑胶质瘤细胞 ,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进行 endostatin表达蛋白体外活性鉴定 .结果 成功构建了 endostat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该载体的 C6脑胶质瘤细胞可分泌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 endostatin蛋白 .结论  endostatin是一种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可进一步用于在体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
付洛安章翔吴景文高大宽杨利孙屈延
关键词:内皮抑素基因真核表达活性鉴定
颈胸段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切除
目的探讨颈胸段髓内肿瘤显微外科切除的手术技术。方法近五年连续收入我院的颈胸段髓内肿瘤患者24例(均经MRI证实,男15例,女9例;瘤体为长T1;长T2信号,脊髓增粗肿大,边界清楚;明显强化,可不均匀。肿瘤长度3-17cm...
贺晓生费舟刘卫平付洛安
关键词:脊髓颈胸段肿瘤显微外科切除
文献传递
Notch信号途径对胶质瘤干细胞的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付洛安程岗
关键词:NOTCH信号途径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分化
脑胶质瘤增殖及凋亡水平与病理级别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以及与 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脑胶质瘤标本,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PCNA蛋白的表 达和凋亡细胞,计算脑胶质瘤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 (AI),评定脑胶质瘤日常生长水平(ODG).结果:脑胶质瘤 PI,AI及ODG分别为(28±19)%,(1.0±0.8)%和(12± 10)%,三者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 0.01),三者在恶性胶质瘤均显著高于良性胶质瘤(P< 0.01).结论:PI,ODG及AI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脑胶质瘤细胞 恶性增殖和凋亡的水平,可作为判定脑胶质瘤病理级别有价 值的参考指标.
甄海宁章翔胡佩臻付洛安马福成王西玲梁景文
关键词:胶质瘤增殖凋亡
3D-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再次造影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至2012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造影结果呈阴性的63例患者,其中62例遵医嘱第二次行3D-DSA检查,1例等待复查期间再出血死亡。结果其中5例复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因动脉瘤微小观察随访治疗。结论血管痉挛、微小动脉瘤是SAH首次造影阴性的重要原因,SAH的患者首次造影阴性应重复血管造影检查,3D-DSA在复查中起重要作用。
刘伟郭庆东付洛安张磊胡世颉费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血管痉挛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复杂性颅-眶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处理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探讨复杂性颅-眶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61例进行颅眶肿瘤病例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采用经眶开颅及经颅切开眶顶的手术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49例肿瘤(80.3%)获手术全切除,12例(19.7%)为次全切除,无死亡。对50例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期6~108月(平均43.2月),其中41例(82.0%)恢复满意,余9例(18.0%)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结论 复杂性颅-眶肿瘤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肿瘤起源的部位与大小,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本类肿瘤,效果良好。
章翔费舟张剑宁付洛安刘卫平贺晓生王占祥蒋晓帆宋少军李兵甄海宁高大宽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外科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症的外科治疗
目的:脊髓栓系综合症(Tethered spinal cord,TCS),常见于儿童期,大多由腰骶部脊髓脊椎畸形牵拉脊髓末端、限制脊髓和脊神经正常发育所致;部分与腰骶椎管内先天性肿瘤形成有关;也有个别患者在婴幼儿期因本病...
贺晓生费舟章翔刘卫平张剑宁付洛安
大鼠失神性癫痫发作诱导丘脑c-fos基因表达研究
1997年
用c-fos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法,在γ-羟丁酸诱发的大鼠失神性癫痫持续发作模型上,对丘脑fos基因表达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失神性癫痫发作后10min,双侧丘脑室旁核内可见到少量c-fos阳性细胞核;30min时,fos基因阳性标记大量分布于外侧缰核、室旁核、菱形核和丘脑板内核群。结果提示:外侧缰核及丘脑中线和板内核群极可能涉及失神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
王占祥章翔李安民费舟张志文张剑宁付相平付洛安赵经纬张遐
关键词:癫痫失神性C-FOS基因基因表达
特发性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肿胀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肿胀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3年8个月收治的28例迟发性颅脑损伤后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经过6~12个月随访,依据GOS分级标准:恢复良好26例(92.9%),死亡2例,病死率7.1%。结论迟发性脑肿胀好发于对冲性额、颞叶挫裂伤伴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广泛薄层血肿及早期CT有轻度脑肿胀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及甘露醇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迟发型脑肿胀发病隐匿,突然,多在病情好转后7~10 d突然加剧,死亡率较高。早期有效干预及预防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董超峰李亮付洛安
关键词:脑肿胀早期干预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