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素玲

作品数:21 被引量:117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热带
  • 5篇卫星
  • 4篇气象
  • 4篇气象卫星
  • 3篇云导风
  • 3篇台风
  • 3篇气旋
  • 3篇热带气旋
  • 3篇卫星资料
  • 3篇夏季
  • 3篇季风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研究
  • 2篇对流层
  • 2篇云图
  • 2篇直接经济损失
  • 2篇沙尘
  • 2篇水汽
  • 2篇水汽通道
  • 2篇强降水

机构

  • 15篇国家卫星气象...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21篇任素玲
  • 5篇刘屹岷
  • 5篇李云
  • 4篇吴国雄
  • 3篇方翔
  • 3篇蒋建莹
  • 3篇刘清华
  • 2篇王新
  • 2篇赵玮
  • 2篇许健民
  • 2篇高浩
  • 1篇洪阳
  • 1篇赵兵科
  • 1篇任荣彩
  • 1篇吴晓京
  • 1篇李三妹
  • 1篇刘伯奇
  • 1篇刘应辰
  • 1篇刘超
  • 1篇张元元

传媒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卫星应用
  • 2篇气象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上海航天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科技纵览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新世纪以来遥...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洲夏季风爆发前后西北太平洋和孟加拉湾热带气旋活动统计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亚洲夏季风爆发始于孟加拉湾,然后向中国南海和印度次大陆扩展,其过程约持续1个月。各地区夏季风爆发时间呈明显的年际变化。利用热带气旋资料和气象再分析资料,统计了1951—2010年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孟加拉湾气旋风暴活动和夏季风爆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过程中,共有36a出现孟加拉湾气旋风暴,并且夏季风爆发偏早年出现风暴的几率最高,为80%。在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偏早、正常和偏晚3种类型中,孟加拉湾风暴活动频率高峰期多出现在夏季风爆发前后几天内。并且在孟加拉湾风暴活动频率高峰出现前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先出现活动频率高峰。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前有40%—50%的年份西北太平洋出现热带气旋活动,其中,夏季风爆发偏早年,爆发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时间偏早(4月第2候),且多活动在中国南海和菲律宾附近;爆发正常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时间为4月第4候,多活动在略偏东的海域;爆发偏晚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的时间为5月初,活动区域最偏东。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60a中共有29a西北太平出现热带气旋,其中爆发偏早和正常年出现热带气旋的频率较高,并且热带气旋多出现在爆发当日和爆发后一段时间。整体来看,亚洲夏季风爆发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率最先开始增强,然后孟加拉湾风暴开始活跃并伴随着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夏季风爆发偏早和正常年,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再次增强,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
任素玲刘屹岷吴国雄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孟加拉湾风暴统计特征
感热加热对华北及其周边对流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2006~2017年风云气象卫星资料和气象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及周边5~8月对流活动和地面感热加热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华北及周边白天平均感热加热和地形关系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华北北部和华北西部山区感热加热较强,最强感热加热出现在5月和6月,7月和8月明显减弱。和感热加热强度相对应,对流活动频率较高的月份同样出现在5月和6月,其中5月以弱对流为主,6月华北中北部强对流最活跃,另外,环渤海区域6~7月强对流相对频繁。5~8月日平均感热加热和对流频率趋势呈现一致的减弱对应关系。上午,感热加热引起河北西部和北部对流层低层出现辐合气流,700 hPa以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温,上升气流可达对流层中层,东侧的平原地区出现补偿下沉运动,升温和上升运动触发对流,在有利条件下发展东移。不同月份和区域对流频率日变化呈现明显差异,6月对流频率日变化显著,8月最弱,山区对流频率日变化显著,东部渤海及周边对流频率日变化较小。对流频率的月平均分布和日变化均表现出和地形相关的感热加热差异的特征。
任素玲赵玮王建林李云史茜
与对流层高层反气旋有关的强降水卫星图像特征
气候平均显示,我国中东部有一类降水和对流层高层反气旋(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有关.气候平均4月底5月初,南亚高压中心在中南半岛南部建立,孟加拉湾和南海夏季风相继爆发,随着南亚高压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高压东侧脊线向北推进,我...
任素玲许健民蒋建莹
关键词:强降水天气卫星图像对流层
文献传递
台风潜热释放对南亚高压非对称不稳定发展和亚洲夏季风暴发的影响
亚洲夏季风暴发前,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热带气旋(风暴)和南亚高压是活跃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两个非常重要的天气尺度和行星尺度的系统。研究这两个系统活动对亚洲夏季风暴发的影响可以加深对亚洲夏季风暴发动力过程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
任素玲吴国雄刘屹岷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云导风和TBB在监测南海夏季风爆发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风云静止气象卫星的可见光图像、水汽导风(AMV)、云顶亮温(TBB)和射出长波辐射(OLR)等多种资料,分析了2006--2011年南海及附近区域的对流活动和风场分布,选取110~120°E,5.20°N作为气象卫星监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区域。分析表明,近6年间,亚洲夏季风爆发前,多数年份的对流首先在孟加拉湾东南部以及中南半岛南部生成,然后向西和向东扩展,少数年份的对流首先在南海区域活跃;多数年份南海夏季风首先在南海南部爆发,少数年份首先在南海北部爆发。通过对比分析,南海夏季风区域平均TBB〈273K和OLR〈230W/m^2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是TBB〈273K滞后于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南海夏季风活动期间出现多次TBB高值,经向平均TBB更能显示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特征。南海夏季风区域平均的对流层中高层风场(AMV)由西风转为东风能较好地描述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特征,其转为东风的时间和气候中心确定的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较吻合。这为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南海夏季风活动提供了新方法。
任素玲方翔
关键词:云图特征云顶亮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51
2007年
利用1958—1998年台风资料,对台风路径进行分类,挑选出3类常见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分析,证实不同的台风路径所对应的副热带高压(副高)形势不同。台风西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呈东西向带状,台风沿着副高南部西行,副高在整个过程中西伸;转向路径时,副高开始呈东西向带状,随着台风的移动副高主体东退,在160°E附近中间断裂;北上路径的台风对应的副高主体偏东。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模式R42L9在不同的初始场中加入相同的温度扰动,成功模拟出西行和北上路径的台风,验证了不同副高形态对台风路径的不同影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还发现,台风可以引起正压Rossby波向中高纬度的传播。由于背景流场不同,不同移动路径的台风其波动能量的传播路径也不同,从而对中高纬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高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北上台风不同,西行台风在其西北方向激发出正变高,使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
任素玲刘屹岷吴国雄
关键词:台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
基于卫星资料的华北夏季暴雨模型研究
利用FY-2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地面、高空资料,针对2008-2012年5-9月华北区域出现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其卫星云图云型和水汽型、卫星云导风等卫星资料特征,重点研究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找出卫星云图及对应天气...
李云任素玲
关键词:华北暴雨卫星资料
2008登陆热带风暴Nargis与亚洲季风爆发
通过个例分析和数值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降水潜热释放对南亚高压非对称不稳定发展的影响以及南亚高压不稳定发展触发孟加拉湾风暴生成进而影响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的动力过程。亚洲夏季风爆发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带来...
刘屹岷任素玲吴国雄
风云气象卫星在汛期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一、概述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防灾减灾已成为各国政府特别关注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变化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极端强降水的时间逐年增多,仅2018年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的测站就达到68个,持续和超强的降水带来的山洪、泥石流以及江河湖泊水位上涨等灾害造成巨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并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2018年突破历史极值的测站达到57个;同时,影响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虽然呈现逐年减少,但登陆我国的台风比例呈增加趋势,并且超强台风给沿海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年上升,其中2019年“利奇马”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37.2亿元。以上这些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伏汛期间,一般为每年5-10月,其中主汛期为6-9月。
咸迪任素玲邵佳丽张元元张海真单天蝉高浩
关键词:直接经济损失主要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超强台风江河湖泊
FY-4A白天对流风暴和闪电产品在华北强雷暴天气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FY-4A观测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提升,在天气特别是对流性天气监测和预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利用FY-4A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成像仪(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AGRI)和闪电成像仪(Lightning Mapping Imager,LMI)数据开展研究,分析了反演产品在强雷暴天气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扫描辐射成像仪多通道组合白天对流风暴红-绿-蓝(red-green-blue,RGB)合成产品可以突出具有强上升气流的对流性雷暴云,较单通道及多通道可见光合成产品具有监测优势;闪电成像仪产品较地面闪电探测闪电产品能够探测到更多的闪电,对新生对流和较弱对流产生的闪电监测具有优势;在华北和黄淮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白天对流风暴RGB合成产品能够监测云系发展的过程,卫星监测闪电活动频数和冰雹活动一致性较好。
任素玲赵玮曹冬杰刘瑞霞
关键词:冰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