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伊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镇痛
  • 5篇超声
  • 4篇神经传导阻滞
  • 4篇手术
  • 4篇罗哌卡因
  • 4篇超声引导
  • 3篇神经阻滞
  • 3篇术后
  • 3篇麻醉
  • 3篇筋膜
  • 3篇骨折
  • 3篇股骨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手术患者
  • 2篇转子间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髋部
  • 2篇老年

机构

  • 14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14篇伊军
  • 7篇袁亮婧
  • 5篇林惠华
  • 5篇许莉
  • 4篇王庚
  • 3篇杨庆国
  • 3篇胡焱
  • 3篇孙可
  • 3篇常颖
  • 2篇金梅
  • 1篇张晋
  • 1篇韩巍
  • 1篇朱丰
  • 1篇杨明辉
  • 1篇吴新宝
  • 1篇周力
  • 1篇孙旭
  • 1篇李宇能
  • 1篇廖俊
  • 1篇张文超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连续胫神经阻滞时0.2%罗哌卡因半数有效背景量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测定超声引导下0.2%罗哌卡因连续胫神经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背景量(ED50)。方法 选择2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跟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胫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采用序贯法给药,0.2%罗哌卡因起始背景量为5ml/h,如术后24、48h患者胫神经区域感觉完全阻滞,则下一例背景量减少0.5ml/h;如阻滞效果不完善,则下一例背景量增加0.5ml/h。结果 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后入路连续胫神经阻滞镇痛时,ED50为2.6ml/h(95%CI:2.2~3.0ml/h),ED95为3.2ml/h(95%CI:2.9~5.8 ml/h)。结论 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后入路连续胫神经阻滞镇痛时,背景量ED50为2.6ml/h。
伊军林惠华杨庆国
关键词: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剂量-效应关系
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2月择期髋关节镜手术40例,随机分为阻滞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行全凭静脉麻醉,喉罩通气。阻滞组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0.5%罗哌卡因30 ml),随后手术;对照组直接在全麻下手术。术中均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55。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离麻醉恢复室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4、8、12、24 h静息和术后4、24 h运动(屈曲、内旋、外旋)疼痛VAS,以及术后24 h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药物用量。结果阻滞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17.0±5.7)μg vs.(24.5±8.4)μg,t=-3.308,P=0.002]、术后24 h PCA用量[(48.1±2.6)ml vs.(52.4±2.8)ml,t=-4.909,P=0.00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阻滞组离麻醉恢复室及术后4、8、12、24 h静息疼痛VAS及术后4 h运动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髋关节镜手术提供良好术中及术后镇痛。
袁亮婧伊军常颖张晋杨庆国
关键词:超声引导髋关节镜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循环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循环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Ⅰ~Ⅱ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147例,按就诊顺序均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10min后,观察1组予以0.4μg/kg右美托咪定,观察2组予以0.8μg/kg右美托咪定,均以0.6μg/(kg·h)的速率持续泵入,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对比3组患者在入室后5min(T1)、颈丛后10min(T2)、给药后10min(T3)、给药后20min(T4)、唤醒前1min(T5)、唤醒时(T6)、唤醒停止后5min(T7)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变化。结果3组患者在T2时的SBP、DBP、心率均高于T1(P<0.05);观察2组在T3-T7时的SBP、DBP、心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1组T5-T7时SBP、DBP、心率与对照组、观察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1组在T3、T4时的SBP、DBP均显著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采用阿托品、麻黄碱为2例;对照组7例患者应用美托洛尔,13例应用乌拉地尔;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颈丛麻醉导致的交感兴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于交感神经兴奋具有明显拮抗作用,与大剂量无明显差异,均可维持患者循环的稳定性,且小剂量不良反应少。
袁亮婧常颖伊军
关键词: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逆行锁骨下(A组)、肌间沟(B组)或锁骨上(C组)BPB穿刺,注入0.5%罗哌卡因40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不良反应。A组记录穿刺针进针深度,与矢状面、冠状面角度。结果A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B、C组(P<0.05或P<0.01)。A组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正中、尺神经阻滞完善时间快于B组(P<0.01)。A组颈浅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较B组慢(P<0.01)。A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B、C组(P<0.01)。结论逆行锁骨下BPB的感觉神经阻滞效果优于肌间沟法或锁骨上法。
张晓光朱丰廖俊伊军李世忠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假体周围再骨折的麻醉管理一例报告
2023年
患者女,71岁,因“右侧髋部外伤致疼痛伴活动功能障碍14d”于2022年6月22日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X线检查后诊断为“右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骨质疏松”,拟行“陈旧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取骨术、股骨植骨术”。既往史:高血压13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腔隙性脑梗死10年,无明显后遗症;不稳定性心绞痛2年,近半年未发作,服用阿司匹林治疗;2012年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外院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13年因股骨颈骨折于外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21年11月因摔伤致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于我院行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既往严重骨质疏松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
吴泽昊张依肖媛伊军张文超王庚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麻醉管理再骨折
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髋部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高龄髋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90例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根据选择的麻醉方法不同分为CSEA组49例、连续硬膜外麻醉41例(CEA组),对比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相关指标。【结果】麻醉前、术毕,CSEA组和CEA组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10min、30min,CEA组患者的SBP、DBP、HR、PaCO2、PaO2、OI测定值与麻醉前及CSEA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SEA组患者的局麻药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CEA组(P〈0.05);CSEA组患者的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2.04%)、心率〈50次/分钟发生率(4.08%)显著的低于CEA组的17.07%、24.39%,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SEA对高龄髋部手术患者的麻醉具有阻滞起效快、药物用量少的特点、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影响小。
袁亮婧常颖伊军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镇痛的效果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年龄25 ~ 70岁,体重55 ~ 82 kg,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40):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均采用Dalens法髂筋膜间隙穿刺,R组注射0.4%罗哌卡因30 ml,DR组注射含1μg/kg右美托咪定的0.4%罗哌卡因30 ml.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Ramsay评分评估镇静程度.于注药后30 rmin(T1) 、60 min(T2) 、90 min(T3)和120 min(T4)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记录镇痛有效(静态和动态VAS评分≤6分)和DR组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的情况,记录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DR组T-T4时动态镇痛有效率升高(P<0.01),静态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T1-4时镇静满意率分别为:73%、88% 、95%和95%,无镇静过度发生.2组均未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4%罗哌卡因30 ml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有效缓解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被动活动时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孙可金梅胡焱伊军袁亮婧王庚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酰胺类神经传导阻滞镇痛
连续胫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连续胫神经阻滞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手术术后镇痛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择期行跟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A组)、胫神经阻滞(B组)。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0.2%罗哌卡因背景量为5 ml/h。置管后12、24、48 h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辅助用药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静息和运动12、24和48 h时点2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48 h内胫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90.0%,A组胫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0.0%,B组为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48 h内腓总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为100.0%,B组为46.7%,A组腓总神经运动完全阻滞率为90.0%,B组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B组(P〈0.05)。2组患者48 h辅助用药和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胫神经阻滞可以为跟骨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同时可以降低腓总神经阻滞的发生率。
伊军许莉孙可胡焱刘雪冰林惠华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罗哌卡因
开胸前后超声引导胸椎旁间隙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比较开胸前后单次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拟全麻下行侧卧位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胸前组和开胸后组。选择切口对应胸椎旁间隙进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单点注射0.5%罗哌卡因30 m L。开胸前组阻滞在全麻诱导后、术野消毒前进行,开胸后组阻滞在手术缝皮结束后、气管拔管前进行。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1、4、8、12、24、48 h静息及运动(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开胸前组术后8 h静息VAS评分[M(Q)][2.0(1.0)比3.5(1.0),P〈0.01]及运动VAS评分[2.5(1.8)比5.5(2.8),P〈0.01]、12 h静息VAS评分[2.0(1.0)比3.0(2.0),P〈0.01]及运动VAS评分[3.0(1.8)比5.0(2.0),P〈0.01]均低于开胸后组。两组其余各观察点(术后1、4、24、48 h)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后组舒芬太尼首次觅求时间明显早于开胸前组[(476.5±103.3)min比(999.8±115.9)min,P〈0.01],开胸后组术后0~12 h和12~24 h舒芬太尼消耗量也明显高于开胸前组[(14.7±4.3)μg比(6.6±2.4)μg,(23.6±6.3)μg比(15.8±4.4)μg,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呼吸困难。两组术后镇静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前及开胸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间隙阻滞均可为开胸手术提供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但开胸前胸椎旁间隙阻滞镇痛时间更长、镇痛效果更佳。
许莉周雁袁嫕林惠华伊军王庚
关键词:镇痛超声引导开胸术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机对院内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机对院内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50例患者实施“绿色通道”(术前等待时间在72h内),优化治疗流程,缩短术前等待时间,设为研究组;从术前等待时间超过72h的患者中依据年龄、性别、住院距受伤时间、内科合并症与研究组进行1:1匹配,筛选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别。结果研究组术前等待时间(42.4h)比对照组(162.9h)平均缩短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住院时间[(6.9±1.7)d]比对照组[(11.2±2.5)d]平均缩短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住院费用(49536.4元)较对照组(53882.6元)平均减少4346.2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23)。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组有3例,对照组有6例。研究组住院过程中未发生褥疮、泌尿系感染或肺部感染,对照组发生1例褥疮、1例泌尿系感染。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和院内死亡发生。结论通过优化流程缩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且可能降低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院内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不改变患者院内死亡率。
杨明辉孙旭韩巍李宇能周力王颢金梅孙可伊军袁亮婧胡焱张伟王庚迟春梅朱仕文王满宜吴新宝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