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艳群

作品数:16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脊液
  • 3篇慢性
  • 3篇耐药
  • 3篇病毒
  • 2篇阳性
  • 2篇乙型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神经梅毒
  • 2篇疟疾
  • 2篇疟疾诊断
  • 2篇梅毒
  • 2篇镜检
  • 1篇单胞菌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型
  • 1篇阳性患者
  • 1篇乙型肝炎

机构

  • 16篇北京地坛医院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张家口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何艳群
  • 8篇华文浩
  • 6篇焦炳欣
  • 5篇周淳
  • 4篇张书凤
  • 3篇周茹
  • 3篇李兴旺
  • 3篇田敬华
  • 3篇徐飞
  • 3篇郭杰
  • 2篇王慧珠
  • 2篇万钢
  • 2篇陈志海
  • 2篇杨晓玲
  • 2篇陆瑶
  • 2篇孙喜斌
  • 2篇马小艳
  • 2篇孙继云
  • 2篇栗雅杰
  • 1篇牛文彦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5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3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测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检测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3例确诊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分别采用墨汁染色镜检法、乳胶凝集法、真菌培养法检测脑脊液中的隐球菌,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符合率。并根据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进行组间隐球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53例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23例(43.4%),墨汁染色法阳性25例(47.2%),乳胶凝集法阳性53例(100.0%)。以真菌培养法为标准,墨汁染色法符合率为69.6%(16/23),乳胶凝集法符合率100.0%(23/23)。405例艾滋病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水平在<100/μl、101~349/μl及>349/μl3组的隐球菌感染率分别为19.5%(39/200),8.4%(11/131),4.1%(3/7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4%的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结论艾滋病患者伴随CD4+T细胞水平的减低,隐球菌感染的危险性增高。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抗原是隐球菌脑膜炎早期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指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益。
何艳群田敬华华文浩万钢陆瑶焦炳欣
关键词:艾滋病脑膜炎新型隐球菌隐球菌抗原
2种检测系统C反应蛋白结果测定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两种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门诊患者420例,以日立7600为参比系统,测定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迈瑞BC-5390为试验系统,测定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系统在低、中、高3种浓度的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2≥0.980,相关性良好,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1/2规定的允许总误差范围内,可以接受。结论两种系统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定期对不同的系统和仪器进行比对和校正,可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临床需要。
方伟何艳群焦炳欣华文浩
关键词:C反应蛋白
三种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和疗效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3种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和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的67份疑似疟疾患者血样用镜检法、OptiMAL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疟原虫的检测,并用OptiMAL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药物治疗后3 d、1周、2周的血样阴转率和疟原虫在血中的核酸DNA拷贝数进行评估。结果镜检法、OptiMAL法和PCR法敏感度分别为56.7%、52.2%和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0.05);三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1.1%、86.0%和100.0%;误诊率分别为13.7%、21.8%和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3.3%和100.0%。结论 OptiMAL法和PCR法在疟疾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可作为镜检法的补充。
焦炳欣华文浩陈志海李兴旺杨晓玲何艳群周淳周茹郭杰
关键词:疟疾荧光定量PCR法镜检法
2009至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2009至2011年本院临床分离出来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分离出的2781株病原菌中的25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主要为痰和支气管灌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占62.3%(157/2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主要分布在ICU 27.8%(70/252)和感染科19.8%(50/252)。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已经达到41%(30/74)和35%(22/74),敏感性最高的为多粘菌素B和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增加,需引起临床重视。加强其耐药监测可以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何艳群田敬华宋丽红王慧珠张燕华文浩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在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在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red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诊断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确诊的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102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3.1%、93.1%和91.2%,均高于TRUST检查的阳性率(71.6%,均P<0.001)。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检查的假阴性率分别为6.9%、6.9%及8.8%,均低于TRUST检查(28.4%,均P<0.001)。结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均可用于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诊断,且上述指标的敏感性和假阴性率均优于脑脊液TRUST检测。
何艳群许东梅王雅杰李晶晶黄宇明
关键词:寡克隆区带IGG指数
苄星青霉素对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对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和未治疗的神经梅毒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指标进行对比,探讨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神经梅毒诊断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神经梅毒患者,按是否使用苄星青霉素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治疗组中有症状病例比例(93.4%)及CSF-TRUST阳性率(82.6%)显著高于治疗组(37.9%,58.0%),P均<0.001。治疗组CSF蛋白含量异常率(42.5%)、白细胞计数(10.5个/μL)及蛋白含量值(38.6 mg/dL)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74.3%,33个/μL,64.4 mg/dL),P均<0.001。结论苄星青霉素可对神经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增加此类患者的诊断难度。
何艳群王雅杰李韦杰张书凤许东梅
关键词:神经梅毒苄星青霉素脑脊液
HBV感染者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血清学异常模式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学模式,分析病毒Pre-S/S区基因序列变异或缺失情况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共1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HBV DNA含量,其中HBV DNA阳性者60例,HBV DNA阴性者40例。将60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60例HBsAg(+)HBsAb(—)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体外扩增两组患者HBV Pre-S/S基因序列并测序分析,根据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型进行分型,比较两组Pre-S/S基因变异情况,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中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41例,对照组患者中B基因型18例、C基因型42例。实验组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50.0±16.3)岁]大于C基因型[(34.0±13.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P=0.0432)。实验组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分别为10.8%和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1,P=0.046)。同样为C基因型的两组患者,实验组S区氨基酸突变为41.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氨基酸突变率(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68,P=0.006)。结论 HBsAg(+)且HBsAb(+)并伴有HBeAg(+)的患者血清中HBV DNA的阳性率显著增高。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现象与pre-S/S区基因突变具有显著关性,且C基因型的突变率高于B基因型患者的突变率。
徐飞牛文彦何艳群孙喜斌周淳魏红山
关键词:表面抗原表面抗体S基因
脑脊液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在不同类型神经梅毒检测中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中脑脊液(CSF)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对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的可替代性以及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及蛋白水平)的辅助诊断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8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初诊且未经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共122例。入组患者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组(60例),早期神经梅毒组(17例)和晚期神经梅毒组(45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和Kappa检验对各组患者脑脊液VDRL和TRUST的检出率及一致性进行评价,并回顾性分析各组CSF-VDRL阳性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进而对脑脊液常规检查的辅助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无症状、早期和晚期神经梅毒患者CSF-VDRL阳性率分别为46.7%(28/60)、100%(17/17)和97.8%(44/45);CSF-TRUST阳性率分别为43.3%(26/60)、64.7%(11/17)和86.7%(39/45)。无症状组(46.7%vs.43.3%,P=0.804)与晚期神经梅毒组(97.8%vs.86.7%,P=0.063)患者CSF-VDRL与CSF-TRUST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神经梅毒组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vs.64.7%,P=0.031)。CSF-VDRL和CSF-TRUST的诊断结果在无症状和晚期神经梅毒组患者中Kappa值分别为0.462(P<0.001)和0.257(P=0.01),提示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无症状、早期和晚期神经梅毒组CSF-VDRL阳性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灵敏度分别为71.4%(20/28)、70.6%(12/17)和77.3%(34/44),脑脊液蛋白水平灵敏度分别为35.7%(10/28)、70.6%(12/17)和81.8%(36/44)。无症状神经梅毒组VDRL阳性患者CSF白细胞计数灵敏度与CSF蛋白水平灵敏度有统计学差异(χ^(2)=7.179、P=0.007);早期神经梅毒组VDRL阳性和TRUST阳性患者CSF蛋白水平灵敏度有统计学差异(χ^(2)=3.939、P=0.047)。结论无症状和晚期神经梅毒患者的诊断中TRUST可替代VDRL;而早期神经梅毒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中,TRUST的检出率低于VDRL。因CSF-VDRL和CS
何艳群伦文辉许东梅
关键词:神经梅毒
脓毒症晚期小鼠髓系造血情况的研究
2021年
目的利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刺模型探讨脓毒症晚期髓系造血情况。方法将C57 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LP术后12d脓毒症小鼠骨髓和脾脏造血前体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12d小鼠骨髓中的GMPs(粒-单核细胞祖细胞)、MPPs(多潜能祖细胞)、LSKs(造血干细胞Lin^(-)Sca-1^(+)c-Kit^(+))的比例显著增加;脾脏中GMPs、LSK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结论脓毒症晚期小鼠髓系造血显著增加。
栗雅杰王大刚何艳群王爽徐飞周淳王雅杰
关键词:造血干祖细胞髓外造血
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149例隐孢子虫感染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分析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感染因素及流行特点,为防治隐孢子虫在AIDS患者中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上蔡县收集AIDS慢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49份,采用甲醛-乙酸乙酰沉淀法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集卵,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染色检测隐孢子虫卵囊。同时检测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计数。结果 149例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24例为隐孢子虫阳性,感染率为16.11%。男性与女性患者及各年龄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AIDS患者处于HIV无症状期、有症状期和HIV/AIDS期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0/7),25.81%(16/62)和9.88%(8/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D4+T细胞水平在<200cells/μL,201~499cells/μL和>500cells/μL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22.00%(11/50),13.68%(13/95)和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慢性腹泻患者中存在着隐孢子虫感染,中晚期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郭杰何艳群焦炳欣华文浩周茹王玉光李兴旺王慧珠
关键词:HIV/AIDS隐孢子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